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呂坤
原著
李安綱 趙曉鵬 述論
|
|
|
|
|
|
|
|
|
|
|
|
|
|
|
|
113 心靈與天平
心要如天平,稱物時(shí)物忙而衡不忙,物去時(shí)即懸空在此。只恁靜虛中,正何等
自在!
[述論]
我們的心靈要像天平那樣,稱量物體的時(shí)候,你看那物體忙來忙去而衡桿卻一
點(diǎn)也不忙;物體被搬下去了的時(shí)候,也就自然在這里懸空而浮了。就在那么樣的虛
無清靜之中,正不知道有多少的自在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心理永遠(yuǎn)是不能滿足的,所以就不可能去像天平一
樣。天平的作用是要稱量物體的重量。除了這個(gè)目的以外,再也不會(huì)有別的用途,
所以用完之后自然會(huì)瀟灑自在。即使是作用的時(shí)候,也是任你物體東西再多再重,
我的枰桿主心骨卻是沉靜而不忙碌的。
如果說,我們自己的心靈也能夠像衡桿一樣,保持那天然的平衡,物體來了我
便顯示它的重量與多少。物體去了,我什么也不會(huì)執(zhí)著,照樣是那樣平衡地懸浮著。
也就是說,我們的心靈就是一把天平,如諸葛亮說的:“吾心如枰,不能為人做輕
重。”是多少就反映多少,決不會(huì)因?yàn)槿藗兊南才范S意加重或者減輕物體的
重量。
自在就是不受外界的干擾,而能順其自然的本性。心靈寂然不動(dòng),感而遂通。
寂寂靜靜,你看它似乎已經(jīng)死去;但外物一照,它便與之溝通無礙;也就是來之則
應(yīng),去之則寂。這樣以來,就不會(huì)受到任何外界的事物所牽制了,豈不就是自在!
要想自在,就得先做到虛靜!就像一汪水要想照人,就得先要平靜下來。人來則形
在水中,人去則水中無物。水不執(zhí)著于人,人又能何干于水呢?同樣,我自己不去
招惹煩惱,煩惱又能把我怎么樣呢!
|
|
|
中國社會(huì)出版社
|
|
|
總策劃 李安綱
林曉靖 主 j編 李安綱 劉廳耀 副主編 趙曉鵬
馬民書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