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呂坤
原著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153 大公與自私
克一個公己公人心,便是吳越一家;任一個自私自利心,便是父子仇讎。天下
興亡、國家治亂、萬姓死生,只爭這個些子。
[述論]
保持一個大公無私、人我不分的心理,那勢不兩立的吳國和越國便會成為一家;
任由一個自私自利、分別人我的心理,即使是骨肉之親的父親和兒子也會成為仇人。
天下的興盛與衰亡、國家的治理和混亂、人民的死亡與生存,所爭奪的也就是這么
一些兒東西。
人跟人的本性都是相同的。在原始母系社會里,社會的秩序相對地穩定,分配
的方式也是原始的共產主義,所以人們不會去爭名奪利,不會去相互仇殺,生活得
相對就幸福一些。
等到利益有了積累以后,私心便得以產生,遂有了禹傳子而家天下的事故。私
字的本來并沒有加上“禾”字旁,只是一個厶,《韓非子》解釋說是“自環為私”,
“背私為公”,公字從八從厶。有了私心也就有了公心,二者相互對立而相互存在。
有了私心,凡是好的東西都要屬于我,都得搬入我的武庫。你想要,我也想要,
自然也就不管這競爭對手是誰了。動物中要想做王,后輩就必須把自己的前輩打倒,
人類中間也是不例外的。
春秋時代的晉獻公為了討好寵妃,可以去殺害自己的親生兒子;隋煬帝為盡早
奪取王位,竟然會把自己的生身父親毒死。三國魏國曹丕與曹植爭位,大哥竟然要
置兄弟于死地;唐代英主李世民為了奪得王位,也竟然連殺了不少自己的同胞兄弟。
現在和平年代里的人,竟然還有殘害父母、兄弟的行為,都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心理
在作怪。
如果誰都能夠以一個大公無私的心理去對待天下的每一個人,四海之內皆兄弟
也。無論我們走到哪里,都可以放心前去,無需顧忌什么殺人越貨的事情。海內豈
不就會清平!人們的生活豈不就會幸福!
可見,天下的興盛、國家的治理、百姓的生存,都是要一個大公無私的心靈;
天下的衰落、國家的混亂、百姓的死亡,都是因為一個自私自利的心靈。有了大公
無私的心靈,都希望別人過得比我們好,那么天下就不會有戰爭,國家也因此會繁
榮昌盛,我們自己反過來也能夠幸福生存。
愛別人的目的,其實還是在愛我們自己。所以,自私自利的人眼前也許對自己
有點好處,但很快就會出現問題。別人不幸福的時候,自己是根本不可能幸福的。
波黑戰爭,伊拉克戰爭,打來打去想活得更好一些,結果卻非常糟糕,就是再有財
富也活得不能瀟灑的!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