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呂坤
原著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148 恕心與罪過
恕心養(yǎng)到極處,只看得世間人都無罪過。
[述論]
寬恕他人的心理能夠修養(yǎng)到最高的境界,只會看到整個世界上的人都是沒有罪過的。
不錯,在社會交往中,我們必須知道人人都是有心的,都像我們自己的心靈一樣。這就
是恕字,從如從心。如是如同一樣的意思,恕就是一樣的心。能夠跟天下的人擁有同樣的心
就是恕,設(shè)身處地地替別人去想一想就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恕。
當(dāng)我們真正能夠用恕的心靈和態(tài)度去對待社會上每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的心靈將是最最
開闊的,自身也不會有煩惱了。所以,圣人修養(yǎng)自己的一個恕心,目的就是要讓自己活得自
在一些。否則,滿天下圣人畢竟只是少數(shù),其他的人豈不都是罪犯了嗎?誰又愿意身邊全都
是罪犯呢?滿眼都是罪惡,那么我們的心靈還會好受嗎?就如那些整天跟罪犯打交道的人,
心理上一定不平衡一樣。
即使是他人犯了過錯,也一定有他自己的原因,絕對沒有無緣無故的犯罪。有的人是受
到社會的逼迫,有人是生活不下去,有人是心理或者生理有病,而更多的人是因?yàn)闆]有文化,
沒有良心。一個人有沒有良心,這個問題不是個人的,而在于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
國家與民族有責(zé)任和義務(wù)去教導(dǎo)每一個公民和成員,使其擁有參加集體生活的良心和道
德。當(dāng)我們并沒有給他們培養(yǎng)起真正的良心來,卻要求他們愛國愛民,遵紀(jì)守法,豈不是在
緣木求魚!等人民犯了罪再去抓他們?nèi)プ危重M不是在陷民于井!
君子能夠抱有一種寬恕的心理態(tài)度去對待他人和人生,至少不會在自己的心中形成一種
負(fù)擔(dān)。把人人都看成是敵人,那就草木皆兵,風(fēng)聲鶴唳了。別人犯了錯誤,如果能夠得到我
們的寬恕,逐漸地就會培養(yǎng)出一種羞恥感來,以后也就不會再犯了。而且,佛家的說法,要
想解決是非,必須跳出是非。天下萬物皆是兩兩相對,沒有白就沒有黑,沒有善就沒有惡,
沒有是就沒有非,陰陽對立,難易相成。
從這個角度上說,做好事是應(yīng)該的,做壞事也是應(yīng)該的。只是社會要保證正常發(fā)展,就
必須遏制邪惡而表揚(yáng)善良。但從我們的心地來講,還是要把天下人都看成是好人才對。至少
我們的心理上是安寧的,這就是恕心的妙用。
去冬臘月,滎陽市的一名車主和司機(jī),在我的老家違章駕車而殘害了我的父親。他們沒
有肇事前,也一定都是好人;交通車輛一多,事故也是在所難免的。但如果肇事后,能夠及
時把家父抱在駕駛室中送往醫(yī)院,而不是把他入在大貨車箱里任其顛簸,那也是好人;送往
醫(yī)院后趕緊去那急診室,如果要脫身,只要說是過路人看見而送來的,而不是把傷員放在衛(wèi)
生間旁邊說“老頭喝醉了”便揚(yáng)長而去,耽誤了好幾個小時的搶救,那么他們還是好人,我
肯定還會去感謝他們的。如果說,知道家父沒有搶救過來,便主動前來認(rèn)罪,我們也不會把
他們怎么樣的。糟糕的是,他們一直要跑,連一念反省的機(jī)會都不要。
但是,很有可能他們害怕這件事情會拖累自己,便一逃了之,害得芮城的交警去了兩次
滎陽,也害了自己的老婆孩子。從人子的角度來說,這是我的殺父之仇,所以不能不報(bào),于
是我不得不去找了河南省的省長、秘書長、公安廳長。等大家都重視了,自然不能夠容忍這
喪盡天良的人逍遙法外了。但從一個修行人的角度來說,我佛慈悲,看得天下人都可憐,他
們也有老婆孩子、父母兄長啊!家父生前也是修橋補(bǔ)路,造福一方的人,肯定不會在死后看
著別人的家庭痛苦。所以,我給兇手的家屬寫了一封信,希望她們的男人能夠早日投案自首,
知罪悔改,以后加倍小心,不再害人了,那么我們還好去給法院講情,好給他們從輕發(fā)落的!
這就看他們自己是怎么樣個想法了。
如果你要把他們看做仇人,那么你的心理一定沒有辦法平衡,怎么能夠與仇人共戴一天
呢?那樣,你還能夠干些什么事情呢?更何況冤家宜解不宜結(jié),冤冤相報(bào)何時了!能夠把仇
人都看得無罪過了,自己的心里還有什么東西裝不下呢?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