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呂坤
原著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162 家庭與自我
門戶可以托父兄,而喪德辱名非父兄所能庇;生育可以由父母,而求疾蹈險非
父母所得由。為人子弟者不可不知。
[述論]
自己出身的門戶可以依托父母兄弟,然而敗喪德性、侮辱名聲的事情卻不是父
母兄弟能夠給予庇護的;自己的被生產到人間并且接受教育可以由得了父母,然而
遭遇疾病、面臨危險的事情卻是由不得父母的。做人家子弟的人,千萬不能夠不知
道這個道理。
人們被生育到這個世界上來,是我們自己所無法決定的事情。叫做糊里糊涂來
到人間,所以害怕得哭了起來。其實依照佛教的說法,我們自己所有的境遇和成就
都是有因果的,是由我們自己的前生行為業力來決定的。不過,就我們人間的現實
來說,我們無法主宰自己出生在什么樣的家庭里,所以常有人說,“我要是能夠生
在什么地方就好了!”可見,人們是沒有辦法主宰自己的后世的,所以才會發出這
樣的慨嘆。
家庭可以有富貴貧賤的區別,我們一生出來,便被打上了一定的社會烙印。比
如說,那青松再傲岸挺拔,但卻長在了澗底;而一株弱不經風的小草卻長在了高山
頂上,這就是現實。正如左思在《詠史》中說的:
郁郁澗底松, 離離山上苗。
以彼徑寸苗, 蔭此百尺條。
世胄躡高位, 英俊沉下僚。
地勢使之然, 由來非一朝。
金張借舊業, 七世珥漢貂。
馮公豈不偉, 白首不見招!
也就是說,我們自己的出身門戶可以由父母兄弟來決定。有的人一生下來就能
夠養尊處優,有的人卻必須當牛做馬。這就是區別。
然而,那些養尊處優的人,到后來卻往往走到了他們自己的反面,而當牛做馬
的人卻也同樣走到了自己的反面。人們常說一句話,叫做:“少時苦,老來福;少
時福,老來苦。”意思就是說,少年的時候吃點苦不算什么,生活可以教會他怎么
樣去生活。他不會妄想,能夠吃得了苦,可以踏踏實實地奮斗下去,最后一定會有
個好的結果。
因為在他們的面前,一路都是慢上坡,所以心理總是平衡而且喜悅的;那些富
家子弟便不同了。他們從小接受的是花天酒地的生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沒有
一點點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一旦遇到了個什么風吹草動的,他們便承受不了了。
有的人不知道父母兄弟的功名富貴來之不易,所以隨意揮霍,結果是喪名敗德,破
祖敗業。這卻又是父母兄弟們所無法庇護自己的地方了。
父母絕對不可能跟著自己一輩子,自然也不能永遠寵愛自己;父母在家庭里可
以給自己創造各種各樣的方便,但到了社會上,父母兄弟的權力畢竟會受到限制,
自己的夢想也許就不大靠得住了。
將來踏入社會人生的激流險灘,如果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應付自如的經驗、
八面玲瓏的手段、臨危不懼的膽識,只有兩手空空,恐怕就不好對付了。到了這時,
還要等待父母兄弟的庇護和代勞,不僅會是癡心妄想,而且還有性命之憂的。因此,
做人子弟的,千萬不能事事仰賴父母兄弟,自己一定要擁有真正的生活能力,才是
人生真正的幸福所在。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