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馬民書 述論
|
|
|
|
|
|
|
|
|
|
|
|
|
|
|
|
014有才與為學
有才必韜藏,如渾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為學無間斷,如流水行云,日進而不已也。
[述論]
“才能不耀眼,耀眼不是才。”真正有才能的人不會鋒芒畢露,就如未經提煉、琢磨的金
玉一般。雖不炫人耳目,但日久便知其內容,實踐便顯其光華。而那些夸夸其談、故弄玄虛、
自我炫耀、自我賣弄的人,恰恰是一些淺薄之徒、無能之輩。愈是虛浮無識,才疏學淺的凡
夫俗子,愈不能自立自強、自尊自勵,愈是要以自夸自負、自鳴自傲來填補自己的空虛,掩
飾自己的不才。
我們可以列出一個等式:才能的自我炫耀=品行的偽劣+學識的庸劣。而有才能的人,愈
是有才能,愈懂得求知的無止境,愈感覺到成才的高遠路,因此,也就愈加境界高遠、虛心
好學。求知如渴、矢志成才的人,只會一門心思里充實自己,一腔赤誠去投身實踐,絕不會
把精力用在賣弄自己、貪圖浮名上。因此,我們還可以列出這樣一個等式:才能=充實的內
容+忠實的創造。
學問無止境,止境荒學業。做學問貴在持之以恒,不可間斷,好象流水不息、行云不止那
樣,永不歇頓,永不停暫。傾盆驟雨,直瀉而下,猛矣,但潤之不深;陽春之雪,普降山野,
喜矣,但旋即而消。求學問,不能急于驟雨,融如春雪,而必須有耐久之力、持續之功。俗
話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三分熱度,一曝十寒,只能
荒廢學業,枯竭才華。
《南史》載:倜儻文人江淹,少年時詩文如涌,頗負盛名;及至晚年,才思枯竭,著作庸
平,時人嘆曰“江郎才盡”,他自己解嘲說:“一日酣臥,睡夢中將五色筆送還了他人”。
江郎何故丟了彩筆?貪睡、懈怠,不思進取。
才須學也,非志無以成學。要使學如流水不息,行云不止,必須持“志”以恒,永不懈怠。
無高遠之志,就不可能在遇到困難時攻堅不止,就不可能在逆境中拼搏不止。只有求學壯心
不己,才有才華之樹常青。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