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呂坤
原著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228 分內與分外
凡在我者,都是分內底;在天在人者,都是分外底。學者要明于內外之分,則
在內缺一分,便是不成人處;在外得一分,便是該知足處。
[述論]
凡是在于我自己的事情,都是我本分以內的;那些在于上天,在于他人的事情,
也都是我自己本分以外的。真正的學者,要清楚分內與分外的分別。那么,在分內
的缺少了一分,便是那算不成一個人的地方;在分外得到了一分,便是我自己應該
知道滿足的地方。
對于我們自己來說,立場就是我自己的觀點。屬于我自己的事情就是分內的,
不屬于我自己的事情就是分外的。分內的我們可以努力,分外的我們無法努力。天
要下雨,我們沒有辦法;人要罵我,我們也沒有辦法。在天旱的時候,我們希望天
公下雨,但它不下雨我們也無能為力;如果下雨了,那肯定是我們的分外之喜了。
我們都樂意別人來贊揚自己,但他們就是不贊揚,或者還要詆毀我們。我們有
什么辦法呢?那就讓他們去說吧!前些天,我們校長楊宗禮先生告訴我,說《中國
教育報》上有人寫文章,捎了我一句:“突然有人研究《西游記》,研究出了金剛
心法!”在我看來,這也是個好事情,至少我的觀點和學說在人們的心目中造成了
影響!如果別人贊揚了我們,而且對我們還很好,那肯定也會是我們的分外之喜了。
對于我們分內的事情,我們就完全可以努力了。也許人類的意義,就在于做好
自己分內的事情。安身立命,選擇好自己所中意的職業;安分守己,干出一番名堂
來,真正地實現自己的價值。那該有多痛快哩!
人也是沒有辦法相比的。有的人先天條件好,有的人出身名門望族,有的人后
天努力多,而且近水樓臺先得月,自然會有好的前程。
我們生在偏遠的窮山溝,家庭教養缺乏,就是城里人的小玩藝兒我們都沒有見
過。我小的時候,因為是獨子,所以被祖母寵慣的,吃的應該是家里最好的東西了。
那也是高粱米加上一點白面饃,每頓只是一小碟子腌韭菜,哪里還見過什么好吃的!
可現在的兒童什么沒有的?沒有辦法相比啊,這由不得我們自己啊!
但是,我們能夠做的事情,比如說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能夠幫人一把;別人幫
過我,我一定要涌泉相報啊之類的。這些地方都是不能夠含糊的。我們無法澄清天
下,讓大家都能夠出以公心,人人愛人人,使人間變成美麗的天堂。但我們卻可以
做到一點,就是從我做起,對得起良心和良知,問心無愧,也就可以了。
如果我們也同他人一樣,貪污腐化,坑蒙拐騙,損公肥私,追求享樂,縱情聲
色,那我們還有什么人氣呢?除了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外,上天和他人所給我們
的任何一點好處,我們都應該知足的。知足就不會貪婪,律己就會完善自我,從而
實現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