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馬民書 述論
|
|
|
|
|
|
|
|
|
|
|
|
|
|
|
|
072儉靜與庸偉
儉可養廉,覺茅舍竹籬,自饒清趣;
靜能生悟,即鳥啼花落,都是化機。
一生快活皆庸福,
萬種艱辛出偉人。
[述論]
人都想生活得快活一些,然而又活得很累,緣故何在呢?根子則在于貪慕物欲而失去了
清趣,羨慕浮華而丟掉了寧靜。
淡泊以明志,勤儉而養廉。即使住在竹籬圍繞的茅屋里,也別有一番情趣在。
《萊根譚》中指出:“人生減省一分,便超脫一分”。在人生的旅程中,如果能夠在物
欲上減省去一些,便能夠在精神上超脫一分。人貴在不為欲望所驅使,心靈一旦為欲望所侵
蝕,就無法超脫紅塵,反而會為欲火所吞滅。
只有把欲望之火泯滅,才能在現實生活中獲得人生的真正快樂。人們若是過慣了儉約勤
勞的生活,就不會為貪欲所困擾,也不會被物欲浮華的擾亂而改變自己的心志。這就是“儉
可養廉”、“茅舍竹籬,自有清趣”的道理。
“沉靜是美質”,“寧靜以致遠”。呂新吾以“沉靜是美質”來描繪他心中的理想人格,
他說:沉靜的人,“他的內心是很沉穩的”;而不沉靜的人,“當自己無聊寂寞的時候,或
是遭遇到什么難題,便無法克制地喋喋不休,大發謬論。這種人,即使本身非常孤傲,也不
能稱得上是一個有德行的人”。
是的,人心在紛爭擾攘中,最容易為外界五光十色所迷惑,無法醞釀出深刻的道理來。
只有在心情寧靜時,一方心湖澄澈清明了,才能夠照亮天光云影與萬化的生機。此時,即使
是聽一聲鳥鳴,或是觀一朵花的凋落,都能悟得出生命的至理?梢婌o能出神入化。正如王
維《鳥鳴澗》中說的: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那種清靜的境界,真不知有多少的奧妙。不在其中的人,的確很難以理會。如要想領略
那王維的境界,最好是進入那真正的清靜之中。
“快活出庸福,艱辛出偉大”。一輩子快活無憂地過日子,幾乎是所有平常人的心愿。
只是那些“平常人”欲顯貴顯榮達非凡的人,才會帶來煩惱和不快。更有一些“身為下賤,
心比天高”的狂想者,則更感到苦悶不安,萬事不順。因此,還是腳踏實地,立于平凡,清
清白白做人,老老實實做事,才有快活和福氣。
至于出于平凡而成為偉人或名人的人,他們則是在歷經萬種艱辛、萬般磨難之后才造就
不凡的。不凡的造就,需要有不凡的勇氣、非凡的毅力和非凡的作為。他們的艱辛為一般人
所難以承受,因此他們得到的快活也是一般人望塵莫及的。這又告訴我們,不勞而獲無快活,
不義而求是罪過。陶淵明荷鋤而種,嵇叔夜樹下鍛煉,何等艱辛,然而卻自有快活。他們萬
世流芳之精神,令后人可歌可泣,得奮進之快活。
古人云:“達也不足貴,窮也不足悲。”“人不可以茍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這對
于我們如何取值生活,在儉約中有快活,在快活中有進取,的確為足籍憑資的人生箴言。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