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馬民書 述論
|
|
|
|
|
|
|
|
|
|
|
|
|
|
|
|
081理數與變常
數雖有定,而君子但求其理。理既得,數亦難違;
變固宜防,而君子但守其常。常無失,變亦能御。
[述論]
運數雖然有定,但君子做事唯求合理。若能合理,運數也不能違背理數。凡事應防意外
變故,但君子只守常道。常道不失去,便能應變自如。
《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三回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也就是說,人盡可以有目的、
有計劃地運籌事宜,而能否成功則全看天意了。人為何可以謀事呢?因為天下的事情,雖然
紛繁復雜,但一切都是依理而行。事中之理,雖然有時顯而易見,有時卻隱晦不明,但總是
可察可循的。內在的理數和理的可知性,便是人之所以可以謀事的根本所在。還可以說,謀
事也就是以理立事、循理行事。至于能否成事,還要看“天之定數”,因為客觀事物的發展
往往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很多事情也不是有謀即達、能為所成的,因此說“成事
在天”。
同時,謀事還包含著人在成事中的主觀能動性。《管子》篇中說:“謀于實,故能權于
立。”這里就說的是,計謀符合了實際的情況,就能夠權衡利弊,靈活應變,立于不敗之地,
并且付諸實施而取得成效。因此,人在成事中決不是無所作為。恰恰相反,理通事達,“謀
不違理”、“謀不離實”,事便可成。
其實,人的命運并非定數。“命”雖為天定,但是“運”卻是靠人的努力爭取的。人赤
條條來到人世,前程如何有定數呢?先天只給人以一個生命,而人生的路怎么走,卻不是兩
腿亂蹬就能行得正、走得好的,而要靠腳踏實地的努力,才能邁向成功之路。
世事紛繁,但常道自在。只要守住常道,任其如何變化,都能“以常制變”,取得成功。
《孫子》 中說:“夫兵形象水。”水中隱藏著巨大的力量,但卻沒有固定的形狀。因此,
為將者要把握住大的原理、原則,不可僵硬死板,墨守成規。需視情況的變化,靈活地運用
原理、原則,才能致勝。大的原理即“常道”,胸中有“常道”,應變且自如。
在倫理道德上也是如此,心懷“常道”意不亂,善用“常道”盡暢然。“兩個和尚過河”
的故事,就說明了這一點。
兩個和尚從一座廟走向另一座廟,行進中遇到一條河,二人涉水而過。
這時,一位漂亮的婦人正好走到河邊。她說有急事必須過河,但又不敢過河。
和尚甲立即背起婦人,涉水過河,把她安全地送到對岸。和尚乙緊隨其后,也過了河。
兩個和尚默不作聲地走了好幾里路。
和尚乙突然對和尚甲說:“我們和尚是絕對不能近女色的。剛才,你為何犯戒背那婦人
過河?”
和尚甲淡淡地回答:“我在好幾里路之前,就把她放下來了,可是我看你現在還背著她呢!”
可見,和尚甲信守“常道”而不拘泥于“常道”,無失而坦然。而和尚乙表面上誓守“常
道”,實際上卻心移于“常道”。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