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呂坤
原著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171 兵法與處世
知彼知我,不獨是兵法,處人處事一些少不得底。
[述論]
要知道別人,還要知道我自己。這不光是兵法如此,就是處人行事,也是一些
兒也少不得的。
鏡子不能自己照自己,只能去照別人,所以我們也只能去借別人來照自己。這
就是說的:“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
得失!比司颓返氖沁@個自知之明,所以拿著個鏡子只去照別人,不知道來照自己。
犯下錯誤來,別人知道而自己卻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就不會加以改正,往往會給
他人留下一個空子來。一旦時機成熟,我們就會被對手打倒,而且自己還不知道為
什么。
所以,在古代的軍事行動中,了解自己的兵力,并且掌握敵人的兵力,都是很
關鍵的。之后再進行對比分析,就可以看出敵我雙方的實力強弱了。天時如何,地
利如何,人和如何。各種因素都考慮好了,然后再去打仗,便十有八九是要穩操勝
券的。戰爭之中,就怕盲目亂動,不了解情況,很可能吃敗仗。所以,在這個分析
與對比中,一點虛偽的成份都不能要。稍有不慎,棋失一著,就會滿盤皆輸。
兵法中要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就是說要客觀地分析現狀,而主觀地努力行
動,出其不意,便可轉危為安。那是以多少人的生命做為籌碼的,因而不能有絲毫
的含糊。拿破侖一生精于算計,就是滑鐵盧大戰時,一著失算而英雄含恨!戰爭如
此,生活中又豈能夠少得了這一法嗎?
知道了對手的實力,拿我們的去對比分析。能戰則戰之,戰不了則退之。這樣
以來,主動權就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里,不至于被人牽著鼻子跑。知道了自己的不
足,我們就可以努力去彌補,以爭取更大的勝利,F在的人,自己沒有自知之明,
就是要跟他人去比較爭勝,結果是自尋煩惱!所以,不能忘記知己知彼的兵法,才
能有百戰百勝的結果!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