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馬民書 述論
|
|
|
|
|
|
|
|
|
|
|
|
|
|
|
|
067偷安與謀利
縱子孫偷安,其后必至耽酒色而敗門庭;
教子孫謀利,其后必至爭貲財而傷骨肉。
[述論]
望子孫成龍成鳳,求后代榮宗耀祖,怕是達官顯貴和黎民百姓所共有的心愿。為何還有
不肖子孫耽于酒色而敗辱門庭呢?《增廣賢文》諄諄教人“兄弟和而家不分”,為何還有手
足爭貲奪財而自傷骨肉呢?蓋因“縱子孫偷安”,“教子孫謀利”。單從結果看,沒有人愿
意自己的子孫后代敗壞門風、兄弟鬩墻的。但有悖理義的教育方式,卻必然會釀成如此苦果。
教育子孫,應勉勵其勤奮學習,刻苦讀書,求得立世之本領,做人之道德。然讀書習藝、
磨煉心志,本是艱難枯燥之事,垂髫小兒自是難以恒之久之的。或者貪圖安逸,或者浮躁不
實,或者心性頑皮,都將一一顯現。父母長輩應耐心啟之導之警之:啟之善良天性,孩提乃
一塊玉璞,疵瑕全無;導之做人道理,小子是白紙一張,人生之圖將盡繪其上;警之世事艱
難,稚氣童心,最是嬌嫩無堅,當增益其所不能。若一味縱容護短,任其好逸惡勞,則成人
之日,便是為惡之時,定然流連于聲色犬馬,沉湎于吃喝玩樂,如何能不因酒色而做出敗壞
門風的事情?
教子孫謀利,本無可厚非。不謀利,無謀利之能,何以存身立身?現代社會更是倡導人
要多多地創造財富,問題在若專教子孫把追求利益作為唯一的目標,而不教子循行謀利之道
德,子孫后人勢必淪為唯利是圖的小人。在他們的眼里,個人利益比人倫親情還要重要。因
此,逢到分財產、爭利益的場面,必定會骨肉相傷,敗害人倫。
孔子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此道一是謀利之方法,二是指謀利之道德規范。謀
利無道,自然會不擇手段,唯“財”是奪,哪會管他人利益、社會道德?也不會顧念父母之
恩、手足之情了。若能教子孫孝悌之道,忠信之心,則家中必是充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
和諧氛圍,兄弟間更能相互合作、拓展家業,于家于人于社會都大有益處。
因此,對子孫必須教他們吃苦耐勞,教他們仁義道德。不肖子孫盈門出,家道不幸接踵
來,為禍社會憂患大。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