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呂坤
原著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208 心胸與天下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
理;定其心,應天下之變。
[述論]
擴大自己的心胸,來容納天下的萬物;空虛自己的心胸,來接受天下的善良;平易自己
的心胸,來議論天下的事情;潛伏自己的心胸,來觀察天下的道理;穩(wěn)定自己的心胸,來應
付天下的變故。
人類的高明之處在于對世界萬物的認識,而認識的基本條件就是內在心靈與外在物質的
溝通,認識的意義也就在于心靈與物質溝通的過程之中。心與物二者是認識所必不可少的條
件,也是主觀與客觀的兩個基本點。去掉了其中的任何一方,這個認識的過程就無法開展和
進行。同樣,改變了其中的任何一方,認識的過程和結果便會發(fā)生變化。
一般來說,我們人類是很難改變自然界或者人類社會的規(guī)律的,所以我們只能去認識并
且適應社會與自然。這就需要調整我們自己的心靈。我們常給人講這個道理,我們自己的心
靈就像是一架照相機。我們沒有辦法把外在的景物拉到我們自己身前,但為了把遠物拍攝清
楚,我們可以通過調整焦距來實現。也就是那句話:既然大山走不到穆罕默德跟前,那就讓
穆罕默德走近大山吧!
如果我們把自己的心胸擴大了,豈不就可以裝得下整個天下了!能夠容納得下天下的萬
事萬物,還有什么恩恩怨怨去跟人計較呢?也就是說,只要能夠容納得下天下的萬事萬物,
心胸也就與宇宙同廣闊了。
如果能夠把我們的心靈變得無限地空虛了,自然也是無物而不能夠裝下了。無論是好的
東西,還是壞的東西,都是宇宙天下所擁有的,自然我的胸中也無所不能接受了。一般的人
心中裝得滿滿的,聽不得別人的好處,也接受不了別人的批評意見。其實,聽聽別人的好處,
也可以成為我們自己的借鑒;多聽聽別人的批評,也會使自己更加完善的。
如果我們能夠讓自己的心情平易下來,不要激昂慷慨,才可以議論天下的事情。因為人
的感情因素很濃烈,議論事情的時候很容易帶上感情的色彩,這樣自然就不能夠客觀地分析
和評價的。也就是說,只要我們能夠使自己的心靈平靜下來,才可以議論天下的事情了。
天下的道理并不難以認識,難的是我們自己的愚蠢和狹隘,限制了我們自己的視線和角
度,所以反映出來的道理絕對不是真實與正確的。為了正確地認識生活與現實,就必須使我
們自己的心胸沉潛下來,不要被自己的欲望所控制,不要有任何的先入之見。心靈沉靜了,
眼界也就變得寬闊了,觀察到的事物也就會全面而深刻,得到的真理也同樣更接近事物的本
來了。
天下的事情,時時刻刻充滿了變化與無常。而我們人類卻一直希望這個物質世界的東西
為我們真正所擁有,所以我們會感到痛苦和煩惱。如果我們自己的心靈一直追隨著物質的世
界,那么這高速的變化就會讓我們的心靈不適應。比如說花開花落,月升月沒,人事的更迭
等等。如果我們能夠使自己的心靈穩(wěn)定下來,有自己獨特的思路和見解,不去跟隨著外物流
轉,所以當花開的時候我們不會高興,花謝的時候自然也不會痛苦了!
天下的一切,都在我們的心胸中得到了反映。調整好了我們自己的心胸,也就可以正確
而瀟灑地應付天下事了!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