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呂坤
原著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238 出言與見義
君子之出言也,如嗇夫之用財;其見義也,如貪夫之趨利。
[述論]
君子說話發言的時候,就好象那吝嗇的人在使用自己的錢財一樣;他見到正義
的時候,卻好象那貪婪的人在追求利益一樣。
過去,君子與小人是對立的,這是代表著社會人格的兩個極端。言語又是人類
進行感情交流和思想表達的必要手段,所以非常重要,不能夠輕易流露的。許多人
不看重自己的語言,隨便說說,別人也只好隨便聽聽。長此以往,自己的話語也就
失去了威信和作用。因此,那些真正的領導或者君子,往往是言不輕發的。發必有
中,有的放矢。
君子在說話的時候,就像那吝嗇的人一樣,惜墨如金,字字千鈞。正因為看得
珍重,所以別人才會當做一回事情。當年我們都說:毛主席的話一句頂一萬句。如
果他整天到晚都在說話,那怎么能夠一句頂一萬句呢?物以稀為貴,言以少為佳。
即使句句都是真理,說的多了,也就不值錢了。所以,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話語有
分量,那就應該少說為佳。說的少,并不是說要做的少,相反卻要多做少說。
所有的事情都是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說的再多,也沒有一些用處,反而
會造成別人的反感,對我們自己也沒有一些好處。那就要求實干的精神,才能對我
們自己的生活與環境有所影響。比如說,見到了正義的事情,就要舍身去做。哪怕
沒有任何益處,而且有損于自己的事情,也是要去做的,這就是君子。小人是見利
忘義,什么事情沒有利益就不去干;君子卻正好相反,見義忘利。為了維護社會的
公益,寧可舍掉自己的一切。
這么大的一個社會,必須有人來維護正義和道德。如果都要為自己的話,那么
誰來關心整個社會呢?你挖我的墻角,我刨你的地頭,將來是誰都占不上便宜,只
能共同毀滅而已。我們覺得社會真正繁榮的一個首要條件,就是要讓所有的人都得
明白一點。那就是要讓自己過得好,就得先讓別人過得好。只有我為了人人,然后
人人才會為我。
西方有一句格言,叫做:“我們通過幫助別人來幫助自己。”(We help
ourselves by help the others)讓社會安寧的行為就是正義,正義需要有一大批
的人來維護。當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天下再也不會有什么戰爭和沖突了!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