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鐘利戡
南治平
編著
|
綿陽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
新書一覽--《綿陽通鑒》
|
|
蜀漢·章武元年辛丑(221)
正月,壬申朔(2月10日)。
三月,蜀中傳言漢獻帝遇害。漢中王劉備發喪制服,謚曰:“孝愍皇帝。”
群下勸漢中王稱尊號。
四月,丙午(初六,5月15日)漢中王劉備即皇帝位于武擔之南,大赦,
改元章武。以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
五月,立子禪為皇太子。以尹默為仆射,授太子《左氏春秋》。
六月,戊辰晦(8月7日),日食。
是月,漢主劉備恥關羽之沒,將擊孫權,翊將軍趙云道:“國賊乃曹操,
非孫權。若先滅魏,則權自服。今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
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兇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
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非上策。”群臣諫者眾,先主皆不聽。廣漢
處士秦宓,陳天時必無利,下獄,后赦出。車騎將軍張飛,雄威亞于關羽,
羽善待卒伍而驕于士大夫,飛愛禮君子而不恤軍人。漢主嘗戒飛道:“卿刑
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飛猶不悛。漢主將伐
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其帳下張達、范強殺飛,以其首奔
孫權。
八月,孫權稱臣于魏。
蜀漢·章武二年壬寅(222)
正月,丙寅朔(1月30日),日食。
六月,漢自巫峽建平連營至夷陵界。自正月至六月不決。
閏六月,吳將陸遜以火攻漢軍連營。破四十余營,死者萬計,漢主劉備
僅得入白帝城。諸葛亮與法正好尚不同,而以公義相取,亮每奇法正智術。
及漢主伐吳敗,時法正巳卒,亮嘆道:“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東行。即使
東行,必不傾危。”王甫、李朝卒于陣。
十一月,庚申晦(1月19日),日食。是月,吳遣太中大夫鄭泉聘于漢,
漢太中大夫宗瑋報聘,吳、漢通好。
蜀漢·章武三年癸卯(223)
正月,庚寅朔(2月18日)。
二月,諸葛亮至永安(白帝)。
三月,漢主劉備病篤,命丞相諸葛亮輔太子,以尚書令李嚴為副。漢主
謂亮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
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道:“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漢主又為詔敕太子曰:“人五十不稱夭,吾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復恨,但以
卿兄弟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
可以服人。汝父德薄,不足效也。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四月,己巳(四月十一日,5月28日),漢主劉備殂于永安(年63歲),
謚曰:“昭烈”。丞相亮奉喪還成都,以李嚴為中都護,留鎮永安。
五月,太子禪即位,年十七。大赦,改元建興。封丞相亮為武鄉侯,領
益州牧,政事無論巨細,咸決于亮。
十月,遣鄧芝以中郎將修好于吳。拜尹默為諫議大夫。
是年,蜀漢丞相諸葛亮辟李邵為西曹掾。
蜀漢·建興二年甲辰(224)
正月,乙酉朔(2月8日)。
是月,諸葛亮徵杜微為主簿,固辭不至。杜微字國輔,涪人。少受學于
廣漢任安。劉璋辟為從事,以疾去官。先主定蜀,微稱聾,閉門不出。丞相
諸葛亮領益州牧,欲徵為主簿,杜微固辭。以車輦而致之,既至,諸葛亮見
微,杜微自陳謝。諸葛亮以微耳不能聽,以書對答,仍堅辭不就。乃拜微為
諫議大夫,以從其志。
十一月,戊申晦(12月27日),日食。
是年,蜀漢以廣漢屬國置陰平郡。又分廣漢郡之廣漢、德陽、妻阝、
伍城四縣置東廣漢郡。蜀漢計統二十二郡。在益州廿一郡。在今綿陽市境有:
(一)妻阝縣及廣漢縣之一部(鹽亭縣);(二)梓潼;(三)涪縣;(四)廣武(蜀
漢置)、剛氐二縣。有關尉。自景谷有步道,經江油左擔出涪,鄧艾伐蜀之
道。
蜀漢·建興三年乙巳(225)
正月,己卯朔(1月27日)。
三月,蜀漢諸葛亮率師討雍。諸葛亮率師南征,參軍馬謖送之數十里。
亮道:“雖共謀之歷年,今可更惠良規。”謖道:“南中恃其遠險,不服已久。
雖今日破之,明日復反。今公方傾國北伐以事強賊,彼知官勢內虛,其叛亦
速。若殄盡遺類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倉卒。夫用兵之道,攻
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亮納其言。
留李邵為治中從事,邵于是年卒。李邵之兄李邈,字漢南。劉璋時為牛髀長。
先主領益州牧,為從事。正旦令行酒,得進見,謂先主道:“振威以將軍宗
室肺腑,委以討賊。元功未效,先寇而滅,邈以將軍之取鄙州,甚為不宜也。”
先主道:“知其不宜,何以不助之?”邈道:“匪不敢也,力不足耳。”有司將
殺之,諸葛亮為之講情得免。久之任命為犍為太守,丞相參軍、安漢將軍。
閏三月,戊申朔(4月26日)。
是年,置東廣漢郡,領妻阝、廣漢、德陽、五城四縣,郡治妻阝。
蜀漢·建興四年丙午(226)
正月,癸卯朔(2月15日)。是月,漢丞相諸葛亮欲出軍漢中,前將軍
李嚴當知后事,移屯江州,留護軍陳到駐永安,而統屬于嚴。
蜀漢·建興五年丁未(227)
正月,丁酉朔(2月4日)。
三月,漢丞相諸葛亮率軍北伐駐漢中,使長史張裔、參軍蔣琬統留府事。
臨發上疏(即有名的《出師表》),遂行,屯于沔北陽平石馬。
亮辟廣漢太守姚亻由為掾,亻由并進文武之士,亮稱之道:“忠
益者莫大于進人,進人者各務其所尚。今姚掾并存剛柔,以廣文武之用,可
謂博雅。愿諸掾各希此事以屬其望。”以尹默為軍祭酒。
閏十二月,壬辰朔(1月25日)。
蜀漢·建興六年戊申(228)
正月,辛酉朔(2月23日)。是月,馬謖兵敗街亭,亮將殺謖,李邈諫
道:“秦赦孟明用伯西戎,楚誅子玉,二世不競”,失亮意,遣之還蜀。
十一月,諸葛亮聞曹休敗,魏兵東下,關中虛弱,欲出兵擊魏,群臣多
以為疑。亮再次上表漢主(即有名的《后出師表》)。
十二月,諸葛亮引兵出散關,圍陳倉,陳倉有備,不能克。
蜀漢·建興七年己酉(229)
正月,乙卯朔(2月11日)。
春,諸葛亮拔武都、陰平二郡。
十二月,漢丞相亮筑漢城于沔陽,筑樂城于成固。
蜀漢·建興八年庚戌(230)
正月,庚戌朔(2月1日)。
八月,漢丞相亮聞魏兵至,次于成固赤坂以待。召李嚴將二萬人赴漢中,
表嚴子豐為江州都督,督軍典嚴后事。
閏九月,丙子朔(10月25日)。
十二月,諸葛亮以蔣琬為長史。亮數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給。
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當與吾共贊王業。”
蜀漢·建興九年辛亥(231)
正月,甲戌朔(2月20日)。
二月,丞相亮命李嚴以中都護署府事。嚴更名平。亮圍祁山,以木牛運
輜重。
六月,諸葛亮以糧盡退軍,魏司馬懿遣張追之,進至木門,蜀人乘高
布伏,弓弩亂發,飛矢中張右膝,卒。
八月,免李平官爵,徙居梓潼郡。
諸葛亮攻祁山,李平留后,主督運事。會天霖雨,平恐運糧不斷,遣參
軍狐忠,督軍成藩喻指,呼亮退軍,亮承以退。平聞軍退,乃佯驚,說“軍
糧饒足,何以便歸。”又欲殺督運岑述以解己不辦之責。又上表漢主說:“軍
偽退,欲以誘賊。”亮具出其前后手筆書疏,本末違錯。平辭窮情竭,首謝
罪負。于是亮表平前后過惡,免官,削爵土,徙梓潼郡。復以平子豐為中郎
將、參軍事,出教敕之曰:“吾與君父子戮力以獎漢室,表都護典漢中,委
君于東關,謂至心感動,終始可保,何圖中乖。若都護思負一意,君與公琰
推心從事,否可復通,逝可復還,詳思斯戒,明吾用心。”亮又與蔣琬、董
允書道:“孝起前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為不可近。吾以為鱗甲但
不當犯之耳,不圖復有蘇、張之事出于不意,可使孝起(即南陽陳震)知之”。
十一月,戊戌晦(1月10日),日食。
是年,汶山羌叛。
蜀漢·建興十年壬子(232)
正月,戊辰朔(2月9日)。
是年,安南將軍馬忠督將軍張嶷討之。張嶷率三百兵丁,隨馬忠討汶山
叛羌,督數營先行,至他里。邑所在地高峻,嶷隨山勢立上四五里。羌于要
隘作石門,于門上置床,積石于床上,過者則下石槌擊,無不糜爛。張嶷度
不可攻,乃使譯者告之道:“汝汶山諸種反叛,傷害良善,天子命將討滅惡
類。汝等若稽顙過軍,資給糧費,福祿永隆,其報百倍。若終不從,大兵致
誅,雷擊電下,雖追悔之,亦無益也。”其耆帥得命,即出拜見張嶷,供給
過軍糧餉,張嶷軍乃前行,追討其余叛類,叛類聞他里已被攻下,恐怖萬狀。
或迎軍出降,或奔竄于山谷中,張嶷再遣兵追擊逃竄,大捷凱旋。
蜀漢·建興十一年癸丑(233)
正月,壬戌朔(1月28日)。
閏五月,庚寅朔(6月25日),日食。
十二月,諸葛亮勸農講武,作木牛、流馬,運米集斜谷口,治斜谷邸閣。
息民休士,三年而后用。
蜀漢·建興十二年甲寅(234)
正月,丙戌朔(2月16日)。
二月,諸葛亮率十萬之眾,,大舉伐魏,遣使約吳同時舉兵。
四月,諸葛亮至眉阝,軍于渭水之南。司馬懿引軍渡渭,背水為壘拒
之,謂諸將道:“亮若出武功,依山而東,誠為可憂。若西上武丈原,諸將
無事矣。”亮果屯五丈原。
亮前數次出軍,皆以運糧不繼,使志不伸,乃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
耕者雜于渭濱居民之中,而百姓安,軍無私。
八月,諸葛亮卒于五丈原軍中。
亮病篤,漢使尚書仆射李福(涪縣人)省侍,因咨以國家大計。福至,與
亮語畢,別去。數日復返,亮道:“我知君還意,近日言語雖彌日,有所不
盡,更來求決。君所問者,公琰其宜。”福謝道:“前實失不咨請,如公百年
后,誰可任大事者,故輒還。乞請蔣琬之后,誰可任?”亮道:“文偉可以繼
之。”又問其次,亮不答。是月,亮卒于軍中。長史楊儀整軍而出。百姓奔
告司馬懿,追之。姜維令儀反旗鳴鼓,若將向懿,懿斂軍退,不敢逼。儀結
陳而去,入斜谷而后發喪。百姓為之諺云:“死諸葛嚇走生仲達。”懿聞之笑
道:“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懿按行亮之營壘處所,嘆道:“天下奇才!”追至
赤岸,不及而去。諸軍還成都,大赦,謚諸葛亮為忠武侯。初,諸葛亮上表
后主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臣不別治生
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結果,如
其言。丞相長史張裔常稱道諸葛亮:“公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
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此賢愚所以僉忘其身。”諸葛亮死后,后主為之素
服發喪。李邈上書道:“呂祿、霍禹未必懷反叛之心,孝宣不好為殺臣之君,
直以臣懼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仗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
臣常危之。今亮殞歿,蓋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后主覽表,大
怒。李邈下獄,誅之。李平在梓潼聽到諸葛亮已死之消息,亦發病死。其常
希望諸葛亮能收復自己,得以補過,使后人不致效法。
蜀人所在之地,皆求為諸葛亮立廟,后主不聽。百姓常因時節私祭諸葛
亮于道陌上。步兵校尉習隆等上表稱:“請于其墓立一廟于沔陽,以斷私祀。”
后主納其言,乃在沔陽立廟祀之。
蜀漢·建興十三年乙卯(235)
正月,辛巳朔(2月6日)。
四月,漢主以蔣琬為大將軍、錄尚書事。費代蔣琬為尚書令。尹默拜
太中大夫。
蜀漢·建興十四年丙辰(236)
正月,乙亥朔(1月26日)。
閏正月,乙巳朔(2月25日)。
十月,有星孛于大辰,又孛于東方。
蜀漢·建興十五年丁巳(237)
正月,己亥朔(2月13日)。
蜀漢·延熙元年戊午(238)
正月,癸巳朔(2月2日)。后主立子為太子。以尚書令史李讠巽
(涪人)為太子庶子,遷仆射,轉中散大夫、右中郎將,猶侍太子。太子愛其
博知,甚悅。讠巽著有古文《易》、《尚書》、《毛詩》、《三禮》、《左氏傳》、
《太玄指歸》,其著述皆宗于賈、馬,異于鄭玄。
閏十月,戊子朔(11月24日)。
十二月,蔣琬出屯漢中。
蜀漢·延熙二年己未(239)
正月,丁巳朔(2月21日)。
四月,蔣琬為漢大司馬。
東曹掾楊戲,素性簡略,琬嘗與言論,時不應答。或謂琬道:“公與戲
言而不應,其慢甚。”琬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從后言,古人所誡。
戲欲贊吾是邪,則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則顯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戲之快。”
又督農楊敏嘗毀琬道“作事憒憒,誠不及前人。”或以告琬,請推治敏,琬
道:“吾實不如前人,無可推。”主者乞問其憒憒之狀,琬道:“茍其不如,
則事不理,事不理,則憒憒矣。”后敏坐事系獄,眾人猶懼其必死,琬心無
適莫,敏得免重罪。
蜀漢·延熙三年庚申(240)
正月,壬子朔(2月11日,魏、吳辛亥朔)。
蜀漢·延熙四年辛酉(241)
正月,丙午朔(1月30日,魏、吳乙巳朔)。
七月,(魏、吳閏六月),漢大司馬蔣琬上書,請屯涪縣。
漢大司馬蔣琬以諸葛亮數出秦川,道險,運糧難,卒無成功,乃多作舟
船,欲乘漢、沔東下,襲魏興、上庸。會舊疾連動,未時得行。漢人咸以為
事有不捷,還路甚難,非長策。漢主遣尚書令費、中監軍姜維等喻指。琬
乃上言道:“今魏跨帶九州,根蒂滋蔓,平除未易。若東西并力,首尾掎角,
雖未能速得如志,且當分裂蠶食,先摧其支黨。然吳期二三,連不克果。輒
與費等議,以涼州胡塞之要,進退有資,且羌、胡乃心思漢如渴,宜以姜
維為涼州刺史。若維征行,御制河右,臣當帥軍為維鎮繼。今涪水陸四通,
惟急是應,若東西有虞,赴之不難,請徙屯涪。”漢主從之。
閏七月,癸酉朔(8月25日)。
蜀漢·延熙五年壬戌(242)
正月,庚午朔(2月18日,魏、吳己巳朔)。是月,監軍,司馬姜維率
偏軍自漢中還屯涪縣。
蜀漢·延熙六年癸亥(243)
正月,甲子朔(2月7日)。
四月,丁卯晦(6月15日,魏吳丁卯朔),日食。
十月,漢大司馬蔣琬自漢中還屯涪縣。疾益甚。以漢中太守王平為前監
軍、鎮北大將軍,督漢中。以姜維為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姜維即帥師
自涪北屯涼州。
十一月,漢主以尚書令費為大將軍、錄尚書事。
蜀漢·延熙七年甲子(244)
正月,己未朔(1月28日,魏、吳戊午朔)。
三月,魏大將軍曹爽至長安,率師十萬余人,與都督率雍涼諸軍事夏侯
玄,自駱谷口入漢中。蜀守漢中兵不滿三萬,諸將皆恐,欲守城不出以待涪
兵。王平道:“漢中去涪千里,賊若得關,便為深禍,今宜先遣劉護軍(劉敏)
據興勢,平為后拒。若賊分向黃金谷,平帥千人下自臨之,比爾間涪軍亦至,
此為上計。”諸將皆疑,惟劉敏與平意同,遂率所領據興勢,多張旗幟,彌
亙百余里。
閏三月,漢主遣大將軍費督軍救漢中。
將行,光祿大夫來敏詣別,求共奕。于時羽檄交至,人馬擐甲,嚴駕
巳訖,與敏對奕,色無厭倦。敏道:“向聊觀試君耳。君信可人,必能辨
賊”。丙辰晦(5月24日),日食。
四月,魏軍兵距興勢不得進,漢涪軍及費兵繼至,魏退軍。
九月,諸軍還防,費還成都。
十二月,漢大司馬蔣琬以病固讓州職于大將軍,漢主乃以為益州刺
史,以侍中董允守尚書令,為之副。
時,軍國多事,公務煩猥。為尚書令,識悟過人,每省讀文書,舉目
暫視,已究其意旨,其速數倍于人,終亦不忘。常以朝晡聽事,其間接納賓
客,飲食嬉戲,加之博奕,每盡人之歡,事亦不廢。及董允代,欲學之
所行,旬日之中,事多愆滯。允嘆道:“人才力相遠若此,非吾之所及。”乃
聽事終日而猶有不暇。
蜀漢·延熙八年乙丑(245)
正月,癸未朔(2月15日,魏、吳壬午朔)。
十一月,漢大司馬蔣琬卒于涪。葬涪之西山。
十二月,漢費至漢中,行圍守。漢尚書令董允卒,以尚書呂為尚書
令。
董允秉心公亮,獻可替否,備盡忠益,漢主甚嚴憚之。宦人黃皓,便僻
佞慧,漢主愛之。允上則正色規主,下則數責于皓。皓畏允,不敢為非,終
允之世,皓位不過黃門丞。
費以選曹郎陳祗(汝南人)代允為侍中,祗矜厲有威容,多技藝,挾智
數,故以為賢,越次而用之。祗與皓相表里,皓始預政,累遷至中常侍,
操弄威柄,終以覆國。自陳祗有寵,而漢主追怨董允日深,謂為自輕,由祗
阿意迎合,而皓浸潤構間故。
蜀漢·延熙九年丙寅(246)
正月,丁丑朔(2月4日,魏、吳丙子朔)。
九月,漢以涼州刺史姜維為衛將軍,與大將軍費并錄尚書事。汶山平
康夷反,維討平之。
閏十二月,辛未朔(1月24日)。
蜀漢·延熙十年丁卯(247)
正月,辛丑朔(2月23日,魏、吳庚子朔)。
二月,庚午朔(3月24日),日食。
是歲,雍、涼二州胡人降漢。
雍、涼二州胡王白虎文、治吳戴叛魏,姜維出隴右接應,與魏雍州刺史
郭淮、討蜀護軍夏侯霸戰于洮西。白虎文、治吳戴帥部落降姜維,維徙之入
蜀。
蜀漢·延熙十一年戊辰(248)
正月,乙未朔(2月12日)。
五月,漢大將軍費出屯漢中。
自蔣琬及,雖身居于外,慶賞刑威,皆遙先咨斷,然后乃行。雅性
謙素,當國功名,略與琬比。
蜀漢·延熙十二年己巳(249)
正月,庚寅朔(2月1日,魏、吳己丑朔)。
閏九月,乙卯朔(10月24日)。
蜀漢·延熙十三年庚午(250)
正月,甲寅朔(2月20日,魏、吳癸丑朔)。
十二月,姜維攻魏西平,魏中郎將郭修降漢,漢以之為左將軍。修每欲
刺漢主,不得近,每因上壽,且拜且前,為左右所遏,不果。
蜀漢·延熙十四年辛未(251)
正月,戊申朔(2月9日,魏、吳丁未朔)。
十二月,漢費還成都,尋復屯漢壽。
費還成都,或望氣者云:“都邑無宰相位。”乃復北屯漢壽。漢尚書令
呂卒,以侍中陳祗守尚書令。
蜀漢·延熙十五年壬申(252)
正月,壬寅朔(1月29日)。
閏五月,庚午朔(6月25日)。
蜀漢·延熙十六年癸酉(253)
正月,丙寅朔(2月16日,魏乙丑朔)。郭修刺費于漢壽。
漢大將軍費與諸將大會于漢壽,郭修在坐。歡飲沉醉,修起刺殺費
,卒。資性泛愛,不疑于人。越雋太守張嶷,嘗致書戒之道:“昔岑彭
帥師,來歙杖節,咸見害于刺客。今明將軍位尊權重,待信新附太過,宜鑒
前事,少以為警。”弗聽,故及禍。
蜀漢·延熙十七年甲戌(254)
正月,辛酉朔(2月6日,魏、吳庚申朔)。
十月,姜維自狄道進兵拔河間、臨洮。魏將軍徐質與戰,殺漢蕩寇將軍
張嶷,維乃退兵。
蜀漢·延熙十八年乙亥(255)
正月,乙卯朔(1月26日,魏、吳甲寅朔)。
閏正月,甲申朔(2月24日)。
八月,姜維趨狄道。后退駐鐘提。
蜀漢·延熙十九年丙子(256)
正月,己卯朔(2月14日,魏、吳戊寅朔)。是月,姜維進位大將軍。
七月,姜維帥眾復出祁山,聞鄧艾已有備乃回。
蜀漢·延熙二十年丁丑(257)
正月,癸酉朔(2月2日,魏壬申朔)。
閏十月,戊辰朔(11月24日)。
十二月,姜維聞魏分兵淮南,欲乘虛向秦川,率數萬人出駱谷,至沈嶺。
魏安西將軍鄧艾、征西將軍司馬望進兵據之,以拒維。時維數出兵,蜀人苦
之,中散大夫譙周作《仇國論》以諷之。
蜀漢·景耀元年戊寅(258)
正月,丁酉朔(2月21日,魏、吳丙申朔)。
五月,姜維聞諸葛誕死,復返成都,復拜大將軍(維以段谷之敗,貶行
大將軍)。以景星見,大赦,改元景耀。
十二月,漢主令督漢中胡濟退駐漢壽,監軍王含守樂城,護軍蔣斌守漢
城。
蜀漢·景耀二年己卯(259)
正月,辛卯朔(2月10日)。
蜀漢·景耀三年庚辰(260)
正月,丙戌朔(1月31日,魏、吳乙酉朔),日食。
閏七月,癸丑朔(8月25日)。
蜀漢·景耀四年辛巳(261)
正月,庚戌朔(2月18日,魏、吳己酉朔)。
十月,漢以董厥為輔國大將軍,諸葛瞻為都護、衛將軍、共平尚書事,
以侍中樊建為尚書令。時,中常侍黃皓用事,厥、瞻不能矯正,士大夫多附
之,唯建不與皓往來。秘書令卻正久在內職,與皓比屋,周旋三十余年,澹
然自守,既不為皓所愛,亦不為所憎。漢主弟甘陵王永憎皓,皓譖之,使十
年不得朝見。
蜀漢·景耀五年壬午(262)
正月,甲辰朔(2月7日,魏、吳癸卯朔)。
十月,姜維攻魏洮陽,兵敗,退駐沓中。
初,姜維將出軍,右車騎將軍廖化道:“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
智不出敵而力小于寇,用之無厭,將何以存!”及維與鄧艾戰于洮陽侯和,
兵敗,退駐沓中。初,姜維羈旅依漢,身受重任,興兵累年,功績不立。黃
皓用事于中,與右大將軍閻宇親善,陰欲廢維樹宇。維知之,言于漢主道:
“皓奸巧專恣,將敗國家,請殺之。”漢主道:“皓趨走小臣,往董允每切齒,
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維見皓枝附葉連,懼于失言,遜辭而出。漢主敕
皓詣維陳謝。維由是自疑懼,返至洮陽,因求種麥沓中,不敢歸成都。
魏司馬昭患姜維數為寇,官騎路遺求為刺客入蜀,從事中郎荀勖道:“明
公為天下宰,宜仗正義以伐違貳,以刺客除賊,非所以刑于四海。”昭然之。
昭欲大舉伐漢,朝臣多以為不可,獨司隸校尉鐘會勸之。昭諭眾道:“自
定壽春以來,息役六年,治兵繕甲以擬二虜,今吳地廣大而下濕,攻之用功
差難,不如先定巴蜀,三年之后,因順流之勢,水陸并進,此滅虢取虞之勢。
計蜀戰士九萬,居守成都及備他境不下四萬,然則余眾不過五萬。今絆姜維
于沓中,使不得東顧,直指駱谷,出其空虛之地以襲漢中,以劉禪之,而
邊城外破,士女內震,其亡可知。”乃以鐘會為鎮西將軍,都督關中。征西
將軍鄧艾以蜀未有釁,屢陳異議。昭使主薄師纂為鄧艾司馬以諭之,鄧艾乃
奉命。
姜維表漢主云:“聞鐘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并遣左右車騎張翼、
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及陰平之橋頭,以防未然。”黃皓信巫鬼,謂敵
終不自致,啟漢主寢其事,群臣莫知。
蜀漢·炎興元年癸未(263)
正月,戊戌朔(1月27日)。
五月,魏詔諸軍伐漢。
魏遣征西將軍鄧艾督三萬余人自狄道趣甘松、沓中,以連綴姜維;雍州
刺史諸葛緒督三萬余人自祁山趣武街橋頭,絕維歸路;鐘會統十余萬眾分從
斜谷、駱谷、子午谷趣漢中;以廷尉衛持節監艾、會軍事,行鎮西軍司。
鐘會過幽州,問幽州刺史王雄之孫戎道:“計將安出?”戎道:“道家有
言‘為而不恃’。非成功難,保之難也。”或問參相國軍事平原劉道:“鐘、
鄧其平蜀乎?”道:“必破蜀,而皆不還。”客問其故,笑而不答。
八月,魏軍發洛陽。漢改元炎興。
魏軍發洛陽,大將士,陳師誓眾。將軍鄧敦謂蜀未可討,司馬昭立斬
以徇。漢聞魏兵將至,乃遣廖化將兵詣沓中為姜維之援,張翼、董厥詣陽安
關口為諸圍外助。敕諸圍皆不得戰,退保漢、樂二城,城中各有五千兵。翼、
厥北至陰平,聞諸葛緒將向建威,留住月余待之。鐘會帥諸軍至漢中。
九月,姜維等退守劍閣。
鐘會遣前將軍李輔率萬人圍王含于樂城,護軍荀愷圍蔣斌于漢城。遣使
祭諸葛亮墓,自西趣陽安關口。
初,漢武興督蔣舒在事無稱,令人代之,使助將軍傅僉守關口,舒由之
恨。鐘會使護軍胡烈為前鋒,攻關口。舒詭謂僉道:“今賊至不擊而閉城自
守,非良圖。”僉道:“受命保城,惟全惟功。今違命出戰,若喪師負國,死
無益。”舒道:’子以保城獲全為功,我以出戰克敵為功,請各行其志。”遂
率其眾出。僉謂其戰,不設備。舒率其眾迎降胡烈,烈乘虛襲城,僉格斗而
死。會聞關口已攻下,長驅而前,大獲庫藏積谷。
鄧艾遣天水太守王頎直攻姜維營,隴西太守牽弘邀其前,金城太守楊欣
趣甘松。姜維聞鐘會諸軍已入漢中,引兵還,欣等追躡至強川口,大戰,維
敗走。又聞諸葛緒已塞道屯橋頭,乃從孔函谷入北道,以出緒后。緒聞之,
卻還三十里。維入北道三十余里,聞緒軍卻,尋還,從橋頭過,緒趣截維,
較一日不及。維還至陰平,合集士眾,欲赴關城。聞其已破,退趣白水,遇
廖化、張翼、董厥等,合兵守劍閣以拒鐘會。
十月,鄧艾自陰平直搗江油戍;姜維自妻阝道勤王,至妻阝奉敕北
上至涪投降鐘會。
姜維列營守險于劍門,鐘會攻不能克,糧道險而遠,軍食難繼,欲引還。
鄧艾上言:“賊已摧折,宜遂乘之,若從陰平由邪徑經漢德陽亭趣涪,出劍
閣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兵沖其腹心出其不意,劍閣之守必還赴涪,則
會方軌而進,劍閣之軍不還,則應涪之兵寡。”鄧艾則自陰平,由景谷道旁
入,行無人之地七百余里,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
糧運將匱瀕于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戰士則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先期抵達江油,蜀漢守將馬邈降。諸葛瞻督軍拒艾,至涪,停滯不進。尚書
郎黃崇屢勸瞻速行拒險,勿令敵入平地,瞻猶豫未決,崇再三進言,至于流
涕,瞻不納其言。艾遂長驅而前,破瞻前鋒,瞻退住綿竹。艾致書瞻云:“若
降,必表為瑯邪王。”瞻怒,斬艾使,列陣以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出其
右,司馬師纂等出其左。忠、纂戰不利,并引還,道:“賊未可擊。”艾怒道:
“存亡之分,在此一舉,何不可之有。”忠、纂馳還更戰,大破,斬諸葛瞻
及黃崇。瞻子尚嘆道:“父子荷國重恩,不早斬黃皓,使敗國殄民,用生何
為!”策馬冒陳死。
漢主集群臣會議,或以蜀之與吳,本為與國,可奔吳;或以奔南中七郡,
阻險斗絕,易以守。光祿大夫譙周則認為:“自古以來,無寄他國為天子者,
若入吳國,亦當臣服。且治政不殊,則大能吞小,此數之自然。由此言之,
則魏能并吳,吳不能并魏。等為稱臣,為小孰與為大,再辱之恥何與一辱。
且若奔南中,則當早為之計,然后可果。今大敵已近,禍敗將及,群小之心,
無一可保,恐發足之日,其變不測,何至南中之有。”或道:“今艾已不遠,
恐不受降,如之何?”周道:“方今東吳未賓,事勢不得不受,受之不得不禮。
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周請身詣京師,以古義爭之。”眾皆從周
議。漢主猶欲入南,狐疑不決。周再上疏云:“南方遠夷之地,平常無所供
為。猶數反叛,自丞相亮以兵威逼之,窮乃率從。今若至南中,外當拒敵,
內供服御,費用張廣,他無所取,耗資諸夷,其叛必然。”漢主乃遣侍中張
紹等奉璽綬以降于艾。北地王諶怒道:“若理窮力屈,禍敗將及,便當君臣
父子背城一戰,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奈何降?”漢主不聽。是日,諶哭于
照烈廟,先殺妻子而后自殺。
張紹見鄧艾于雒,艾大喜,報書褒納。漢主又遣太仆蔣顯奉敕姜維使降
鐘會,遣尚書郎李虎送士民簿冊于艾,戶廿八萬,口九十四萬,甲士十萬二
千,吏四萬人。艾至成都城北,漢主帥太子諸王及臣僚六十余人,面縛輿
詣軍門。艾持節解縛焚,延請相見。檢御將士,勿得虜略,綏納降附,使
復舊業。輒依鄧禹故事,承制拜漢王禪行驃騎將軍,太子奉車、諸王駙馬都
尉,漢諸司各隨高下拜為王官,或領艾官屬。以師纂領益州刺史,隴西太守
牽弘等領蜀中諸郡。艾聞黃皓奸險,收閉,將殺,皓賂艾左右,得免。
姜維等聞諸葛瞻敗,未知漢主所向,乃引軍東入于巴。鐘會進軍至涪,
遣胡烈等追維。維至妻阝,得漢主敕命,乃令兵悉放仗,送節傳于胡烈,
自從道與廖化、張翼、董厥等同至涪詣會降。將士咸怒,拔劍砍石。諸郡
縣圍守皆被漢主敕罷兵降。鐘會厚待姜維等。皆權還其印綬節蓋。
鐘會軍進入漢中,嘗致書漢城守將綏將軍蔣斌。詢問蔣琬墳塋所在。“欲
奉瞻尊大君恭侯墓,當灑掃墳塋,奉祠致敬。”蔣斌復書告知:“亡考昔遭疾
,亡于涪縣,卜云其吉遂安厝之。”鐘會至涪覓蔣琬墓致祭。
十二月,魏分益州為二,益州統蜀、犍為、汶山、漢嘉、江陽、朱提、
越雋、柯。梁州統漢中、梓潼、廣漢、涪陵、巴、巴西、巴東。癸丑(廿
二日,2月6日),魏特赦益梁二州士民,蠲除租稅之半五年。
魏以鄧艾為太尉,鐘會為司徒。
鐘會內懷異志,姜維知之,欲構成亂,乃說會道:“聞君自淮南已來,
算無余策,晉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復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
謀,欲以此安歸?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絕跡,全功保身。”會道:“君之言遠,
我不能行。且為今之道,或未盡于此。”維道,“其他則君智力之所能,無煩
于老夫。”由是維與會情好歡甚,出則同輦,坐則同席。會因艾承制專事,
乃與衛密白艾有反狀。會善仿人書,于劍閣要艾章表、白事,皆易其言,
使辭指悖傲,多自矜伐。又毀晉公司馬昭報書,手作以疑之,既激怒昭,又
以疑鄧艾。
是年,涪縣地震。
魏·咸熙元年甲申(264)
正月,壬戌朔(2月15日)。詔檻車征鄧艾。
初,鐘會以才能見任,司馬昭夫人任氏言于昭道:“會見利亡義,好為
事端,寵過必亂,不可大任。”及會將伐漢,西曹屬邵悌言于晉公道:“今遣
鐘會率十萬眾伐蜀,愚謂會單身無任,不若使余人行。”晉公笑道:“我寧不
知此,蜀數為邊寇,師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指掌,而眾言蜀不可伐。夫人
心預怯則智勇并竭,智勇并竭而強使之,適所以為敵擒。惟鐘會與人意同,
今遣會伐蜀,蜀必可滅。滅蜀之后,就如卿慮,何憂其不能辦邪!夫蜀已破
亡,遺民震恐,不足與共圖事。中國將士各自思歸,不肯與同。會若作惡,
只自滅族。卿不須憂,慎勿使人聞之。”及晉公將之長安,邵悌復道:“鐘會
所統兵,五六倍于鄧艾,但可敕會取艾,不須自行。”晉公道:“卿忘前言,
而云不須行?雖所言不可宣。我要自當以信意待人,但人不當負我,我豈可
先人生心,近日賈護軍問我‘頗疑鐘會否?’我答道:‘如今遣卿行,寧可復
疑卿邪?’賈亦無以易語。我到長安則自了。”
鐘會遣衛先至成都收鄧艾,會以兵少,欲令艾殺,因以為艾罪。
知其意,然不可得距,乃夜至成都,稱:“奉詔收艾,其余一無所問。若
來赴官軍,爵賞如先。敢有不出,誅及三族。”此至雞鳴,悉來赴,唯艾
帳內在。平旦,開門乘使者車,徑至艾所。艾尚臥未起,遂執艾父子,置
艾檻車。諸將圖欲劫艾,整仗趣營。輕出迎之,偽作表草,將申明艾事,
諸將信之而止。
丙子(十五日,2月29日),會至成都,送艾至京師。會所憚惟艾,艾
父子既擒,會獨統大眾,威震西土,遂決意謀反。會欲使姜維將五萬兵出斜
谷為前驅,會自將大軍隨其后。會得晉公書云:“恐鄧艾或不就征,今遣中
護軍賈充將步騎萬人徑入斜谷,屯樂城,吾自將十萬屯長安,相見在近。”
會得書驚,呼所親語之道:“但取鄧艾,相國知我獨辦之。今來太重,必覺
我異,便當速發。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漢,不失作劉備。”丁丑(十
六日,3月1日)會齊集護軍、郡守、牙門騎督以上及蜀之故官,為太后發
哀于蜀之朝堂,矯太后遺詔,使會起兵廢司馬昭,皆班示坐上人,使下議訖,
書版署置,更使所親信代領諸軍。所請群官,悉閉著益州諸曹屋中,城門宮
門皆閉,嚴兵圍守,衛詐稱疾篤,出就外廨。會信之,無所復憚。
姜維欲使會盡殺北來諸將,盡坑魏兵,復立漢主,密書與劉禪云:“愿
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會欲從維言誅諸
將,猶豫未決。
會帳下督丘建本屬胡烈,會愛信之。建愍烈獨坐,啟會,使聽內一親兵
出取飲食,諸牙門隨例各內一人。烈紿語親兵及疏與子淵道:“丘建密說消
息,會已作大坑,白數千欲悉呼外兵入,人賜白,拜散將,以次殺內
坑中。”諸牙門親兵亦咸說此語,一夜轉相告,皆。己卯(十八日,3月3
日),日中,胡淵率其父兵擂鼓出門,諸軍不期皆鼓噪而出,爭先赴城。時
會方給姜維鎧仗,白外有匈匈聲,似失火,有頃,白兵走向城。會驚,謂維
道:“兵來似欲作惡,當云何?”維道:“但當擊之。”會遣兵悉殺所閉諸牙門
郡守,內人共舉機以拄門,兵斫門,不能破。有頃,城外倚梯登城,或燒城
屋,蟻附亂進,矢下如雨,牙門郡守各緣屋出,與其軍士相得。姜維帥會左
右戰,手殺五六人,眾格斬維,爭前殺會。會將士死者數百人,殺漢太子
及維妻子,軍眾抄略,死喪狼籍。數日乃定。
鄧艾本營將士追出艾于檻車,迎還。衛自以與會共陷艾,恐其為變,
乃遣護軍田續等將兵襲艾,遇于綿竹西,斬艾父子。
三月,丁亥(廿七日,5月10日),封劉禪為安樂公,子孫及群臣封侯
者五十余人。晉王與禪宴,為之作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
王謂賈充道:“人之無情,乃至于此。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況姜
維耶!”他日王問禪道:“頗思蜀否?”禪道:“此間樂,不思蜀。”正聞之,
謂禪道:“若王后問,宜泣而答道‘先人墳墓,遠在岷蜀,乃心西悲,無日
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禪對如之,王道:“何乃似正語邪!”禪驚
視道:“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五月,甲戌(十五日,6月26日),魏改元咸熙。
|
|
 |
拉
|
 |
|
|
版權所有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國學網站,版權專有;引用轉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