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呂坤
原著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150 生門與死戶
靜者生門,躁者死戶。
[述論]
清靜是生存的門戶,躁動是死亡的門戶。
清靜與躁動是相對的。靜極生動,動極生靜。靜則生,動則死。萬物以靜而生,
以動而死。這是自然的規律,誰也改變不了。但是,人類就是因為有智慧,所以才
敢與天地鼎立而三,也因此要改變自己的命運。
清靜與躁動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一個是生理上的,一個是心理上的。從生理
上說,那些喜歡沉靜的人并不見得就短命,而樂于活動的人卻常常壽不高。前些年,
人們提倡“生命在于運動”,結果發現不是這么一回事,于是又喊出“生命在于沉
靜”的口號。
常見那些體育運動員,應該說是運動了,結果身體都不是很好,到了晚年就更
是如此,長壽的并不多見。比如那拳臺上,蹦蹦跳跳而躁動的拳手并不見得能夠占
有優勢,反而是那些沉穩不動的人卻能夠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因為動的時候,血
管僨張,精神緊促。長此以往,會影響到生理上的平衡,造成失調而對生命不利。
從心理上講,躁動就更無一利了。比如說,人在一定的情況下,會動心,動氣,
動怒,動神。發展到躁的地步,便會出現心躁,氣躁,怒躁,神躁,結果只能是勞
心,泄氣,傷肝,損神。心理的不平衡導致生理上的失調,生命危淺,就只有死路
一條了。尤其是在處理社會關系的時候,心理上的躁動便使自己不能深入細致地分
析和思考問題,往往會做出一些過頭的事情來。要么與人結冤,要么造成失誤,將
來都是自己失敗的禍根。
心理上能夠做到寧靜清明,就不會做出什么愚蠢的事情來,而且會使各種生理
因素得到放松,從而自然運行,自然人的壽命也會得其天年了。現在的修心養性,
說到底就是要讓我們的心靈放松下來,不去執著于任何事情,這樣才能夠解放我們
自身的各種生命因素和能量。
即使是要觀想念佛,也是要通過這一個念頭來取代別的念頭;等到其他念頭都
不存在了,然后再把這一個念頭也加以除去。所以,清靜就是無為,無為便能清心;
心清而后身清,身清才能命長。有不少人修煉氣功,竟然要穿墻破壁,要擁有什么
特異功能。結果煉來煉去,心不清靜,反而早死,實在可惜!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