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馬民書 述論
|
|
|
|
|
|
|
|
|
|
|
|
|
|
|
|
046
君子存心,但憑忠信,而婦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落得為君子;
小人處世,盡設(shè)機(jī)關(guān),而鄉(xiāng)黨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枉做了小人。
[述論]
世間的人,原本沒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只是因為私利物欲的誘惑,在人的品行判斷上,
逐漸形成了意識的高卑,分出了君子和小人兩種類型。
君子,即指人品高尚,才學(xué)出眾的人;小人,即指人品卑劣,見識淺薄的人。
孔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避之,不去也。”這一段話,從道德方面講明了君子與小人何以區(qū)分。發(fā)財與升官,
是許多人的欲望,但君子絕不通過不正當(dāng)?shù)氖侄稳サ弥回毟F和卑賤,是每一個所厭惡的,
但君子絕不會通過不正常手段去擺脫它。“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遜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在事業(yè)上,君子以義為根本,以禮儀來實行它,以謙遜的言辭來表達(dá)它,以真誠
的態(tài)度去努力完成它。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
見得思義。”“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歷。”這九思、三變說明了君
子的為人處事之法則,那么不識字的婦人和無知的孩童,能夠不尊敬他嗎?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明白根本義禮,小人只懂得眼前小利。在《論語·
陽貨》中,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孔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
人有勇而無義為盜。”君子認(rèn)為義是比勇更高尚的品德。君子只有勇敢而沒有義就會出亂子,
小人只有勇敢而沒有義,就會成為強(qiáng)盜。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君子的心懷是寬廣
的,小人卻經(jīng)常憂愁。君子安詳坦然而不盛氣凌人,小人盛氣凌人而不安詳坦然。小人犯了
錯誤,一定要加以掩飾;君子樂于幫助別人,成全好事,不助長別人的錯誤。君子嚴(yán)格要求
自己,小人卻刻苛要求別人。這一切,正表明小人做事,處處費盡心機(jī),不顧他人死活,自
私自利,誰見了他都像見了厲鬼一般,不愿與他打交道。因為他沒有人心。
很多人說做人難,處人難。其實做人并不難,只要誠心待人,而且重信用,便能得到他
人的重視和敬佩。如果一味追求名利,徒用心機(jī),只會一事無為,淪為小人。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