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馬民書 述論
|
|
|
|
|
|
|
|
|
|
|
|
|
|
|
|
063寶貴與衣祿
寶貴易生禍端,必忠厚謙恭,才無大患;
衣祿原有定數,必節儉簡省,乃可久延。
[述論]
財富與顯貴是福,卻容易招來禍害。因此,富貴時更要誠實寬厚地待人,謙虛謹慎地自
處,以免除禍患加身。一個人一生的福祿并非前世有定,但無論有無定數,都要節用儉省,
才能得福祿而長久。
富貴并不必然會招來禍害,把富貴與禍害綁在一起,誰還敢去追求富貴呢?漢光武帝劉
秀的舅舅樊宏,身為皇親國戚,其地位顯赫,家資萬貫,不能說不富貴。然其在待人上虛懷
若谷,平易近人,在處理政事上謹慎勤勉,不僅沒有因富貴遭來橫禍,而且深得群臣擁戴和
光武帝的器重。古今中外,富貴人何其多,但遭受禍害的并不占多數。可見,富貴與禍害并
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說富貴生禍,根子在一個“生”字。“生”即轉化,轉化就需要福生
禍患的內在條件。
明朝嘉靖年間,嚴嵩掌國政,以子嚴世蕃為爪牙操縱鬧事。父子二人身居高位,飛揚跋
扈,驕橫無禮,打擊異己,結黨營私,禍國殃民,遭到了國人的一致怨怒。但是,大眾都因
為懾于其權勢的高危,而又敢怒不敢言,也就可見他們權勢的重大了。然而,天道總是公平
的,多行不義必自斃。最終,嚴世藩被處死,嚴嵩被革職,在世人的一片唾罵聲中死去。威
嚴的權勢,并沒有保住嚴家父子的“富貴之命”。
富貴生禍的根,在于“為富不仁”,恃貴作威。縱覽古今多少事,“不義而富且貴,于
我如浮云”。得富貴而不仁不義,必然會禍害加身。其實,“不取于人謂之富,不屈于人謂
之貴”。凡是那些“戚戚于貧賤,汲汲于富貴”者,貧也不幸,富也無福,終究是悲愴一生。
對此,世人何不銘于心,警于行呢!
在人的生命旅程中,欲求富貴而先行勤儉。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一個人一生,當
節儉簡省,戒禁奢華浪費。同時,應常懷憫人之心,解人之憂,濟人之難,才不失為君子之
風范。
宋代名相寇準,自幼喪父,靠母親織布度日。寇母常于深夜一邊紡紗,一邊教寇準讀書,
以督其成才。后寇準考中了進士,喜訊傳至家中,寇母已身患重病。臨終前,她將親手畫好
的一幅畫交給老仆劉媽,并囑咐道:“日后寇準為官,如有錯處,可將此畫給他觀看。”
后來寇準身居相位,一次為慶他生日,大擺筵席,宴請百官,劉媽便將畫卷交于寇準。
寇準展開,見是一幅寒窗課子圖,并附有詩一首,云:
孤燈課讀苦含辛,望你修身濟萬民。
勤儉家風慈母訓,他年富貴莫忘貧。
他反復吟誦,不禁淚如泉涌,當即下令撤去壽筵,辭退所有壽禮。自此以后,潛心政事,
廉潔奉公,成為一代名相。然其后代,則多忘家訓、家風,奢侈浪費,揮霍無度,最終家境
敗落,一貧如洗。為后人所常引以為訓。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世人當謹記于懷。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