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馬民書 述論
|
|
|
|
|
|
|
|
|
|
|
|
|
|
|
|
011風俗與人心
風俗日趨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樸之君子力挽江河;
人心日喪其廉恥,漸至消亡,安得有講名節之大人光爭日月。
[述論]
世風日下思賢能。當社會風氣日益奢侈淫亂,并且這種現象愈演愈烈、不可遏制時,人們
熱切地希望能實現一個不隨俗流而又質樸高才之士承擔起改造社會的重任,還社會原有的善
良,挽江河原有的清流。古人重君子的德行影響和賢人的教化作用,以喚起眾人的警醒和效
法,這與社會教育的落后而導致眾人往往隨俗浮沉的現實是密切相關的。
即使現代社會的教育深入發展了,也有不少的人難以抵住燈紅酒綠的影響和誘惑,而同流
合污于奢淫之風。這就仍然需要有頭腦清醒、目光敏銳、人性廉潔、勇敢無畏的有識之士,
不辱使命,開創文明之新風。當然,改造社會,建設高度的社會精神文明,決不僅是一君之
明、一士之賢所能“力挽江河”的。
它是千百萬人同心合力的工程,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形成千百萬人人心向背,
除弊興新,喚發全社會的能動改造,才能激濁揚清。當今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
濟條件下,人們更需要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偉大進軍中,以共識聚萬眾一心,以合力
興一代新風。
“清廉知恥揚名節”。廉,是指不該取的不取;恥,是指做了不正當、見不得人的事會感
到羞愧。當世人逐漸失去清廉知恥之心,并任其發展至完全不知廉恥之時,若能出現一位視
名譽和氣節為生命,并竭誠盡力地喚醒世人的廉恥之心的人,他的功德則足可與日月爭輝。
當然,倡廉明恥,并不是要生威揚名。古人云:
真廉無廉名,立名者正所以為貪;大巧無巧術,用術者乃所以為拙。
(明·洪應祖《菜根譚·概論》
也就是說,真正清廉的人不會貪圖清廉的名聲。貪圖清廉名聲,希圖后世流芳的人,可能
正是以清廉之名作為貪利索賄的資本;最有智謀的人,會以玩弄投機取巧的權術為恥,玩弄
這種權術的人反倒會弄巧成拙。
因此,清廉明恥本是做人應有的品德,為政清廉、教人知恥更是為政者應有之義,全然不
值得以此為銘,樹碑立傳,更不能以此炫耀,招搖過市。清廉之德,明恥之功,是世人的公
推,是公心的論定。“德在民間常不沒”,只有不求清廉之名而行清廉之實,不求明恥之功
而竭明恥之誠者,才能流芳百世,輝同日明。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