|
|
|
|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馬民書 述論
|
|
|
|
|
|
|
|
|
|
|
|
|
|
|
|
086通方士與本色人
無執滯心,才是通方士;
有做作氣,便非本色人。
[述論]
一個固執己見、剛愎自用、死搬教條的人,是不能夠通達事理的。做人、做事矯揉造作,
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行為。
人類社會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變化,其間歷盡無數坎坷,飽經萬般磨難。它鑄造了輝煌,
也鑄造了紛然迥異的人格。執滯心,就是歷史積淀于人性中的沉滯。存執滯心的人,并非自
己認識并掌握了真理而篤志不移地維護和堅持己見,而是以自己的一孔之見、片面取舍而僵
死守道。這種不通達事理的人,是難以成就大事的。
有這樣一則軼事,是耐人尋味的。這就是馬袒道一和尚和南岳懷讓和尚修行時發生的事
情。
懷讓看一天到晚馬袒道一在坐禪,便問他說:
“你最近在做什么?”
“我每天都在坐禪!
“哦,原來如此;你坐禪的目的是什么?”
“當然為了成佛呀!”
聽到這里,懷讓便拿來一枚磚頭在離道一不遠的地方默默地磨了起來。道一感到不可思
議,便開口問道:
“你究竟想干什么啊?”
“我在磨磚呀!”
“你磨磚做什么?”
“做鏡子”。
“大師啊,磚頭是沒法做成鏡子的啊!”
“道一啊,坐禪也不能成佛的!”
這個故事看似可笑,實則寓意深刻。它告訴人們凡事不能過分執著。過分執著看似虔誠,
實則如同用磚頭磨鏡子一樣迂腐。
同時,它還告訴人們,凡事不能做作。過于做作,便是自欺欺人。坐禪是為了觀照真正
的自我,從而悟道成佛。為此而坐禪倒也虔誠,只是過分不得,過分地“禪迷心竅”,便成
為執滯之心。
而另外一種人坐禪并非林悟道成佛,而是為了向人表示自己的虔誠而矯揉造作。這種人,
就不是本色人了。為人處事也一樣,做作之氣不可有,做作只能離心離德。做作一旦成了習
慣,則更難挽回本性了。到頭來,自欺欺人,淪落浴流,自討苦吃。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