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馬民書 述論
|
|
|
|
|
|
|
|
|
|
|
|
|
|
|
|
042看書與做人
看書須放開眼孔,做人要立定腳根。
[述論]
看書既要用“肉眼”,更要用“心眼”。因此,放開眼界,開闊心胸,是讀書明理的通
幽之道。
眼界不開闊,目光偏狹短淺,看書只能看到書上的字,而看不到書上的理;只能在字里
行間瀏覽,而不能在奧義理法中求道。如此,看書只是個睜眼瞎子在裝模作樣,充其量只可
說是“目不識丁,胸無點墨”。
心胸狹窄,小頭小腦,看書只能狹隘取舍,偏執(zhí)認理,如井底之蛙,死守著井口那么大
的一方天地。這樣的人,容不得任何與自己相左的觀點,對自己陌生的新知識一概持排斥的
態(tài)度。如此讀書,不僅受益甚微,而且越讀越能找到狹隘的為我所用的根據(jù),越能認死理,
固執(zhí)已見,剛愎自用。
書是心靈的窗口,是啟開心扉、洞明事理的良師益友。因此,看書必須放開“心眼”。
而要放開心眼,根本的是清除心底的障礙和雜念。讀書必須清靜無欲。在權、錢、名、利誘
惑下的發(fā)憤讀書,只能是混讀、濫讀、偏讀。當權、錢、名、利一得手,便會視書為廢紙,
擱置一邊,不再發(fā)憤了。《儒林外史》中的范進,讀了一輩子書,50多歲才中舉,欲望達到
得太遲了。一旦到來了,他便會失去了控制,被做屠戶的岳父打了兩個耳光才清醒了過來。
實在是可笑可憐的。
中國古來反對讀書有奢求,有奢求必然患得患失,心神不定。清代大儒黃宗羲說過:
“浮名人誤人,成實豈宜享!”讀書有求奢之累,必然心眼不明,昏昏然無所作為。
做人要立定腳根,此根不是形體的定根,而是心中的定根。也就是做人處事,必須堅定
自己的心中信念,堅持原則,站穩(wěn)立場,不違初衷。
社會生活紛繁復雜,五花八門,撲朔迷離。人一旦動搖了自己的信念,失掉了自己的主
心骨,就會左右搖擺,無所適從,甚至誤入歧途,走上邪路。
一個人要做到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堅定信念、站穩(wěn)立場,根本在于確立科學
深邃的理論思維和遠見卓識的認知境界,關鍵在于投身實踐,磨礪意志。“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站在思想理論的高度,經受實踐的鍛造和陶冶,才能堅定地站穩(wěn)立
場,正確地判斷是非,清醒地排除干擾,堅實地開拓前進,為社會、為人民奉獻自己的聰明
才智,書寫人生高遠有為的新篇章!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