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馬民書 述論
|
|
|
|
|
|
|
|
|
|
|
|
|
|
|
|
020是非與廉恥
心能辨是非,處事方能決斷;
人不忘廉恥,立身自不卑污。
[述論]
人,寓強于智,智在善辨是非。有是非之鑒,才能正確處事,果斷行事;人,行高在潔,
潔于不忘廉恥,有廉恥之鑒,才能立身不污,持行不鄙。因此,善辨是非之智和不忘廉恥之
潔,是人立身處事的根本所在,是持行為業,有所作為的先決條件。
世界是充滿矛盾的世界,是與非、正與誤、善與惡、曲與直、優與劣同寓其中。任何事物
自然的、社會的、物質的、精神的,其存在和發展都是紛繁復雜、交織多支、雜蕪多質、曲
折多變的。這就決定了人們處理任何事情,都不是簡使易從,信手可舉,一蹴而就的。只有
善于觀察、分析事物,明辨是非曲直、鑒別善惡優劣、明察正誤利弊,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
律,才能選擇正確的行為方式,正確而果斷地處理各種矛盾和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有心把事情辦好,但由于在復雜的事物面前,是非不清、善惡不辨,
卻反悖初衷,適得其反,這就是“好心做了壞事”。有的人處事遲鈍,悠柔寡斷、謹小慎微,
收獲甚微,根子就在于不明事理,是非迷頓。還有的人處事不可謂不果敢,但由于有膽無識,
甚至以是為非,以非為是,其敗局不可謂悲慘,果敢卻成為魯莽?梢,處事須以明事立,
成事須立斷事功。
明事、斷事,就是要善于透過事物的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因為現象只是事物之間暫時
的、偶然的、表面的聯系,只有本質才是事物之間穩定的、必然的、內在的、固有的聯系。
看到和抓住了事物的本質,也就把握了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是非曲直、優劣利弊,也就能處事
有方、成事有路。
“人無清廉之德,不可為官;人無羞恥之心,不可為人”。為官把廉恥置于腦后,必是臟
官、貪官、禍國殃民之官。為人把廉恥置于腦后,必是小人、佞人、坑人害群之人。
君不見,歷代昏君和貪官污吏們暴虐無道、荒淫無恥、怠政極欲、利令智昏、奸詐昏庸,
其形形色色根連一藤的是其寡廉鮮恥。而那些為國家繁榮、民族昌盛、社會進步做出過
貢獻的,堪稱“圣王”、英君、明臣者,值后人稱道的是“廉恥名節懸江河 ”。
君不見,那些不知寡廉鮮恥的詐士刁民,釘在“小人”的恥辱柱上,而那些榮廉鑒恥義士
真人,則列入“君子”的風范史冊。眾有廉恥心,道興廉正之風,是運世的清流,興邦的元
氣。當今,人心思廉,激濁揚清,當是歷史文明進步的深層潮動;法以明恥,扶正祛邪,當
為時代風范的壯歌凱旋。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