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呂坤
原著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118 防欲與力善
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力善如緣無枝之樹,才住腳便下墜。是以
君子之心無時而不敬畏也。
[述論]
防止欲望就好象是在挽拉那行駛在逆水中的舟船,才歇下力來便會往下流去;
極力做善事好象是在攀緣那沒有枝杈的樹木,才停住腳步便會往下墜落。所以,君
子的心靈無時無刻而不會感到敬誠和畏懼的。
人都有情欲,這就是動物的本能,要吃要喝,要傳宗接代。但一般動物只要有
吃有喝、能夠傳宗接代也就行了,可人類卻一定要吃好的、喝好的,男女的性行為
也早已超出了傳宗接代的最初目的。動物順其自然了,所以沒有煩惱;人類要超越
自然而放縱自己的欲望,勢必要違背自身的條件或者造成人類的災難,所以煩惱連
連。
為了不至于煩惱連連,最好就是防止自己的欲望過分發展,而保持自己清醒的
頭腦。但這防止欲望的行為卻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我們從小便被灌輸了一種思
想,即要出人頭地,要爭名奪利,要富貴榮華,要嬌妻美妾,要權傾天下。所以,
項羽在成功之后便要衣錦還鄉,否則便顯示不出他的英雄氣概來,竟然給劉邦奪取
天下提供了一個機會。這樣,社會鼓勵我們實現欲望,人們就要為了欲望而奮斗,
怎么還能夠去防止欲望呢?
圣人追求的與凡人不一樣,他們想要使自己從世俗的追求中擺脫出來,從而能
夠在精神上證明自己的價值和人格上的意義。這樣,他們就必須防止欲望之火的焚
燒,但稍一歇力,那欲火便會死灰復燃,所以比做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防止欲
望的侵害,最好而積極的辦法,是積德行善做好事。
好事的定義,就是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幫助了別人,自己的私欲也自然就
減少了。然而行善的事情也是不容易的。就像那上樹的時候,卻攀緣上了一棵沒有
枝葉的樹,才一住下腳力,人就會往下掉了。所以,君子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自己的心靈無時無刻不在警惕,一剎那之間也不敢松懈下來。其實,這也大可不必。
還是佛家說的無心為好。
|
|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