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呂坤
原著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139 坦蕩蕩與常戚戚
小人亦有坦蕩蕩處,無忌憚是已。君子亦有常戚戚處,終身之憂是已。
[述論]
小人也有心靈坦坦蕩蕩的地方,就是因為他們對什么事情都沒有忌憚和畏懼。
君子也有經常戚戚慘慘的地方,就是因為他們終身也都充滿了憂患意識。
《易經》上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本褪钦f,君子以天下為己任,
心胸開闊,公而忘私,所以總是心懷坦蕩的;小人因為心中總藏著私情,總與人過
不去,一直想著坑人害事,損公利己,所以心懷總是不開闊的。
但是,正因為君子要讓天下百姓安寧幸福,整天憂國憂民,要對自己的位置負
責任,所以就如范仲淹說的:“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與!”在太平時
代,君子要憂患著未來,要保證這份太平的長久;在艱難時代,君子慈悲為懷,希
望為天下受苦的人找到一條出路。就如林升的詩中說的: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薰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做汴州!
只有知識分子在那“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時代里,會站出來
替人民思考。還如在那盛唐氣象中,杜甫卻吟唱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
不和諧音。但統治者還是醉生夢死,結果“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還是應了杜甫的話!
小人因為一心只要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從來不會考慮任何應該不應該,只管
自己能不能就是了。為了達到目的,他們什么事情都能夠做得出來,而且并不覺得
可恥或者懺悔。他們心里沒有負擔,給人送禮沒有憂慮。辦事之后,再去咬那辦事
的人。當年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只要成了自己的前進路上的絆腳石,便一定要把
他打倒。
他們奉行的信條,就是“硬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社會拿他們也
沒有辦法,所以他們會更加坦坦蕩蕩。因為心理上并沒有什么負擔,所以還能夠長
壽自在哩!除非他們的貪婪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如那殷紂王和希特勒等,最終還
是會被人民給他們葬入火海的。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