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呂坤
原著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152 氣血與涵養
氣盛便沒涵養。
[述論]
意氣太盛了,便沒有涵養了。
人的意氣是不能沒有的。沒有血氣,的確會被人欺侮。但是氣血太盛了,又容
易招惹災禍。不過,這氣血之勇也是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的。年紀輕的時候,渾
身都是生命力和蓬勃向上的激情,最容易心血來潮,熱血沸騰,感情激昂,好動而
不好靜。他們要不停地生事,不停地搗亂,不停地發泄自己身上的雄性荷爾蒙和腎
上腺素,來保持自己身體生理上的平衡。正因為生理上的原因,人們對于年輕人的
莽撞所犯下的過錯,往往都會給予諒解。
諒解歸諒解,但是社會不純粹是年輕人的社會,還有著其他年齡層次的人們。
大家都要和平共處,和諧生活,就不能夠任由那些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胡作非為。大
家都必須遵守一定的生活準則,接受一定的約束,從而使社會安定穩步地發展。
也就是說,社會并不需要年輕人的血氣方剛,所以年輕人總是離開那領導的崗
位很遠。但他們又覺得自己滿腹的經綸和才干,卻得不到重用,便會牢騷太盛,說
什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啊等等。而且還只嫌豪氣不夠哩!
如果一個人要被大家所接受,從而進入真正的社會生活中,就必須調整自己的
個性或者特點以適應社會,這就是修養。氣盛的原因是不厚實,氣血再盛,如果能
夠用學問的厚土給它以融合,便是雄厚。所以,對于年輕人來說,應該多學問,多
補充自己的不足。當我們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求知和探索未知的事情上,再壯盛的
氣血都不僅不會去亂發泄,反而會成為我們爭取更大進步的動力和源泉哩!
有了學問,自然也就有了涵養。遇到事情不會慌張,就能夠沉得住氣了。因為
有了知識和本領做為后盾,所以能夠左右自如。我們大家都經過許多的人生重大事
情了,看各種各樣的人在事情當中的表現和做為,也就知道他們本身的長處和短處
了。遇事著急,咋咋呼呼,毛毛躁躁的人,氣血雖剛而學識不足,涵養不夠,只能
是空有一身氣血了!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