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呂坤
原著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217 智愚禍福與貧富毀譽
凡智愚無他,在讀書與不讀書;禍福無他,在為善與不為善;貧富無他,在勤
儉與不勤儉;毀譽無他,在仁恕與不仁恕。
[述論]
凡是智慧與愚蠢的區別沒有什么,只是讀書與不讀書的緣故;得到災禍與幸福
的也沒有什么區別,只是做善事與不做善事的緣故;家庭貧窮與富貴的區別也沒有
什么,就是在于勤儉與不勤儉的緣故;被人詆毀與贊譽的區別也沒有什么,只是在
于仁愛寬恕與否的緣故。
書籍是人類傳播真理和智慧的工具,讀書的人自然與那些不讀書的人有所不同。
他們說出話來不一樣,處理問題也不一樣,對待一切事物的態度也自不同,得到的
效果也自然不同了。讀書的人就能以古為鑒,把問題看透了,自然就不會再重蹈前
人的覆轍,再犯重復的錯誤;不讀書的人自以為了不起,沒有智慧,修養不夠,做
事只能莽撞而被人利用,也就是愚蠢了。
人都愿意避禍而求福,但有時卻是避也避不得,求也求不得的。而唯一能夠由
自己把握的,就是我們能夠做善事。多行善積德,心理會很安詳清靜,就不會違背
自然運行的規律,也就不會有什么災禍了。那些不行善積德的人,只知道為非作歹,
自然會惹人生厭,多行不義必自斃!廣結善緣便有福氣,多行不義必然自斃,人們
不得不警惕啊!
貧窮與富貴也是人們所要擺脫與爭取的。貧窮時人們感嘆努力,想改變現狀;
富貴時,大家總想永遠保有而長享歡樂。但是,我們如果仔細想想,那些暴發戶會
怎么樣呢?因為富貴得來容易,自然不會加以珍惜。肆意揮霍,耗費無度,也不會
有幾天就完了。由此可知,勤儉持家,節省開支,省吃儉用,也就可以當做富貴了。
勤勤懇懇地去做事,便能夠有收入;節節儉儉地過生活,也就能夠積攢。這樣下來,
豈不也就富貴了嗎!
人在社會上的生存,都想得到大家的贊譽而逃避人們的詆毀。想是一回事,得
到又是一回事,人們的評價也完全取決于自己的行為與處世如何了。如果你寬厚待
人,能夠設身處地地替別人著想,能幫人的時候便幫上一把,不苛求人的地方決不
苛求,那么肯定大家都會樂意跟你在一起。如果你待人接物很刻薄,行為處世很尖
酸,大家見了你唯恐避之不及,還怎么樣會對你有個好評價呢!
總之,一切外在的事物或者環境,都取決于我們自己的表現和態度。能夠調節
了自己,其實也就改變了環境。只有智慧的人,才能看透這一點而生活得非常自在。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