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呂坤
原著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163 太平的定義
百姓得所,是人君太平;君民安業,是人臣太平;五谷豐登,是百姓太平;大
小和順,是一家太平;父母無疾,是人子太平;胸中無累,是一腔太平。
[述論]
天下的百姓得到了自己的處所,就是一國之君的太平;君王與人民都安居樂業
了,就是管理大臣們的太平;糧食五谷豐收滿倉了,也就是黎民百姓的太平;父母
兄弟等大小成員都和睦順從了,就是一個家庭的幸福太平;父親和母親都沒有疾病,
便是做人兒子的太平;胸中沒有任何牽掛拖累,也就是自己這一腔子里的太平了。
太平是人類所追求的最高生活目標。只有太平了,你才能夠去過上安穩的日子,
有錢財能夠去花,有才能能夠去吟風弄月,真正體會人生的幸福和自在。否則,天
下大亂,你爭我奪,相互拼殺,尸骸相積,血流漂杵,人自顧性命不暇,哪有心思
去體會生活的美妙呢?
所以,做一個人,能夠生活在一個太平的世界,才是最最幸福的。所以,上一
輩的人,總說我們這一代人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是啊,沒有經歷過戰亂的人,就無
法體會到今日太平生活的來之不易;沒有經歷那場“文化大革命”,自然也無法感
覺到那種瘋狂得猶如地獄一般的情形。太平既然如此可貴,那么這太平到底是什么
呢?難道不打仗就是太平了嗎?
對于一國之主來說,他的任務是讓他的百姓過好,然后百姓才會擁護他。百姓
一天不得其所,無家可歸,到處漂泊,都可能對君王構成危險。所以說,百姓都有
了安歇的地方了,君王才可以高枕無憂的。這是君王的太平。大臣的任務,則是讓
君王安心修養,而人民安心自己的事業,負責著協調上下關系的工作。就好象是船
上的水手一樣,要保證船與水之間的正常運行。所以,等到君王與人民都安居樂業
的時候,才是那些大臣們真正太平的時候啊。
古人說過,“民以食為天”。有了糧食,老百姓就會把你當成天:沒有了糧食,
老百姓就不會把你當成天。今天能活下去,他就會喊你萬歲;明天沒有了糧食吃,
他們就會打倒你。因為生命對于百姓來說,才是最最寶貴的東西。在他們這里,沒
有什么信仰,沒有什么信條,唯一的真理就是糧食。有了糧食,百姓也就太平了。
在一個家庭里,不是說你一下子掙來了多少錢,就是幸福或者太平。有時候正
是因為有了錢,才招來了無妄的災難和飛來的橫禍;也不是因為你提升了一個高職,
就會給家里帶來太平。而是當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相處和睦,什么事情都順順利
利的,沒有人去外面惹是生非,就是這一個家庭的太平了。
做一個兒子,父母如果病病歪歪的,你一天到晚都得去侍候盡孝,那么哪里還
有功夫去從事自己安身立命的事業呢?父母在尚且不遠游,更何況父母還有病呢?
因此,當一雙父母都身體健康時,那才是做一個兒子的真正太平時光。
筆者這些年來之所以還能夠在傳統文化研究方面稍稍有了一點進步,就在于父
母二老的身體健康,在老家種田耕地,栽了五六畝萍果園。他們平時不用我去操心,
而且還能不時地給我一點津貼,使我能夠安下心來專一去做學問。然而,去年冬天,
河南滎陽的一位車主和司機駕著豫A-12607大貨車去我們芮城拉萍果,違章
行駛,將家父撞翻,然后逃逸,至今未曾歸案。當我知道事故后,帶著醫生趕回芮
城,已經是七個小時以后了,家父顱內已經嚴重出血。雖經奮力搶救,在病床前守
護了十天,但卻始終未聽見家父說過一句話、清醒過一次!可就在出事前一個月,
老父親還親自背著兩袋白面、一袋萍果給我送到運城,并且給了我一千元支持我研
究學問!
做為人子,還有什么比這個更加悲痛的事情呢!唯一使我心理還能夠慰藉一點
的,就是在家父出事的時候、停止呼吸的時候、下葬的時候,蒼天還有眼,給下了
三場大雪!本來這套叢書至少在兩月前就會與讀者見面了,可沒有了太平,怎么樣
才能安下心來做學問呢?到了這個地步,人們才會真正體會到父母身體健康所給自
己帶來的幸福和太平了!
當然,人生在世,不能不講人倫道德。人有情感,有欲望,有追求,有思慮,
有夢想,有痛苦,有煩惱,有恩愛,有仇恨,有厭惡,等等。這一切都在我們自己
的心靈中翻騰不已,使我們晚上睡不著覺,白天沒有精神,都是心靈中的負擔和拖
累。如果能夠在胸中少裝一些這樣的東西,或者說,沒有了這些對于身外之物的牽
掛,那豈不就是我們自己心靈中的太平日子嗎?心中能夠太平,還何愁天下不太平
呢?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