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www.ffhyjd.com
   
出行參考
氣預報
好書導讀 | 新書一覽 | 書業(yè)新聞 | 網(wǎng)上校書 | 一瓣書香 | 聯(lián)系出版



鐘利戡
南治平
編著

 

綿陽市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

 

 

 

新書一覽--《綿陽通鑒》

 
     宋·永初元年庚申(420)
    正月,丙戌朔(1月31日)。
    宋王欲受禪而難于啟齒,乃集朝臣宴飲,従容言道:“桓玄篡位,鼎
命已移。我首倡大義,興復帝室,南征北伐平定四海,功成業(yè)著,遂荷九
錫。今年將衰暮,崇極如此,物忌盛滿,非可久安。今欲奉還爵位,歸老
京師。”群臣惟盛稱功德,莫諭其意。日晚,坐散。中書令傅亮還外,乃
悟,而宮門已閉,亮叩扉請見,王卻開門見之。亮入,但道:“臣暫宜還
都。”王解其意,無復他言,直云:“須幾人自送?亮道:“數(shù)十人乃可。”
即時奉辭。亮出,已夜,見長星竟天,拊髀嘆道:“我常不信天文,今始
驗。”
    四月,亮至建康,徵宋王入輔。王留子義康為都督豫、司、雍、并四
州諸軍事、豫州刺史,鎮(zhèn)壽陽。義康尚幼,以相國參軍劉湛為長史,決府
州事。湛自弱冠之年即有宰物之情,常以管仲、諸葛亮自比。博涉書史,
不為文章,不喜談議。宋王甚器重之。
    六月,晉恭帝禪位于宋。壬戌(初九日,7月5日),宋王劉裕至建康,
傅亮諷晉恭帝禪位于宋,具草詔呈于帝,晉帝閱后欣然命筆,謂左右道:
“桓玄之時,晉室已無天下,重為劉公所延,將二十載。今日之事,本所
甘心。”遂以紅紙書詔。甲子(十一日,7月7日),晉恭帝遜居瑯邪第,
百官拜辭。秘書監(jiān)徐廣流涕哀慟。丁卯(十四日,7月10日)宋王劉裕為
壇南郊,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永初。奉晉恭帝為零陵王。己卯(7月22
日),改行《永初歷》。
    閏八月,壬午朔(9月23日)。
    是年,宋有蜀中之地,設梁、益二州。統(tǒng)二十五郡。在今綿陽市境的
有:(一)梁州所領北陰平郡之陰平、平武二縣。(二)益州所轄廣漢郡所屬
郪縣;巴西郡所屬之漢昌、益昌二縣;梓潼郡所屬之涪、梓潼、西浦
(今綿陽西)三縣;新城郡所屬之北伍城縣(今三臺縣);西宕渠郡所屬之宕
渠縣(今鹽亭縣境)。新城郡,分廣漢郡新置。初為蜀漢尚書令陳祗之子孫
避晉,居涪南武東山,與唐、胡、白、趙、王四姓僑置新城郡于射洪縣北
之新城壩。宋時即以廣漢、翙二縣析置新城郡,郡城筑于元嘉中,左帶涪
水,右依中江,領北伍城及懷歸(今中江境)二縣。

    宋·永初二年辛酉(421)
    正月,庚戌朔(2月18日)。
    九月,殺零陵王司馬德文。
    初,宋帝以毒酒,授前瑯邪郎中令張偉,使鴆零陵王,偉嘆道:“鴆
君以求生,不如死。”乃于道自飲而卒。王嘗每生男,宋帝輒令太常褚秀
之、侍中褚淡之方便殺之(褚氏兄弟皆零陵王妃兄)。王自遜位,深慮禍及,
與褚妃共處一室,自煮食于床前,飲食所資,皆出褚妃,宋人莫得伺其隙。
帝令淡之兄弟與右衛(wèi)將軍叔度往視妃,妃出就別室相見,兵人䴙垣而入,
進藥于王。王不肯飲,道:“佛教,自殺者不復得人身。”兵以被掩殺之。

    宋·永初三年壬戌(422)
    正月,甲辰朔(2月7日)。
    五月,宋帝崩,太子即位。
    宋帝疾篤,召太子義符誡之道:“檀道濟雖有干略,而無遠志,非如
兄韶有難御之氣,徐羨之、傅亮,當無異圖。謝晦數(shù)従征伐,頗識機變,
若有同異,必此人。”又為手詔曰:“后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宰相,母后
不煩臨朝。”司空徐羨之、中書令傅亮、領軍將軍謝晦、鎮(zhèn)北將軍檀道濟
同被顧命。癸亥(廿一日,6月26日)宋武帝殂于西殿。太子即皇帝位,
年十七。大赦。

    宋·景平元年癸亥(423)
    正月,己亥朔(1月28日),大赦,改元景平。
    閏四月,丁酉朔(5月26日)。

    宋·元嘉元年甲子(424)
    癸亥朔(2月16日)。
    五月,徐羨之等廢宋帝,六月癸丑(廿四日,8月4日)徐羨之等使邢
安泰弒之。迎宜都王義隆入嗣。
    八月,丁酉(初九,9月17日)宜都王義隆即皇帝位于中堂,是為文
帝。大赦,改元元嘉。

    宋·元嘉二年乙丑(425)
    正月,丁已朔(2月4日)。

    宋·元嘉三年丙寅(426)
    正月,辛亥朔(1月24日)。
    閏正月,辛巳朔(2月23日)。

    宋·元嘉四年丁卯(427)
    正月,乙亥朔(2月12日)。
    六月,癸卯朔(7月10日),日食。

    宋·元嘉五年戊辰(428)
    正月,庚午朔(2月2日)。
    閏十月,乙丑朔(11月23日)。
    十一月,乙未朔(12月23日),日食。

    宋·元嘉六年己巳(429)
    正月,甲午朔(2月20日)。
    五月,壬辰朔(6月18日),日食。
    十一月,己丑朔(12月12日),日食。

    宋·元嘉七年庚午(430)
    正月,戊子朔(2月9日)。
    十月,立錢署,鑄四銖錢。

    宋·元嘉八年辛未(431)
    正月,壬午朔(1月29日)。
    閏六月,庚辰朔(7月26日)。

    宋·元嘉九年壬申(432)
    正月,丙午朔(2月17日)。
    七月,巴西人唐頻、趙廣聚眾攻陷涪城。
    益州刺史劉道濟,信任州長史費謙、別駕張熙等,聚斂橫征,傷政害
民,設置官冶,禁止百姓鼓鑄,而貴賣鐵器,商賈失業(yè),怨聲載道。流民
許穆之,改姓名為司馬飛龍,詐稱為晉室近親,依附氐王楊難當。楊難當
資助其兵勇,使其侵擾益州。飛龍招得蜀人千余,攻殺巴興(屬遂州)縣令,
驅逐陰平(今江油小溪壩陰平村)太守。劉道濟遣軍擊殺之。道濟欲以帛氐
奴(五城人)和梁顯為參軍督護,費謙固執(zhí)不與。氐奴等遂與鄉(xiāng)人趙廣煽惑
縣人,詐稱司馬飛龍殿下尚在陽泉山中,聚眾數(shù)千人,引向廣漢。劉道濟
的參軍程展會同治中李抗之,將五百人擊之,皆敗死。巴西人唐頻聚眾響
應,與趙廣等合兵進攻涪城,陷之。于是涪陵、江陽、遂寧諸郡守皆棄城
走。蜀中土僑、舊民俱反。
    九月,趙廣立程道養(yǎng)為蜀王,以道養(yǎng)弟道助為長沙王,鎮(zhèn)涪城。
    趙廣等進攻成都,劉道濟閉城自守,聚集的群眾,久久不見司馬飛龍,
人心將散,趙廣懼怕,將三千人及羽儀詣陽泉寺,詐稱迎接司馬飛龍。至
其寺,則謂道人程道養(yǎng)(抱罕人)道:“汝但自言是飛龍,則坐享富貴,不,
則斷頭。*道養(yǎng)惶恐應諾。廣乃推道養(yǎng)為蜀王、車騎大將軍、益、梁二州
牧,改元泰始,備置百官。以道養(yǎng)的弟弟道助為驃騎將軍、長沙王,鎮(zhèn)守
涪城。趙廣、帛氐奴、梁顯、張尋、嚴遐皆為將軍,奉道養(yǎng)還成都,眾至
十余萬人,四面圍城。使人謂道濟道:“但送費謙、張熙來,我輩自解去。”
道濟遺中軍參軍裴方明、任浪之各將千余人出戰(zhàn),皆敗還。
    十二月,趙廣敗退還涪城。
    賊黨楊孟子將千余人圍城南,參軍梁掞之于城南樓投書與孟子,邀之
入城見劉道濟,道濟以之為主簿,克期討賊。趙廣知其謀,孟子懼怕,率
所領之眾奔赴晉原,晉原太守文仲興與孟子共同拒守。趙廣遣帛氐奴攻晉
原,破之,仲興和孟子皆死。裴方明復出擊賊,屢戰(zhàn)破之。趙廣大潰,程
道養(yǎng)收眾得七千人,還廣漢。趙廣另將五千余人還涪城。
    初,張熙說道濟,自九月圍城至十二月,糧食儲備已盡。裴方明率兩
千人出城求食。為賊所敗,單馬獨還,賊眾復大集。方明夜縋城而上,道
濟為之設食,涕泣不能食,道濟道:“卿非大丈夫,小敗何苦,賊勢既衰,
臺兵垂至,但令卿還,何憂于賊。”賊于城外揚言“方明已死”,城中大恐。
道濟夜列火炬讓方明與眾見面,眾人乃安。道濟悉出財物于北射堂,令方
明募人。時城中或傳道濟已死,莫有應者。梁掞之謂道濟遣左右三十余人
出外,且告之道:“吾病小損,各聽歸家休息。”城中乃安,應募者,日有
千余人。

    宋·元嘉十年癸酉(433)
    正月,辛丑朔(2月6日)。
    三月,趙廣等自廣漢至郫,連營百數(shù)。周籍之與裴方明等合兵攻郫,
克之,追擊趙廣于廣漢,廣等走還涪及五城。
    五月,裴方明進軍向涪城,破張尋、唐頻、擒程道助,斬嚴遐,于是
趙廣等奔散。
    九月,益州刺史甄法崇至成都,收費謙誅之。程道養(yǎng)、張尋將二千余
家逃入郪縣山中,余黨擁眾藏竄山谷,時出為盜不絕。

    宋·元嘉十一年甲戌(434)
    正月,乙未朔(1月26日)。
    閏三月,甲子朔(4月25日)。

    宋·元嘉十二年乙亥(435)
    正月,己未朔(2月14日),日食。

    宋·元嘉十三年丙子(436)
    正月,癸丑朔(2月3日)。
    六月,詔寧朔將軍蕭汪之將兵討程道養(yǎng)。軍至妻阝口,帛氐奴請
降。道養(yǎng)兵敗,還入郪縣山中。
    閏十二月,戊申朔(1月23日)。

    宋·元嘉十四年丁丑(437)
    正月,丁丑朔(2月21日)。
    四月,趙廣、張尋、梁顯等各帥眾降。別將王道恩斬程道養(yǎng),送首,
余黨悉平。

    宋·元嘉十五年戊寅(438)
    正月,辛未朔(2月10日)。
    十一月,丁卯朔(12月3日),日食。

    宋·元嘉十六年己卯(439)
    正月,丙寅朔(1月31日)。
    閏九月,壬辰朔(10月24日)。
    十二月,趙廣、張尋復謀反,伏誅。

    宋·元嘉十七年庚辰(440)
    正月,庚寅朔(2月19日)。
    四月,戊午朔(5月17日),日食。

    宋·元嘉十八年辛巳(441)
    正月,甲申朔(2月7日)。
    十一月,氐王楊難當圍涪城。
    氐王楊難當入寇,謀據(jù)蜀土,遣其建忠將軍苻沖出東洛以御梁兵。梁、
秦二州(刺)史劉真道擊沖斬之。難當攻破晉壽,獲太守申坦,遂圍涪城。
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劉道錫閉城固守,難當攻之十余日,不克,乃還。
    十二月,詔龍驤將軍裴方明等帥甲士三千人,又發(fā)荊、雍二州兵以討
楊難當。皆受劉真道節(jié)度。

    宋·元嘉十九年壬午(442)
    正月,戊寅朔(1月27日)。
    五月,楊難當以其子虎為益州刺史,守陰平。
    裴方明等至漢中,與劉真道等分兵攻武興、下辨、白水,皆取之。楊
難當遣建節(jié)將軍符弘祖守蘭皋,使其子撫軍大將軍楊和將重兵為后繼。方
明與弘祖戰(zhàn)于濁水,大破之,斬弘祖,和退走,追至赤亭,又破之。難當
奔上蒨。獲難當兄子建節(jié)將軍保熾。難當以其子虎為益州刺史,守陰平,
聞難當走,引兵還,至下辨。方明使其子肅之邀擊之,擒虎,送建康斬之。
仇池平。
    閏五月,甲戌(廿九日,7月22日),日食。

    宋·元嘉二十年癸未(443)
    正月,壬寅朔(2月15日)。

    宋·元嘉二十一年甲申(444)
    正月,丁酉朔(2月5日)。

    宋·元嘉二十二年乙酉(445)
    正月,辛卯朔(1月24日),頒行《元嘉新歷》。(北魏仍用《景初歷》)
    閏五月,己未朔(6月21日)。

    宋·元嘉二十三年丙戌(446)
    正月,乙卯朔(2月12日)。
    六月,癸未朔(7月10日),日食。

    宋·元嘉二十四年丁亥(447)
    正月,己酉朔(2月1日)。
    六月,貨重物輕,改行四銖錢。
    民多翦鑿古錢,取銅盜鑄。錄尚書事江夏王義恭建議,請以大錢一當
兩。右仆射何尚之議道:“夫錢見之興,以估貨為本,事存交易,豈假多
鑄,數(shù)少則幣重,數(shù)多則物重,多少雖異,濟用不殊。況復以一當兩,徒
崇虛價者邪!若今制遂行,富人之資自倍,貧者彌增其困,懼非所以使之
均壹也。”上卒従義恭議。

    宋·元嘉二十五年戊子(448)
    正月,甲辰朔(1月22日)。
    閏二月,癸卯朔(3月21日)。
    五月,當兩大錢,行之經時,公私不便,罷行使。

    宋·元嘉二十六年己丑(449)
    正月,戊辰朔(2月9日)。

    宋·元嘉二十七年庚寅(450)
    正月,壬戌朔(1月29日)。
    三月,減官俸三分之一,以充軍費。
    閏十月,丁巳朔(11月20日)。
    十一月,輔國將軍楊文德,引兵自漢中西入,動搖汧、隴。文德宗人
楊高帥陰平、平武群氐拒之。文德?lián)魯貤罡撸幤健⑵轿湎て健?br>
    宋·元嘉二十八年辛卯(451)
    正月,丙戌朔(2月17日)。

    宋·元嘉二十九年壬辰(452)
    正月,庚辰朔(2月6日)。

    宋·元嘉三十年癸巳(453)
    正月,乙亥朔(1月26日)。
    二月,甲子(廿一日,3月16日),太子劭弒帝(年47歲),改元太初。
    四月,己巳(二十七日,5月20日),武陵王駿即皇帝位。是為武帝。
    五月,輔國將軍朱修之等誅劭。
    閏六月,壬申朔(7月22日)。
    七月,辛丑朔(8月20日),日食。

    宋·孝建元年甲午(454)
    正月,己亥朔(2月14日),改元孝建,大赦。更鑄孝建四銖錢。
    七月,丙申朔(8月10日),日食。

    宋·孝建二年乙未(455)
    正月,癸己朔(2月3日)。

    宋·孝建三年丙申(456)
    正月,丁亥朔(1月23日)。
    閏三月,丙辰朔(4月21日)。

    宋·大明元年丁酉(457)
    正月,辛亥朔(2月10日),改元大明,大赦。

    宋·大明二年戊戌(458)
    正月,丙午朔(1月31日)。
    閏十二月,庚子朔(1月20日)。

    宋·大明三年己亥(459)
    正月,己巳朔(2月18日)。

    宋·大明四年庚子(460)
    正月,甲子朔(2月8日)。
    三月,魏人攻北陰平,朱提太守楊歸子擊破之。

    宋·大明五年辛丑(461)
    正月,戊午朔(1月27日)。
    九月,甲寅朔(9月20日),日食。
    閏九月,甲申朔(10月20日)。
    十二月,制民戶歲輸布四匹。
    是歲,詔士族與工商雜戶雜婚者,皆補將吏。士族多避役逃亡,乃嚴
為制,捕得即斬之,往往奔竄于湖、山之中為盜賊。沈懷文諫不聽。

    宋·大明六年壬寅(462)
    正月,壬午朔(2月15日)。
    二月,恢復百官俸祿。

    宋·大明七年癸卯(463)
    正月,丙子朔(2月4日)。

    宋·大明八年甲辰(464)
    正月,辛未朔(1月25日)。
    閏五月,庚申(廿三日,7月12日),武帝殂于玉燭殿(年35歲)。太
子子業(yè)(年16歲)即位。

    宋·泰始元年乙巳(465)
    正月,乙未朔(2月12日)。廢帝子業(yè)改元永光,大赦。
    二月,鑄二銖錢。
    自孝建以來,民間盜鑄濫錢,商貨不行。更鑄二銖,形式轉細。官錢
每出,民間即摸效,而更薄小,無輪廓,不磨鑢,謂之“耒子”。
    八月,殺江夏王義恭、柳元景、顏師伯。改元景和。
    十一月,戊午(廿九日,1月1日),壽寂之弒帝(年17歲)。
    十二月,庚申朔(初一,1月3日),丙寅(初七,1月9日),湘東王
彧,奉太皇太后命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泰始。
    罷二銖錢,禁鵝眼、瑽環(huán)錢。余仍通用。

    宋·泰始二年丙午(466)
    正月,己丑朔(2月1日)。
    三月,斷新錢(含元嘉、孝建四銖),專用古錢。
    十二月,蕭惠基至涪,蜀人遏留,不聽進。
    蕭惠開在益州,多施刑誅,蜀人猜怨。聞費欣壽敗沒,程法度不得前,
晉原郡反,諸郡多響應,合兵圍成都。城中東兵不滿二千,惠開悉遣蜀人
出,獨與東兵拒守。蜀人聞尋陽已平,爭欲屠城,眾至十余萬人。惠開每
遣兵出戰(zhàn),未嘗不捷。宋帝遣其弟惠基自陸路使成都,赦惠開罪。惠基至
涪,蜀人遏留,不讓去,惠基帥部曲擊之,斬其渠帥,然后得前往成都。
惠開奉旨歸降,城圍得解。

    宋·泰始三年丁未(467)
    正月,癸未朔(1月21日)。
    閏正月,癸丑朔(2月20日)。

    宋·泰始四年戊申(468)
    正月,丁未朔(2月9日)。
    四月,減田租之半。
    十月,癸酉朔(11月1日),日食。

    宋·泰始五年己酉(469)
    正月,壬寅朔(1月29日)。
    十月,丁卯朔(10月21日),日食。
    閏十一月,丁卯朔(12月20日)。
    十二月,分益州之巴西、梓潼郡,荊州之巴東、建平郡,置三巴校尉,
治白帝。
    初以蠻、獠歲為暴,立府以鎮(zhèn),以司徒參軍孫謙為巴東、建平二郡太
守。謙將赴任,敕募千人自隨,謙道:“蠻夷不賓,蓋待之失節(jié),何煩兵
役以為國費。”固辭不受。至郡開布恩信,蠻、獠翕然懷之。盡饗金寶。
謙皆慰諭不受。

    宋·泰始六年庚戌(470)
    正月,丙寅朔(2月17日)。

    宋·泰始七年辛亥(471)
    正月,庚申朔(2月6日)。

    宋·泰豫元年壬子(472)
    正月,甲寅朔(1月26日),宋帝以疾久不平,改元泰豫。
    四月,己亥(十七日,5月10日),帝殂(年34歲)。庚子(十八日,5
月11日),太子(蒼梧王昱)即皇帝位,大赦。
    閏十月,辛巳朔(8月20日)。

    宋·元徽元年癸丑(473)
    正月,戊寅朔(2月13日),改元元徽,大赦。
    十二月,癸卯朔(1月4日),日食。

    宋·元徽二年甲寅(474)
    正月,癸酉朔(2月3日)。

    宋·元徽三年乙卯(475)
    正月,丁卯朔(1月23日)。
    閏三月,丙申朔(4月22日)。

    宋·元徽四年丙辰(476)
    正月,辛卯朔(2月11日)。

    宋·升明元年丁巳(477)
    正月,乙酉朔(1月30日)。
    七月,戊子(初七,8月1日)楊玉夫與楊萬年弒帝。己丑(初八,8月
2日)太后令曰:“吾密令蕭領軍潛運明略。安成王準,宜臨萬國。”壬辰(十
一日,8月5日),安成王準即皇帝位,時年十一歲,改元升明,大赦。
    閏十二月,庚辰朔(1月20日)。

    宋·升明二年戊午(478)
    正月,己酉朔(2月18日)。
    九月,乙巳朔(10月12日),日食。    
版權所有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國學網(wǎng)站,版權專有;引用轉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水河县| 安溪县| 南投县| 鲁山县| 黔南| 简阳市| 简阳市| 高淳县| 东兴市| 阿图什市| 拉孜县| 南华县| 建昌县| 三原县| 远安县| 冀州市| 航空| 剑河县| 大洼县| 四子王旗| 上杭县| 东乡族自治县| 栖霞市| 晴隆县| 宜宾县| 沭阳县| 双牌县| 忻城县| 板桥市| 夏河县| 临汾市| 兴城市| 都江堰市| 前郭尔| 临猗县| 云霄县| 尤溪县| 宁国市| 郧西县| 德昌县| 库尔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