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鐘利戡
南治平
編著
|
綿陽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
新書一覽--《綿陽通鑒》
|
|
晉·泰始元年乙酉(265)
正月,丙辰朔(2月3日)。
閏十一月,辛巳朔(12月25日)。
十二月,壬戌(十三日,2月4日),魏禪位于晉。丙寅(十七日,2月
8日),晉王司馬炎即皇帝位,大赦,改國號為晉,建元泰始。明日,奉
魏帝為陳留王,居于鄴,皆仿魏初故事,待之以優崇之禮。
晉·泰始二年丙戌(266)
正月,庚辰朔(2月22日)。
六月,丙子晦(8月17日),日食。
是年,分益州之地置梁州。今綿陽市境地跨秦、梁、益三州。(一)
秦州的陰平郡,本廣漢北部都尉,永平后,羌數次反抗,遂置為郡,所領
四縣中的平武、剛氐二縣在今綿陽市境;(二)梁州梓潼郡所領八縣中的涪
縣、郪縣、梓潼縣三縣在今綿陽市境;(三)益州的汶山郡所領八縣中
汶山縣的大部土地在今綿陽市境。(李氏于永興元年據蜀,率流民數十萬
人入蜀仍立郡居之,謂之僑郡。)
晉·泰始三年丁亥(267)
正月,甲戌朔(2月11日)。
九月,禁星氣,讖緯之學。
晉·泰始四年戊子(268)
正月,己巳朔(2月1日)。
七月,流星西流如雨而隕。
閏八月,乙丑朔(9月24日)。
晉·泰始五年己丑(269)
正月,癸己朔(2月19日)。
二月,分雍、涼、梁州置秦州。梁州統漢中、梓潼、廣漢、新都、涪
陵、巴西、巴東。
九月,有星孛于紫宮。
晉·泰始六年庚寅(270)
正月,丁亥朔(2月8日)。
晉·泰始七年辛卯(271)
正月,辛巳朔(1月28日)。
閏五月,己酉朔(6月25日)。
十月,丁丑朔(11月20日),日食。
晉·泰始八年壬辰(272)
正月,乙巳朔(2月16日)。
夏,汶山白馬胡侵掠諸種。
白馬夷為亂,益州刺史皇甫晏欲討之。典學従事何旅(蜀郡人)等諫道:
“胡夷相殘,困其常性,未為大患。今盛夏出軍,水潦將至,必有疾疫,
宜須秋、冬圖之。”晏不聽。胡人康木子燒香言軍出必敗,晏以為沮眾,
斬之。軍至觀阪,牙門張弘等以汶山道險,且畏胡眾,因夜作亂,殺晏。
軍中驚擾,兵曹従事楊倉(犍為人)勒兵力戰而死。弘遂誣晏云:“率己共
反”,故殺之。傳首京師。何晏軍之主簿何攀,方居母喪,聞之,詣洛陽
證晏不反。弘等縱兵抄掠。廣漢主簿李毅言于太守弘農王巉道:“皇甫侯
起自諸生,何求而反。且廣漢與成都密近,而統于梁州,朝廷欲以制益州
之衿領,正防今日之變。今益州有亂,乃此郡之憂。張弘小豎,眾所不與,
宜即時赴討,不可失。”巉欲先上請,毅道:“殺主之賊為惡尤大,當不拘
常制,何請之有。”巉乃發兵討弘。詔以巉為益州刺史。巉擊斬弘,夷其
三族。封巉關內侯。
十月,辛未朔(11月8日),日食。
晉·泰始九年癸巳(273)
正月,庚子朔(2月5日)。
四月,戊辰朔(5月4日),日食。
七月,丁酉朔(8月1日),日食。
晉·泰始十年甲午(274)
正月,甲午朔(1月25日)。乙未(初二,1月26日),日食。
閏正月,癸亥朔(2月23日)。
三月,癸亥(初二,4月24日),日食。
晉·咸寧元年乙未(275)
正月,戊午朔(2月13日),大赦,改元咸寧。
七月,甲申晦(9月7日),日食。
晉·咸寧二年丙申(276)
正月,壬子朔(2月2日)。
閏九月,戊寅朔(10月25日)。
晉·咸寧三年丁酉(277)
正月,丙子朔(2月20日),日食。
七月,有星孛于紫宮。
九月,始平郡大水。
晉·咸寧四年戊戌(278)
正月,庚午朔(2月9日),日食。
晉·咸寧五年己亥(279)
正月,乙丑朔(1月30日)。
閏七月,壬辰朔(8月25日)。
晉·太康元年庚子(280)
正月,己丑朔(2月18日)。
三月,壬寅(十五日,5月1日),晉滅吳。
四月,乙酉(廿九日,6月13日),大赦,改元太康。
晉·太康二年辛丑(281)
正月,癸未朔(2月6日)。
晉·太康三年壬寅(282)
正月,丁丑朔(1月26日)。
閏四月,丙子朔(5月25日)。
晉·太康四年癸卯(283)
正月,辛丑朔(2月14日)。
三月,辛丑(初二,4月15日),日食。
晉·太康五年甲辰(284)
正月,丙申朔(2月4日)。
閏十二月,庚寅朔(1月23日)。
晉·太康六年乙巳(285)
正月,庚申朔(2月22日)。
七月,巴西地震。
八月,丙戌朔(9月16日),日食。
晉·太康七年丙午(286)
正月,甲寅朔(2月11日),日食。
晉·太康八年丁未(287)
正月,戊申朔(1月31日),日食。
閏八月,乙巳朔(9月25日)。
晉·太康九年戊申(288)
正月,壬申朔(2月19日),日食。
六月,庚子朔(7月16日),日食。
八月,壬子(十四日,9月26日),星隕如雨。
晉·太康十年己酉(289)
正月,丁卯朔(2月8日)。
晉·永熙元年庚戌(290)
正月,辛酉朔(1月28日),改元太熙。
四月,己酉(二十日,5月16日),武帝崩于含章殿(年55歲)。太子
衷即位,是為惠帝。大赦,改元永熙。
五月,以太尉楊駿為太傅、大都督、假黃巘。
閏五月,己丑朔(6月25日)。
晉·元康元年辛亥(291)
正月,乙酉朔(2月16日),改元永平。
三月,辛卯(初八日,4月23日),殿中中郎孟觀、李肇啟惠帝,夜
作詔,誣楊駿謀反,遣使奉詔廢駿。命東安公繇帥殿中四百人討駿,駿逃
于馬廄,殺之。駿弟珧、濟及張劭、李斌、段廣、劉豫,散騎常侍楊邈、
中書令蔣俊、東夷校尉文鴦皆夷三族,死者數千人。壬辰(初九,4月24
日),改元元康,大赦。賈后矯詔,遣后軍將軍荀悝送太后于永寧宮。壬
寅(十九日,5月4日)徵汝南王亮為太宰,與太保衛襜皆錄尚書事,輔政。
賈后專政。
晉·元康二年壬子(292)
正月,乙卯朔(2月5日)。
晉·元康三年癸丑(293)
正月,甲戌朔(1月25日)。
閏二月,癸酉朔(3月25日)。
晉·元康四年甲寅(294)
正月,丁酉朔(2月12日)。
晉·元康五年乙卯(295)
正月,壬辰朔(2月2日)。
閏十月,丁亥朔(11月24日)。
晉·元康六年丙辰(296)
正月,丙辰朔(2月21日)。
是歲,揚烈將軍趙蒐(巴西人)為益州刺史,發梁、益二州兵糧助雍州
討氐、羌。
晉·元康七年丁巳(297)
正月,庚戌朔(2月9日)。
晉·元康八年戊午(298)
正月,甲辰朔(1月29日)。
閏六月,壬寅朔(7月25日)。
九月,李特等流民數萬家入蜀就食。
初,張魯在漢中,沄人李氏自巴西宕渠往依,魏武克漢中,李氏五百
余家歸之,拜將軍,遷于略陽北土,號巴氐。其孫李特等皆有材武,善騎
射,性任俠,州黨多附之。及齊萬年反,關中饑饉,略陽、天水等六郡民
流移就食入漢川數萬家,道有窮乏疾病之人,李特兄弟常營護振救。由是
得眾心。流民至漢中,上書求寄食巴、蜀,朝議不許,遣侍御史李郤持節
慰勞,且監察之,不令入劍閣。郤至漢中,受流賂,表言:“流民十萬余
口,非漢中一郡所能振贍。蜀有倉儲,人復豐稔,宜令就食。”朝廷従之。
由是流民散在梁、益不可禁止。李特至劍閣,太息道:“劉禪有如此地,
面縛于人,豈非庸才邪!”聞者異之。
晉·元康九年己未(299)
正月,戊辰朔(2月17日)。
十一月,甲子朔(12月10日),日食。
晉·永康元年庚申(300)
正月,癸亥朔(2月7日),赦天下,改元永康。
三月,太白晝見,中臺星拆。
四月,辛卯朔(5月5日),日食。
十一月,詔益州刺史趙蒐為大長秋,以成都內史耿滕為益州刺史。
蒐乃賈后姻親,聞征詔甚懼,且以晉室衰亂,陰有據蜀之志,乃開倉
廩,賑流民,以收眾心。李特兄弟等流民與蒐同郡,蒐甚厚遇之。特等憑
持蒐勢,專聚眾為盜,蜀人患之。耿滕數表:“流民剛剽,蜀人軟弱,主
不能制客,必為亂階,宜使還本居。若留之險地,恐秦、雍之禍更移于梁、
益!鄙L聞而惡之。
州被詔書,遣文武千余人迎滕。是時成都治少城,益州治太城。蒐猶
在太城未去。滕欲入州,功曹陳恂諫道:“今州、郡構怨日深,入城必有
大禍,不如留少城以觀其變,檄諸縣合村保以備秦氐,陳西夷(西夷校尉
陳總)行至,且當待之。不然,退保犍為,西渡江源以防非常!彪粡,
是日,帥眾入州,蒐遣兵迎之,戰于西門(《華陽國志》云:戰于廣漢宣
化亭),滕敗死,郡吏皆逃走,惟陳恂面縛詣蒐,請滕尸,蒐義許之。
蒐遣兵逆西夷校尉陳總,總至江陽,聞蒐有異志,主簿趙模(蜀郡人)
道:“今州郡不協,必生大變,當速行赴之。府是兵要,助順討逆,誰敢
動!笨偩壍劳A,比至南安魚涪津,已遇蒐軍,模白總道:“散財募士以
拒戰,若克州軍,則州可得,不克,順流而退,必無害!笨偟溃骸摆w益州
忿耿侯,故殺之。與吾無嫌,何為如此。”模道:“今州起事,必當殺君以
立威,雖不戰,無益!毖灾链固*總不聽,眾遂自潰。總逃草中,模著總
服格戰,蒐兵殺模,見其非是,更搜求得總,殺之。蒐自稱大都督、大將
軍、益州牧。署置僚屬,改易守令,王宮被召,無敢不往。李躭帥妹婿李
含及任回(天水人)、上官晶、李攀(扶風人)、費他(始平人)、氐人苻成、
隗伯等四千余騎歸蒐。蒐以躭為威寇將軍,封陽泉亭侯,委以心膂,使招
合六郡壯勇至萬余人,以斷北道。
晉·永寧元年辛酉(301)
正月,丁巳朔(1月26日)。乙丑(初九,2月3日)趙王倫備法駕入宮,
即皇帝位。赦天下,改元建始;莸圩匀A林西門出居金墉城。尊為太上皇,
改金墉城為永安宮。孫秀專朝政,倫所出詔令,秀輒改更予奪,自書青紙
為詔,或朝令夕改,百官轉易如流。
蜀中李躭得眾心,趙蒐忌之而不言。長史杜淑、張粲謂蒐道:“將軍
起兵始爾,而遽使躭握強兵于外。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此倒戈授人,宜
早圖之。會躭勸蒐稱尊號,淑、粲因以謂蒐,以躭大逆不道,引斬之,并
其子侄十余人。時李特、李流皆將兵在外,蒐遣人慰撫之道:“躭非所宜
言,罪應死。兄弟罪不相及。”復以特、流為督將。特、流怨蒐,引兵歸
綿竹。
蒐牙門將許牴求為巴東監軍,杜淑、張粲固執不許,牴怒,殺淑、粲
于蒐閣下,淑、粲左右復殺牴。此三人皆蒐之腹心,蒐由是遂衰。
蒐遣長史費遠(犍為人)、蜀郡太守李郤、督護常俊督萬余人斷北道,
屯綿竹之石亭。李特密收兵得七千余人,夜襲費遠等軍,以火攻之,死者
十之八九,費遠、李郤及軍祭酒張微,夜斬關走,文武盡散。蒐獨與妻乘
小舟走,至廣都,為従者殺。特攻入成都,縱兵大掠,遣使赴洛陽,陳蒐
罪。
初,梁州刺史羅尚,聞趙蒐反,表:“蒐非雄才,蜀人不附,敗亡可
計日而待!痹t拜尚平西將軍、益州刺史,督牙門將王敦、蜀郡太守徐儉、
廣漢太守辛冉等七千余人入蜀。特等聞尚來,甚懼,使其弟驤奉迎于道,
并獻珍玩。尚悅,以驤為騎督。特、流復以牛酒勞尚于綿竹,王敦、辛冉
謂尚道:“特等專為盜賊,宜因會斬之。不然,必為后患。”尚不従。冉與
特有舊,謂特道:“故人相逢,不吉當兇!碧厣钭圆乱蓱。
三月,尚至成都,汶山羌反,尚遣王敦討之,為羌所殺。
閏三月,丙戌朔(4月25日),日食。自正月以來五星互經天,縱橫
無常。
四月,癸亥(初九,6月1日),改元永寧,赦天下。
自齊王晙謀討趙王倫,傳檄成都王穎,河間王颙、常山王曌,三王響
應。趙王倫及孫秀大懼。百官將士皆欲誅倫、秀,秀懼不敢出中書省。及
聞河北兵敗,憂而不知所措。孫會、許超、士猗等與秀謀,或欲收余卒出
戰;或欲焚宮室,誅不附己者,挾倫南就孫絜、孟觀;或欲東走入海;計
未決。左衛將軍王輿與尚書廣陵公跂帥營兵七百余人自南掖門入宮,三部
司馬為內應,攻入中書省,斬孫秀、許超、士猗。王輿屯云龍門,召八坐
皆入殿中,使倫為召曰:“吾為孫秀所誤,以怒三王。今已誅秀。其迎太
上皇復位,吾歸老于農畝!秉S門將倫自華林東門出,遣甲士數千迎帝于
金墉城。遣尚書袁敞持節賜倫死,其子籞、馥、虔、詡皆誅之。自興兵六
十余日,戰死者近十萬人。
九月,朝廷諭秦、雍州,使召還流民入蜀者。復遣御史馮該、張昌督
辦。
李特兄輔,自略陽至蜀,言中國方亂,不足復還。特然之,納賂于羅
尚及馮該,許之。朝廷議討趙蒐功,拜特宣威將軍,流奮武將軍,皆封侯。
璽書下益州,條列六郡流民與特同討蒐者,加封賞。廣漢太守辛冉欲以滅
蒐為己功,寢朝命,不以實上,眾咸怨之。
時流民布在梁、益,為人傭,聞州郡逼遣,人皆愁怨,不知所為。且
水潦方盛,年谷未登,無以為行資。特復遣閻式詣羅尚,求停至冬。辛冉
及犍為太守李郤以為不可。尚舉別駕杜弢,聽式陳逼移利害,欲寬流民一
年。尚與冉、郤謀,不従。弢乃致秀才板,出還家。冉性貪暴,欲殺流民
首領,取其資貨,乃與郤白尚道:“流民前因趙蒐之亂,多所剽掠,宜因
移設關,以奪取之!鄙幸茣麂貜堁,于諸要塞設關,搜索寶貨。
特數為流民請留,流民皆感而恃之,多歸特。特乃結大營于綿竹,以
處流民。移書辛冉,求自寬。冉大怒,遣人分釐通衢,購募特兄弟,許以
重賞。特見之,悉取以歸,與弟驤改其購云:“能送六郡酋豪李、任、閻、
趙、上官及氐籥侯王一首,賞百匹!庇谑橇髅翊髴郑瑲w特者愈重,旬月
間過二萬人。流亦聚眾數千人。
特又遣閻式詣羅尚求重為限期,式見營柵沖要,謀祼流民,嘆道:“民
心方危,今而速之,亂將作!庇种寥健⒗钹S意不可回,乃辭尚還綿竹。
尚謂式道:’子且以吾意告諸流民,今聽寬!笔降溃骸懊鞴笥诩檎f,恐
無寬理。弱而不輕者民,今趣之不以理,眾怒難犯,恐為禍不淺!鄙械溃
“然,吾不欺子,子其行。”式至綿竹,言于特道:“尚雖云爾,然未可信。
何者?尚威刑不立,冉等各擁強兵,一旦為變,亦非尚所能制,深宜為備!
特従之。
十月,李特率流民起兵于綿竹。
李特然閻式之言,將兵分為兩營,特居北營、流居東營,繕甲厲兵,
戒嚴以待。
冉、郤相謀道:“羅侯貪而無斷,日復一日,使流民得展奸計。李特
兄弟并有雄才,吾屬將為所虜,宜為決計,羅侯不足再問!蹦饲矎V漢都
尉曾元、牙門張顯、劉并等潛帥步騎三萬襲特營。羅尚聞之,亦遣督護田
佐助元。元等至,特安臥不動,待其眾半入,發伏擊之,死者甚眾。殺田
佐、曾元、張顯,傳首以示尚、冉。尚謂將佐道:“此虜去計已成,而廣
漢不用吾言以張賊勢,今若之何。”
于是六郡流民共推特行鎮北大將軍,承制封拜,其弟流行鎮東大將軍,
號東督護,以相鎮統。又以兄輔為驃騎將軍,弟驤為驍騎將軍,進兵攻冉
于廣漢。羅尚遣李郤、費遠帥眾救冉。畏特,不敢進。冉出戰屢敗,潰圍
奔德陽。特入據廣漢,以李超為太守,進兵攻尚于成都。尚以書諭閻式,
式復書云:“辛冉傾巧,曾元小豎,李叔平非將帥之才。式前為節下及杜
景文論留、徙之宜。人懷桑梓,孰不愿之,但往日初至,隨谷傭賃,一室
五分,復值秋潦,乞須冬熟,而終不見聽。繩之太過,窮鹿抵虎,流民不
肯延頸受刀,以致為變。即聽式言,寬使治嚴,不過去九月盡集,十月進
道,令達鄉里,何有如此!
特以兄輔、弟驤、子始、蕩、雄及李含、含子國、離、任回、李攀、
攀弟恭、上官晶、任臧、楊褒、上官惇等為將帥,閻式、李遠等為僚佐。
羅尚素貪殘,為百姓患。特與蜀民約法三章,施舍賑貸,禮賢拔滯,軍政
肅然,蜀民大悅。尚頻為特所敗,乃阻長圍,緣郫水作營,連綿七百里,
與特相拒,求救于梁州及南夷校尉。
晉·太安元年壬戌(302)
正月,辛巳朔(2月14日)。
五月,河間王颙遣督護衙博討李特,軍于梓潼。
朝廷復以張微為廣漢太守,軍于德陽;羅尚遣督護張龜軍于繁城。李
特使其子鎮軍將軍蕩等襲博,而自將擊龜,破之。蕩敗博軍于陽沔,梓潼
太守張演委城走,巴西丞毛植以郡降。蕩攻博于晉壽,博走,其眾盡降。
河間王颙更以許雄為梁州刺史。特自稱大將軍、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
諸軍事。
八月,李特攻張微殺之。
李特攻廣漢,太守張微擊破之。遂進攻李特營,李蕩引兵救之,山道
險峻,蕩力戰而前,遂破微兵。特欲還涪,蕩及司馬王幸諫道:“微軍已
敗,智勇俱竭,宜乘銳氣遂擒之!碧貜凸ノ,殺之,生擒微子存,以微
喪還。
特以膋碩守德陽,李驤軍毗橋,羅尚遣軍擊之,屢為驤敗。驤遂進攻
成都,燒其門。李流軍成都之北。尚遣精勇萬人攻驤,驤與流合擊,大破
之,還者什一二。許雄數遣軍攻特,不勝,特勢益盛。
晉·太安二年癸亥(303)
正月,乙亥朔(2月3日)。李特入據成都,稱大將軍,改元建初。
二月,李特敗死,任臧退屯涪。
初,李特擊羅尚,郫水上軍皆散走。蜀郡太守徐儉以少城降,李特入
據之,惟取馬以供軍,余無侵掠。赦其境內,改元建初。羅尚保太城,遣
使求和于特。蜀民相聚為塢者,皆送款于特,特遣使就撫之。以軍中糧少,
乃分六郡流民于諸塢就食。李流謂李特道:“諸塢新附,人心未固,宜質
其大姓子弟,聚兵自守,以備不虞。”又與特司馬上官惇書道:“納降如受
敵,不可易!鼻皩④娦垡嘁詾檠浴L嘏溃骸按笫乱讯ǎ敯裁,何為
更逆加疑忌,使之離叛。”
朝廷遣荊州刺史宗岱、建平太守孫阜帥水軍三萬人救羅尚。岱以阜為
前鋒,進逼德陽。特遣李蕩及蜀郡太守李璜、德陽太守任臧共拒之。岱、
阜軍勢甚盛,諸塢皆有二志。益州兵曹従事任幰言于尚道:’李特散眾就
食,驕怠無備,此乃天亡之時。宜密約諸塢,期以二月十日同擊特。幰因
詣特詐降,特問城中虛實,幰道:“糧儲將盡,但余貨帛。”幰求出省家,
特許之,遂還報尚。尚遣軍掩襲特營,諸塢皆應之,特兵大敗,斬特及李
輔、李遠,皆焚尸,傳首洛陽,流民大懼。李蕩、李雄收余眾還保赤祖。
流自稱大將軍、大都督、益州牧,保東營,蕩、雄保北營。孫阜破德陽,
獲膋碩,任臧退屯涪。
三月,羅尚遣督護何沖、常深攻李流,涪民藥紳亦起兵攻流。流與李
驤拒紳,何沖乘虛攻北營,氐人苻成、隗伯在營中叛應之。蕩母羅氏擐甲
拒戰,伯手刃傷其目,羅氏氣益壯。會流等破紳、深,引兵還,與沖戰,
大破之。成、伯率其眾突出詣尚。流乘勝抵成都,尚復閉城自守。蕩馳馬
逐北,中矛而死。朝廷遣侍中劉沈假節統羅尚、許雄等軍,討李流。至長
安,河間王颙留沈為軍師,遣席捴代之。
李流以損主帥及大將,又宗岱、孫阜大軍將至,甚懼。李含勸流降,
流従之。李驤、李雄進諫,皆不納。
五月,流以子世及含子胡為質于阜軍。胡兄離為梓潼太守,聞之,自
郡馳還,欲諫不及。退,與雄謀襲阜軍,雄道:“為今計,當如是。而二
翁不従,奈何?”離道:“當劫之!毙鄞笙,乃共說流民道:“吾屬前已殘
暴蜀民,今一旦束手,便為魚肉,惟有同心襲阜以取富貴!北娊詮局。
雄遂與離襲擊阜軍,大破之。會宗岱卒于墊江,荊州軍遂退。流甚慚,由
是奇雄才,軍事悉以任之。
七月,李雄攻殺汶山太守陳圖,遂取郫城。李流徙屯之。蜀民皆保險
結塢,或南入寧州,或東下荊州,城邑皆空,野無煙火,流虜掠無所得,
士眾饑。唯涪陵千余家,依青城山處士范長生。平西參軍徐舉說羅尚,求
為汶山太守,邀結長生,與共討流。尚不許,舉怒,出降于流,流以舉為
安西將軍。舉說長生,使資給流軍糧,長生従之。流軍由是復振。
九月,李流疾篤,謂諸將道:“驍騎仁明,固足以濟大事。然前軍英
武,殆天所相,可共受事于前軍!绷髯,眾推李雄為大都督、大將軍,
益州牧,治郫城。雄使樸泰紿羅尚,使襲郫城,云己為內應。尚使隗伯將
兵攻郫,泰約舉火為應,李驤伏兵于道,泰出長梯于外。隗伯兵見火起,
爭綠梯上,驤縱兵擊,大破之。夜追奔至城下,詐稱萬歲,道:“已得郫
城!比肷俪,尚乃覺,退保太城。隗伯創甚,雄生獲之,赦不殺。李驤
攻犍為,斷尚運道。獲太守龔恢,殺之。
閏十二月,李雄急攻羅尚。尚軍無食,留牙門張羅守城,夜由牛丱水
東走,羅開門降。雄入成都,軍士饑甚,乃帥眾就食于郪。掘野芋而
食之,許雄坐討賊不進,徵即罪。
晉·永興元年甲子(304)
正月,己亥朔(2月22日)。甲子(廿六日,3月18日),大赦,改元
永安。
七月,庚申(廿五日,9月10日)改元建武。
十月,李雄即成都王位,大赦,改元建興。
李雄以范長生有名德,為蜀人所重,欲迎以為君而臣之,長生不可。
諸將固請雄即尊位,乃即王位,改元建興。除晉法,約法七章。以其叔驤
為太傅,兄始為太保,離為太尉,云為司徒,璜為司空,國為太宰,閻式
為尚書令,楊褒為仆射。
十一月,丙午(十二日,12月25日),復改元為永安。是月,羅尚移
屯巴郡,遣兵掠蜀中,獲李驤妻昝氏及子壽。
十二月,丁亥(廿四日,2月4日),改元永興,大赦。
晉·永興二年乙丑(305)
正月,甲午朔(2月11日)。
十月,有星孛于北斗。
晉·光熙元年丙寅(306)(成·晏平元年)
正月,戊子朔(1月31日),日食。
三月,范長生自青城山詣成都,李雄門迎,執版,拜為丞相,尊之為
“范賢”。
六月,辛未(十六日,7月13日)改元光熙。成都王李雄即皇帝位,
大赦。改元晏平,國號大成。
七月,乙酉朔(7月27日),日食。
閏八月,甲申朔(9月24日)。
十一月,己巳(十七日,1月7日),夜,惠帝食餅中毒,明日,崩于
顯陽殿(年48歲)。癸酉(廿一日,1月11日)皇太弟熾即皇帝位,是為懷
帝。大赦。
十二月,壬午朔(1月20日),日食。
晉·永嘉元年丁卯(307)(成·晏平二年)
正月,壬子朔(2月19日)。癸丑(初二,2月20日)大赦,改元永嘉。
五月,成盡徙漢中民于蜀。
秦州流民鄧定、訇氏等據成固,寇掠漢中,梁州刺史張殷遣巴西太守
張燕討之。鄧定詐降于燕,且賂之,燕為之援師。定密遣訇氏求救于成,
成主李雄遣太尉李離、司徒李云、司空李璜將兵二萬救定,與燕戰,大破
之,張殷及漢中太守杜孟治棄城走。積十余日,離等引還,盡徙漢中民于
蜀。漢中人句方、白落帥吏民還守南鄭。
十一月,戊申(初二,12月12日)日食。
晉·永嘉二年戊辰(308)(成·晏平三年)
正月,丙午朔(2月8日),日食。
晉·永嘉三年己巳(309)(成·晏平四年)
正月,辛丑朔(1月28日),熒惑犯紫微。
閏四月,己亥朔(5月26日)。
十月,天水人訇琦等殺成太尉李離、尚書令閻式,以梓潼降羅尚。成
主李雄遣太傅李驤、司徒李云、司空李璜攻之,不克,云、璜戰死。
初,譙周有子居巴西,成巴西太守馬脫殺之,其子登詣劉弘請兵復仇。
弘表登為梓潼內史,使自募巴、蜀流民,得二千人。西上,至巴郡,従羅
尚求益兵,不得。登進攻宕渠,斬馬脫,食其肝。會梓潼降,登進據涪城。
雄自攻之,為登所敗。
晉·永嘉四年庚午(310)(成·晏平五年)
正月,乙丑朔(2月16日),大赦。
二月,成太尉李國鎮巴西,帳下文石殺國,以巴西降羅尚。
四月,成主雄謂其將張寶道:“汝能得梓潼,吾以李離之官賞汝!睂
乃先殺人而亡奔梓潼,訇琦等信之,委以心腹。會羅尚遣使至梓潼,琦等
出送之。寶従后閉門,琦等奔巴西。雄以寶為太尉。
十一月,成太傅李驤攻譙登于涪城,羅尚子宇及參佐素惡登,不給其
糧,益州刺史皮素怒,欲治其罪。
十二月,皮素至巴郡,羅宇使人夜殺皮素,建平都尉暴重殺宇,巴郡
亂。驤知登食盡援絕,攻涪愈急。士民皆熏鼠食之,餓死甚眾,無一離叛。
驤子壽先在登所,登乃歸之。三府官屬表巴東監軍韓松為益州刺史,治巴
東。
晉·永嘉五年辛未(311)(成·玉衡元年)
正月,己未朔(2月5日)。乙亥(十七日,2月21日),成太傅李驤拔
涪城,獲梓潼太守譙登。太保始拔巴西,殺文石,于是成主雄大赦,改元
玉衡。譙登至成都,雄欲宥之。登詞氣不屈,乃殺之。
晉·永嘉六年壬申(312)(成·玉衡二年)
正月,癸丑朔(1月25日)。
閏正月,癸未朔(2月24日)。
二月,壬子朔(3月24日),日食。
晉·建興元年癸酉(313)(成·玉衡三年)
正月,丁丑朔(2月12日)。漢主聰宴郡臣于光極殿,使懷帝青衣行
酒。庾珉、王雋等不勝悲憤,因號哭,聰惡之。有告珉等謀以平陽應劉琨。
二月,丁未朔(3月14日),聰殺庾珉、王雋等晉故臣十余人,懷帝
亦遇害(年30歲)。
四月,丙午朔(5月12日)懷帝兇聞至長安,皇太子舉哀。壬申(廿七
日,6月7日),皇太子鄴即皇帝位,是為愍帝,大赦,改元建興。
晉·建興二年甲戌(314)(成·玉衡四年)
正月,辛未朔(2月1日)。有星如日隕于地。又有三日相承,出西方
而東行。丁丑(初七,2月7日)有流星出牽牛,入紫微。
閏十月,丁卯朔(11月24日)。
晉·建興三年乙亥(315)(成·玉衡五年)
正月,乙未朔(2月20日)。
晉·建興四年丙子(316)(成·玉衡六年)
正月,庚寅朔(2月10日)。
六月,丁巳朔(7月6日),日食。
十一月,乙未(十一日,12月11日),愍帝出降漢主劉聰。
晉·建武元年丁丑(317)(成·玉衡七年)
正月,甲申朔(1月29日)。
三月,辛卯(初九,4月7日),樞巴躅<磿x王位于建康,大赦,改
元建武。
五月,壬午朔(5月27日),日食。
閏七月,辛亥朔(8月24日)。
十一月,己酉朔(12月20日),日食。
十二月,戊戌(二十日,2月7日)愍帝遇害于平陽。
晉·太興元年戊寅(318)(成·玉衡八年)
正月,戊申朔(2月17日)。
三月,愍帝兇聞至建康,晉王睿斬衰居廬。丙辰(初十,4月26日),
晉王睿即皇帝位,是為元帝。大赦,改元太興。
四月,丁丑朔(5月17日),日食。
十一月,乙卯(十三日,12月21日),日夜出,高三丈。
十二月,成主李雄至涪,討李鳳,殺之。
成梁州刺史李鳳數有功,成主雄兄之子稚在晉壽,疾之。鳳以巴西叛。
雄自至涪,遣太傅李驤討李鳳,斬之。以李壽為前將軍,督巴西軍事。
晉·太興二年己卯(319)(成·玉衡九年)
正月,壬寅朔(2月6日)。
晉·太興三年庚辰(320)(成·玉衡十年)
正月,丁酉朔(1月27日)。
閏三月,乙丑朔(4月24日)。
晉·太興四年辛巳(321)(成·玉衡十一年)
正月,辛酉朔(2月14日)。
三月,癸亥(初四,4月17日),日中有黑子。
晉·永昌元年壬午(322)(成·玉衡十二年)
正月,乙卯朔(2月3日),大赦,改元永昌。
閏十一月,己丑(初十,1月3日),元帝崩(年47歲),太子紹即位,
是為明帝。大赦。司空王導輔政。
晉·太寧元年癸未(323)(成·*衡十三年)
正月,己卯朔(2月22日)。
三月,戊寅朔(4月22日)。改元太寧。
晉·太寧二年甲申(324)(成·玉衡十四年)
正月,癸酉朔(2月11日)。
晉·太寧三年乙酉(325)(成·玉衡十五年)
正月,戊辰朔(1月31日)。
閏八月,戊子(廿五日,10月18日),明帝崩(年27歲)。明日,太
子衍即皇帝位,是為成帝。群臣以帝年沖幼(僅生五年),請依漢和熹皇后
故事,太后臨朝稱制,以司徒王導錄尚書事,與中書令庾亮、尚書令卞壺
參輔朝政。然事之大要皆決于亮。
十一月,癸巳朔(12月22日),日食。
晉·咸和元年丙戌(326)(成·玉衡十六年)
正月,壬辰朔(2月19日)。
二月,大赦,改元咸和。
晉·咸和二年丁亥(327)(成·玉衡十七年)
正月,丙戌朔(2月8日)。
五月,甲申朔(6月6日),日食。
晉·咸和三年戊子(328)(成·玉衡十八年)
正月,庚辰朔(1月28日)。
閏五月,戊申朔(6月24日)。
晉·咸和四年己丑(329)(成·玉衡十九年)
正月,甲辰朔(2月15日)。
晉·咸和五年庚寅(330)(成·玉衡二十年)
正月,己亥朔(2月5日)。
晉·咸和六年辛卯(331)(成·玉衡二十一年)
正月,癸己朔(1月25日)。
閏正月,癸亥朔(2月24日)。
七月,李壽侵陰平,武都氐帥楊難敵降之。
晉·咸和七年壬辰(332)(成·玉衡二十二年)
正月,丁巳朔(2月13日)。
九月,成大將軍李壽攻寧州,以征東將軍費里為前鋒,出廣漢。并以
鎮南將軍任回出越矰,以分寧州之兵。
晉·咸和八年癸巳(333)(成·玉衡二十三年)
正月,辛亥朔(2月1日)。是月,成大將軍李壽拔朱提,董炳、霍彪
降。
三月,寧州刺史尹奉降于成,成盡有南中之地。以大將軍壽領寧州。
閏十月,丁亥朔(11月24日)。
晉·咸和九年甲午(334)(成·玉衡二十四年)
正月,乙亥朔(2月20日)。
六月,成主李雄卒(年61歲),太子班即位。
成主雄生瘍于頭。身素多金創。及病,舊痕皆膿潰,諸子皆惡而遠之。
獨太子班晝夜侍側,不解帶寬衣,親為吮膿。雄召大將軍建寧王壽受遺詔
輔政。丁卯(廿五日,8月11日)成主雄卒。太子班即位,以建寧王壽錄
尚書事,政事皆委于壽及司徒何點、尚書王皞。
九月,李軿屯涪。
成主雄之子車騎將軍越自屯所江陽奔喪至成都。以班非雄所出,不服,
與弟安東將軍期謀作亂。班弟軿勸班遣越還江陽,以期為梁州刺史,鎮晉
壽。班以未葬,不忍遣,推心待之,無所疑間,遣軿出屯于涪。
十月,李壽為梁州刺史屯涪。
癸亥(廿三日,12月5日),班夜哭于殯宮,越弒之。并殺班兄領軍
將軍都。矯太后任氏令,罪狀班而廢之。眾欲立越,越奉期而立之。甲子
(廿四日,12月6日),期即皇帝位,謚班為戾太子。以越為相國,封建
寧王。加大將軍壽大都督,徙封漢王,皆錄尚書事。以兄霸為中領軍、鎮
南大將軍。弟保為鎮西大將軍、汶山太守。従兄始為征東大將軍,代越鎮
江陽。
始欲與壽共攻期,壽不敢發。始怒,反罝壽于期,請殺之。期欲借壽
以討李軿,故不許,遣壽將兵向涪。壽先遣使告軿以去就利害,開其去路,
軿遂棄涪降晉。晉詔以軿為巴郡太守。期以壽為梁州刺史封漢王,屯涪。
晉·咸康元年乙未(335)(成·玉恒元年)
正月,庚午朔(2月10日)。大赦,改元咸康。成主李期改元玉恒,
大赦。
九月,成戾太子班之舅羅演,與漢王壽之相上官澹謀殺成主期,立班
子。事覺,期殺演、澹及班母羅氏。
期自以得志,輕舊臣,信任尚書令景騫、尚書姚華、田褒、中常侍許
涪等,刑賞大政,皆決于數人,希復關公卿。田褒無他才,嘗勸成主李雄
立期為太子,故有寵。由是紀綱隳紊,成業始衰。
十月,乙未朔(11月2日),日食。
晉·咸康二年丙申(336)(成·玉恒二年)
正月,甲子朔(1月30日)。辛巳(十八日,2月16日)彗星見于奎、
婁。
閏七月,辛卯朔(8月24日)。
十月,成主期忌殺従子尚書仆射武陵公載。因載有雋才,深忌之,誣
以謀反而殺之。
十一月,建威將軍司馬勛奉命將兵集漢中。成漢王李壽擊敗之,壽置
漢中守宰,戍南鄭而還涪。
晉·咸康三年丁酉(337)(成·玉恒三年)
正月,戊子朔(2月17日)。
晉·咸康四年戊戌(338)(漢·漢興元年)
正月,壬午朔(2月6日)。
四月,成漢王李壽廢成主李期為邛都縣公,即皇帝位,改國號為漢,
大赦,改元漢興。
成主期驕虐日甚,多誅殺,而籍沒其資財、婦女,由是大臣多不自安。
漢王壽素有威名,成主期及建寧王越皆忌之。壽懼不免于禍,每入朝,常
詐為緊急邊書,而警急辭歸涪。
初,巴西(涪)處士龔壯,父叔皆為李特所殺。嘗欲報仇,積年不出喪。
壽數以禮辟之,皆不應。而往見壽,壽密問自安之策。壯道:“巴、蜀之
民本皆晉之臣民,節下若能發兵西取成都,稱藩于晉,誰為奮臂爭為節下
前驅。如此則福留子孫,名垂不朽,豈徒脫今日之禍而已!眽廴恢。陰
與長史羅恒、解思明謀攻成都。期數遣許涪至壽所,伺其動靜。又鴆殺壽
養弟安北將軍攸。壽乃詐為妹夫任調書,云期當取壽。眾信之;遂帥步騎
萬余人,自涪襲成都,許賞以城中財物。以其將李奕為前鋒。成主期不意
其至,未設備。壽世子勢為翊軍校尉,開門納之,遂克成都,屯兵宮門。
期遣侍中勞壽。壽奏建寧王越、景騫、田褒、姚華、許涪及征西將軍李遐、
將軍李西等懷奸亂政,皆收殺之?v兵大掠,數日乃定。壽矯以太后任氏
令,廢期為邛都縣公。
羅恒、解思明、李奕等勸壽稱鎮西將軍、益州牧、成都王,稱藩于晉,
送期于建康。任調及司馬蔡興、侍中李艷等則勸壽稱帝。壽命筮之。占者
道:“可數年天子!闭{喜道:“一日尚足,況數年乎。”思明道:“數年天
子,孰與百世諸侯?”壽道:“朝聞道,夕死可矣!眽鬯旒椿实畚。改國
號為漢,大赦,改元漢興。以安東束帛徵龔壯為太師。壯誓不仕,所贈一
無所受。
壽即位,改立宗廟,追尊父驤為獻皇帝。母昝氏為皇太后,立妃閻氏
為皇后,世子勢為皇太子。以舊廟為大成廟,凡諸制度,多所更易。以董
皎為相國,羅恒為尚書令,解思明為廣漢太守,任調為鎮北將軍、梁州刺
史,李奕為西夷校尉,従子李權為寧州刺史。
邛都公李期嘆道:“天下主為小縣公,不如死。”五月自縊卒。
七月,漢主李壽使其子廣與大臣盟于前殿。
漢李奕従兄廣漢太守乾告大臣謀廢立。漢主乃使其子廣與大臣盟。徙
乾為漢嘉太守,以李閎為荊州刺史,鎮巴郡。
八月,處士龔壯上封事。
蜀中久雨,百姓饑疫。漢主壽命臣言主得失。龔壯上書云:“陛下起
兵之初,上指星辰,昭告天地,歃血盟眾,舉國稱藩,天應人悅,大功克
集。而論言未諭,權宜稱制。今淫雨百日,饑疫并臻,天其或者將以監示
陛下故也。愚謂宜遵前盟,推奉建康,彼必不愛高爵重位以報大功。雖降
階一等,而子孫無窮,永保福祚,不亦休哉!論者或言二州附晉則榮,六
郡人事之不便。昔公孫述在蜀,羈客用事,劉備在蜀,楚士多貴。及吳、
鄧西伐,舉國屠滅,寧分客主!論者不達安固之基,茍惜名位,以為劉氏
守令方仕州郡。曾不知彼乃國亡主易,豈國同今日義舉,主榮臣顯哉!論
者又謂臣當為法正。臣蒙陛下大恩,恣臣所安;至于榮祿,無問漢、晉,
臣皆不處,復何為效法正乎!”壽省書內慚,秘而不宣。
九月,漢仆射任顏謀反,誅。
顏,任太后之弟。漢主壽因而盡誅成主雄諸子。壽以任顏之反,必以
立其諸甥為主,故盡誅雄之諸子,以絕人望。
晉·咸康五年己亥(339)(漢·漢興二年)
正月,丁丑朔(1月27日)。
閏四月,乙亥朔(5月25日)。
晉·咸康六年庚子(340)(漢·漢興三年)
正月,庚子朔(2月14日)。
二月,庚辰(十一日,3月25日),有星孛于太微。
九月,漢主李壽欲與趙王虎攻晉,中分江南,龔壯諫而止。
初,趙王虎遺漢主壽書,欲與之連兵攻晉,中分江南。壽大喜,遣散
騎常侍王嘏、中常侍王廣使于趙。龔壯諫,不聽。壽大修舟艦,繕兵聚糧。
以尚書令馬當為六軍都督,征集士卒七萬余人為舟師,大閱于成都,鼓噪
盈江。壽登城觀,大有吞噬江南之志。解思明諫道:“我國小兵弱,吳會
險遠,圖之未易。*壽乃命群臣大議利害。龔壯道:“陛下與胡通,孰若與
晉通?胡,豺狼也,既滅晉,不得不北面事之。若與之爭天下,則強弱不
敵,危忘之勢也,虞、虢之事,已然之戒,愿陛下熟慮之!”群臣皆以壯
言為然,壽乃止。士卒咸稱萬歲。
龔壯以為人之行莫大于忠孝。既報父叔之仇,又欲使壽事晉,壽不従。
乃詐稱耳聾,手不制物,辭歸,以文籍自娛,終身不復至成都。
晉·咸康七年辛丑(341)(漢·漢興四年)
正月,乙未朔(2月3日)。
二月,甲子朔(3月4日),日食。
十二月,漢主壽以其太子勢領大將軍、錄尚書事。
初,成主李雄以節儉寬惠得蜀人心。及李閎、王嘏還自鄴,盛稱鄴中
繁華富庶,宮殿壯麗。且言趙王虎以刑殺御下,故能控制境內。壽由是慕
之,遂征郡民三丁以上者實成都,大修宮室,治器玩。人有小過,輒殺以
立威。左仆射蔡興、右仆射李嶷皆坐直諫死。民疲于賦役,吁嗟滿道,思
亂者眾。
閏十二月,己丑朔(1月23日)。
晉·咸康八年壬寅(342)(漢·漢興五年)
正月,己未朔(2月22日),日食。
六月,庚寅(初五,7月23日)成帝疾篤。二子丕、奕,皆在襁褓,
庾冰自以兄弟秉權日久,恐易世之后,親屬愈疏,為他人所間,每說帝以
國有強敵,宜立長君。請以母弟瑯邪王岳為嗣,成帝許之。乃下詔,以岳
為嗣,并以奕繼瑯邪哀王。庾冰、何充及武陵王晞、會稽王昱、尚書令諸
葛恢并受顧命。癸巳(初八,7月26日),成帝崩(年22歲)?档蹧_幼嗣
位,不親庶政;及長,頗有勤儉之德。甲午(初九,7月27日)瑯邪王岳
即皇帝位,是為康帝。
晉·建元元年癸卯(343)(漢·漢興六年)
正月,癸丑朔(2月11日)。改元建元。
八月,漢主李壽卒(年44歲),太子勢即位,大赦。
晉·建元二年甲辰(344)(漢·太和元年)
正月,丁未朔(1月31日)。漢主李勢改元太和。
閏八月,甲辰朔(9月24日)。
九月,丙申(廿四日,12月15日)立皇子帟為皇太子。戊戌(廿六日,
12月17日),帝崩于式乾殿(年23歲)。己亥,中書監何充以遺旨奉太子
帟即皇帝位(時年方二歲),大赦,太后褚氏臨朝稱制。
晉·永和元年乙己(345)(漢·太和二年)
正月,辛未朔(2月18日)。
九月,漢主遣太保李奕襲大將軍廣于涪城。
漢主勢無子,其弟大將軍廣求為太弟,勢不許。馬當、解思明諫道:
“陛下兄弟不多,若復有所廢,將益孤危。”固請許之。勢疑馬、解與廣
有謀,收斬之,夷其三族。遣太保李奕襲廣于涪城,貶廣為臨邛侯,廣自
殺。思明被收,嘆道:“國之不亡,以我數人在,今其殆矣!”言笑自若而
死。思明有智略,敢諫諍;馬當素得人心;及其死,士民無不哀之。
晉·永和二年丙午(346)(漢·嘉寧元年)
正月,丙寅朔(2月8日)。
四月,甲午朔(5月7日),日食。
十月,漢改元嘉寧。
漢太保李奕自晉壽舉兵反,蜀人多従之,眾至數萬。漢主勢登城拒戰,
奕單騎突門,門者射殺之,其眾皆潰。勢大赦,改元嘉寧。
勢驕淫,不恤國事,多居禁中,少接公卿,疏忌舊臣,信任左右,讒
諂并進,刑罰苛濫,由是中外離心。蜀土先無獠,至是従山出,自巴西至
犍為、梓潼,布滿山谷十余萬落,不可禁制,大為民患。加以饑饉,四境
之內,遂至蕭條。
十一月,桓溫伐漢。
安西將軍桓溫將伐漢,將佐皆以為不可。江夏相袁喬勸道:“夫經略
大事,固非常情所及,智者了于胸中,不必待眾言皆合。今為天下之患者,
胡、蜀二寇而已,蜀雖險固,比胡為弱,將欲除之,宜先其易。李勢無道,
臣民不附,且持其險遠,不修戰備。宜以精卒萬人輕沴疾趨,比其覺,我
已出其險要,可一戰擒也。蜀地富饒,戶口繁庶,諸葛武侯用之抗衡中夏,
若得有之,國家之大利。論者恐大軍既西,胡必突窺覦,此似是而非。胡
聞我萬里遠征,以為內有重備,必不敢動?v有侵軼,緣江諸軍足以拒守,
必無憂!睖貜局。辛未(十一日,12月10日),溫帥益州刺史周撫、南
郡太守譙王無忌伐漢,拜表即行。以安西長史范汪留事,加周撫都督梁州
四郡諸軍事;使袁喬帥兩千人為前鋒。
朝廷以蜀道險遠,溫眾少而深入,皆以為憂,惟劉諲以為必克。或問
其故,諲道:“以博知之。溫善博,不必得則不為。但恐克蜀之后,溫終
專制朝廷!
晉·永和三年丁未(347)(漢·嘉寧二年)
正月,庚申朔(1月28日)。
三月,桓溫軍溯江而上,屢敗漢軍,直抵彭模(即武陽縣彭亡聚),溫
自將步卒直指成都。漢主勢悉眾出戰于成都之笮橋。溫前夕不利,參軍龔
護戰死,矢及溫馬首。眾懼欲退,而鼓吏亦誤鳴進鼓,袁喬拔劍督士卒力
戰,遂大破之。溫乘勝長驅至成都,縱火燒其城門。漢人惶懼,無復斗志。
勢夜開東門走,至晉壽,使散騎常侍王幼送降文于溫。自稱:“略陽李勢
叩頭死罪”,尋輿鹔面縛詣軍門。溫解縛焚鹔,送勢及宗室十余人于建康。
引漢司空譙獻之等以為參佐,舉賢旌善,蜀人悅之。
四月,故漢鎮東將軍鄧定等反,進據成都,征虜將軍楊謙棄涪城,退
保德陽。
故漢尚書仆射王誓、鎮東將軍鄧定、平南將軍王潤、將軍隗文等舉兵
反,眾各萬余;笢刈該舳,使袁喬擊文,皆破之。溫命周撫鎮彭模,斬
王誓、王潤。溫留成都三十日,振旅還江陵。李勢至建康,封歸義侯。丁
巳(廿九日,5月25日)鄧定、隗文入據成都,征虜將軍楊謙棄涪城,退
保德陽。
閏五月,戊子朔(6月25日)。
七月,鄧定、隗文等立范長生之子賁為帝,以妖異惑眾,蜀人多歸之。
十二月,振威護軍蕭敬文殺征虜將軍楊謙,攻陷涪城據之。自稱益州
牧,遂取巴西,通于漢中。
晉·永和四年戊申(348)
正月,甲申朔(2月16日)。
八月,朝廷論平蜀功,欲以豫章郡封桓溫。尚書右丞荀蕤道:“溫若
復平河、洛,將何以賞之?”乃加溫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臨賀
郡公。加譙王無忌前將軍。袁喬龍驤將軍、封湘西伯。
溫滅蜀,威名大振,朝廷憚之。會稽王昱以揚州刺史殷浩有盛名,朝
野推服,引為心膂,與參綜朝權,欲以抗溫。由是與溫相疑貳。
晉·永和五年己酉(349)
正月,戊寅朔(2月4日)。
四月,益州刺史周撫、龍驤將軍朱燾擊范賁,斬之,益州平。
晉·永和六年庚戌(350)
正月,癸酉朔(1月25日)。
閏二月,壬申朔(2月25日)。
晉·永和七年辛亥(351)
正月,丁酉朔(2月13日),日食。
晉·永和八年壬子(352)
正月,辛卯朔(2月2日),日食。
八月,桓溫使司馬勛助平西將軍周撫討蕭敬文于涪城,斬之。
閏十月,丙戌朔(11月23日)。
晉·永和九年癸丑(353)
正月,乙卯朔(2月20日)。大赦。
晉·永和十年甲寅(354)
正月,己酉朔(2月9日)。
晉·永和十一年乙卯(355)
正月,甲辰朔(1月30日)。
閏六月,辛丑朔(7月26日)。
晉·永和十二年丙辰(356)
正月,丁卯朔(2月17日)。
十月,癸巳朔(11月9日),日食。
晉·升平元年丁巳(357)
正月,壬戌朔(2月6日),太后詔歸政于穆帝,大赦,改元升平。
二月,太白入東井。
晉·升平二年戊午(358)
正月,丙辰朔(1月26日)。
閏三月,乙酉朔(4月25日)。
晉·升平三年己未(359)
正月,庚辰朔(2月14日)。
晉·升平四年庚申(360)
正月,甲戌朔(2月3日)。
八月,辛丑朔(8月28日),日食。
閏十二月,己巳朔(1月23日)。
晉·升平五年辛酉(361)
正月,戊戌朔(2月21日)。
五月,丁巳(廿二日,7月10日),穆帝崩(年19歲),無嗣;侍
令曰:“瑯邪王丕,中興正統,義望情地,莫與為比,其以王奉大統!庇
是,百官備法駕迎于瑯邪邸。庚申(廿五日,7月13日),瑯邪王丕即皇
帝位,是為哀帝。大赦。
晉·隆和元年壬戌(362)
正月,癸已朔(2月11日)。壬子(廿日,3月2日),大赦,改元隆和。
甲寅(廿二日,3月4日)減田租,畝收二升。咸和五年(晉朝轄區)始度百
姓田,畝取十分有一,率畝稅米三升。今減之,改收二升。
十二月,戊午朔(1月2日),日食。
晉·興寧元年癸亥(363)
正月,丁亥朔(1月31日)。
二月,己未(初三,3月4日),大赦,改元興寧。
八月,有星孛于角、亢。
閏八月,癸未朔(9月24日)。
晉·興寧二年甲子(364)
正月,辛亥朔(2月19日)。
三月,庚戌朔(4月18日),大閱戶口,令所在土斷(北方土民僑居南
方,以土著為斷),嚴法制,謂之《庚戌制》。
晉·興寧三年乙丑(365)
正月,乙已朔(2月7日)。
二月,丙申(廿二日,3月30日),哀帝崩(年25歲)無嗣。丁酉(廿
三日,3月31日),皇太后詔以瑯邪王奕承大統。百官奉迎于瑯邪邸,是
日,即皇帝位,大赦。
十一月,梁州刺史司馬勛反。
梁州刺史司馬勛,為政酷暴,治中、別駕及州之豪右,言語忤意,即
于坐罪斬之,或親射殺之。常有據蜀之志,憚周撫,不敢發,及撫于六月
卒,遂舉兵反。別駕雍端、西戎司馬隗粹切諫,皆殺之,自號梁、益二州
牧、成都王。
十一月,司馬勛攻涪,陷之。
勛引兵入劍閣,攻涪,西夷校尉(治涪城)母丘鹴棄城走。乙卯(十五
日,12月14日),圍益州刺史周楚于成都。大司馬桓溫表鷹揚將軍江夏
相義陽朱序為征討都護以救之。
晉·太和元年丙寅(366)
正月,庚子朔(1月28日)。
閏四月,戊戌朔(5月26日)。
晉·太和二年丁卯(367)
正月,甲子朔(2月16日)。
晉·太和三年戊辰(368)
正月,戊午朔(2月5日)。
三月,丁已朔(4月4日),日食。
晉·太和四年己巳(369)
正月,壬子朔(1月24日)。
閏正月,壬午朔(2月23日)。
晉·太和五年庚午(370)
正月,丙子朔(2月12日)。
七月,癸酉朔(8月8日),日食。
八月,廣漢人李弘詐稱李勢之子,聚眾萬余人,自稱圣王,年號鳳凰。
隴西人李高,詐稱李雄之子,攻破涪城,逐梁州刺史楊亮。
九月,益州刺史周楚遣子瓊討李高,又使瓊子飗(梓潼太守)討弘,皆
平之。
晉·咸安元年辛未(371)
正月,辛未朔(2月2日)。
閏十月,丙寅朔(11月24日)。
十一月,桓溫廢帝為東海王,迎會稽王昱即皇帝位。改元咸安。
溫自廣陵將還姑孰,屯于白石。詣建康,諷褚太后,請廢帝立丞相會
稽王昱,并作令草呈。太后方在佛屋燒香,內侍啟云:“外有急奏!碧
出,倚戶視奏數行,乃道:“我本自疑此!敝涟氡阒,索筆益之:“未亡
人不幸罹此百憂,感念存沒,心焉如割!奔河(十五日,1月6日),溫
集百官于朝堂。廢立既曠代所無,莫有識其故典,百官震。溫亦色動,
不知所為。尚書左仆射王彪之知事不可止,乃謂溫道:“公阿衡皇家,當
倚傍先代!蹦嗣 稘h書·霍光傳》,禮度儀制,定于須臾。彪之朝服當
階,神彩毅然,曾無懼容,文武儀準,莫不取定,朝廷以此服之。于是宣
太后令,廢帝為東海王。以丞相、錄尚書事、會稽王昱統承皇極。百官入
太極前殿,溫使督護竺瑤、散騎侍郎劉亨收帝璽綬。帝著白釐單衣,步下
西堂,乘犢車出神武門,群臣拜辭,莫不歔欷。侍御史、殿中監將兵百人
衛送東海第。溫帥百官具乘輿法駕,迎會稽王于藩邸。是日,即皇帝位,
改元咸安。溫出自中堂,分兵屯衛。溫以腳疾,詔乘輿入殿。溫撰辭,欲
陳述廢立本意,帝引見,便泣下數十行,竟不能一言而出。
十二月,降封東海王為海西縣公。
大司馬桓溫奏:“廢放之人,屏之以遠,不可以臨黎元。東海王宜依
昌邑故事,筑第吳郡。”太后詔曰:“使為庶人,情有不忍,可特封王。”
溫又奏:“可封海西縣侯。”庚寅(二十六日,2月16日)封為海西縣公。
晉·咸安二年壬申(372)
正月,乙未朔(2月21日)。
七月,簡文帝崩,太子曜即位,是為孝武帝。
帝不豫,急召溫入輔,己未(廿八日,9月12日)立昌明為皇太子(年
10歲),是日,帝崩(年53歲)。太子即皇帝位,大赦。褚太后令,以帝
沖幼,加在諒厓,令溫依周公居攝故事。
晉·寧康元年癸酉(373)(前秦·建元九年)
正月,己丑朔(2月9日),大赦,改元寧康。
七月,桓溫卒,謝安以天子沖幼新喪元輔欲請崇德太后臨朝。王彪之
阻,謝安不従彪之之意。
八月,太后復臨朝攝政。王彪之、謝安共掌朝政。
十月,秦王堅遣師攻陷涪城,梓潼太守周飗降。
秦王堅使益州刺史王統、秘書監朱肜率師二萬出漢川,前禁將軍毛當,
鷹揚將軍徐成帥卒三萬出劍門,攻梁、益。梁州刺史楊亮率巴獠萬余拒之,
戰于青谷。亮兵敗,奔固西城。肜遂拔漢中。徐成攻劍閣,陷之。楊安攻
梓潼,梓潼太守周飗固守涪城,遣步騎數千送母、妻,自漢水趣江陵,朱
肜邀獲之,飗遂降于安。
十一月,秦取梁、益二州,邛、䴙、夜郎皆附秦。
楊安攻占梓潼、涪城,荊州刺史桓豁遣江夏相竺瑤救梁、益,瑤聞廣
漢太守趙長戰死,引兵退。益州刺史周仲孫勒兵拒朱肜于綿竹,聞毛當將
至成都,仲孫帥五千騎奔于南中。秦遂有梁、益二州地。邛、䴙、夜郎皆
附于秦。秦王堅以楊安為益州牧,鎮成都。毛當為梁州刺史,鎮漢中。姚
萇為寧州刺史,屯墊江。王統為南秦州刺史,鎮仇池。
秦王堅欲以周飗為尚書郎,飗道:“蒙晉厚恩,但老母見獲,失節于
此。母子獲全,秦之惠。雖公侯之貴,不以為榮,況郎官乎!”遂不仕。
每見堅,或箕踞而坐,呼為氐賊。嘗值元會,儀衛甚盛,堅問飗道:“晉
朝元會,與此何如?”飗攘袂厲聲道:“犬羊相聚,何敢比擬天朝!”秦人
以飗不遜,屢請殺之。堅待之彌厚。
周仲孫坐失守免官;笡_以冠軍將軍毛虎生為益州刺史,領建平太守,
并以其子球為梓潼太守。虎生與球伐秦,至巴西,以糧乏,退屯巴東。
是歲,有彗星出于尾箕,長十余丈,經太微,掃東井,自四月始,秋、
冬不滅。
晉·寧康二年甲戌(374)(前秦·建元十年)
正月,癸未朔(1月29日)。
五月,蜀人張育、楊光起兵擊秦,有眾二萬,遣使向晉朝廷請兵。秦
王堅遣鎮軍將軍鄧羌帥士五萬討之。益州刺史竺瑤、威遠將軍桓石虔帥眾
三萬攻墊江,姚萇兵敗,退屯五城(今中江),瑤、石虔屯巴東。張育自號
蜀王,與巴獠酋帥張重、尹萬萬余人進圍成都。
六月,張育改元黑龍。
七月,張育與張重等爭權,舉兵相攻,秦將楊安、鄧羌襲育,敗之,
育與楊光退屯綿竹。
閏七月,庚戌朔(8月24日)。
八月,鄧羌敗晉兵于涪西。
九月,楊安敗張重、尹萬于成都南,重死,斬首二萬三千級。鄧羌擊
張育、楊光于綿竹,皆斬之,益州復入于秦。
晉·寧康三年乙亥(375)(前秦·建元十一年)
正月,丁未朔(2月17日)。
十月,癸酉朔(11月10日),日食。
晉·太元元年丙子(376)(前秦·建元十二年)
正月,壬寅朔(2月7日);侍笤t歸政。甲辰(初三,2月9日),
大赦,改元太元。
十一月,丁酉朔(11月28日),日食。
晉·太元二年丁丑(377)(前秦·建元十三年)
正月,丙申朔(1月26日)。
閏三月,甲子朔(4月24日)。
晉·太元三年戊寅(378)(前秦·建元十四年)
正月,庚申朔(2月14日)。
晉·太元四年己卯(379)(前秦·建元十五年)
正月,甲寅朔(2月3日)。
閏十二月,己酉朔(1月24日)。
晉·太元五年庚辰(380)(前秦·建元十六年)
正月,戊寅朔(2月22日)。
晉·太元六年辛巳(381)(前秦·建元十七年)
正月,壬申朔(2月10日)。
六月,庚子朔(7月8日),日食。
晉·太元七年壬午(382)(前秦·建元十八年)
正月,丁卯朔(1月31日)。
八月,秦王堅以諫議大夫裴元略為巴西、梓潼二郡太守,使密具舟師,
以順流東下攻晉。
閏九月,癸巳(10月24日)。
晉·太元八年癸未(383)(前秦·建元十九年)
正月,辛卯朔(2月19日)。
五月,桓沖帥眾十萬伐秦,攻襄陽;遣前將軍劉波等攻沔北諸城;輔
國將軍楊亮攻蜀,拔五城,進攻涪城;鷹揚將軍郭銓攻武當。秦王堅遣征
南將軍鉅鹿公幰、冠軍將軍慕容垂等帥步騎五萬救襄陽;兗州刺史張崇救
武當;后將軍張蠔、步兵校尉姚萇救涪城。
七月,秦王堅大舉進攻,民每十丁遣一兵,其良家子年二十以下,有
材勇者,皆拜羽林郎。良家子至者三萬余騎,拜秦州主簿越盛之為少年都
統。
八月,秦王堅遣陽平公融督張蠔、慕容垂等步騎二十五萬為前鋒;以
兗州刺史姚萇為龍驤將軍、督益、梁州諸軍事。甲子(初八,9月20日)
堅師大軍發長安,戎卒六十余萬,騎二十七萬,旗鼓相望,前后千里。
朝廷以尚書仆射謝石為征虜將軍、征討大都督,以徐、兗二州刺史謝
玄為前鋒都督,與輔將軍謝琰,西中部將桓伊等眾共八萬拒之,使龍驤將
軍胡彬以水軍五千援壽陽。
是時秦兵既盛,都下震恐。謝玄入,問計于謝安,安夷然,答道:“已
別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復言,乃令張玄重請。安遂命駕出游山墅,
親朋畢集,與玄圍棋賭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懼,便為敵手而又不
勝。安遂游陟,至夜乃還。桓沖深以根本為憂,遣精銳三千入衛京師;謝
安固卻之,道:“朝廷處分已定,兵甲無闕,西藩宜留以為防!睕_對佐吏
嘆道:“謝安石有廟堂之量,不閑將略。今大敵垂至,方游談不暇,遣不
經事少年拒之,眾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
秦兵逼肥水而陳,晉兵不得渡。謝玄遣使謂陽平公融道:“君懸軍深
入,而置陳逼水,此乃持久之計,非欲速戰,若移陳少卻,使晉兵得渡,
以決勝負,不亦善乎!”秦諸將皆道:“我眾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
可以萬全!眻缘溃骸暗賲s,即使半渡,我以鐵騎蹙而殺之,蔑不勝
矣!”融亦以為然,遂麾兵使卻。秦兵遂退,不可復止。謝玄、謝琰、桓
伊等引兵渡水擊之。融馳騎略陳,欲以帥退者,馬倒,為晉兵所殺,秦兵
遂潰。玄等乘勝追擊,至于青崗;秦兵大敗,自相踏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其走者聞風聲鶴唳,皆以為晉兵且至,盡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饑凍,
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卻,朱序在陳后呼道:“秦兵敗矣!”眾遂大奔。序
因與張天錫、徐元喜皆來奔。獲秦王堅所乘云母車。復取壽陽,執秦淮南
太守郭褒。堅中流矢,單騎走至淮北,饑甚,民有進壺枿、豚髀者,堅食
之,賜帛十匹,綿十斤,辭道:“陛下厭苦安樂,自取危困。臣為陛下子,
陛下為臣父,安有子飼其父而求報乎!”弗顧而去。
晉·太元九年甲申(384)(前秦·建元二十年)
正月,乙酉朔(2月8日)。
五月,梁州刺史楊亮帥眾五萬伐蜀,遣巴西太守費統將水陸兵三萬為
前鋒。亮屯巴郡,秦益州刺史王廣遣巴西太守康回等拒之。
七月,秦康回數敗,退還成都。秦梓潼太守壘襲以涪城降。
十月,辛亥朔(10月31日),日食。
晉·太元十年乙酉(385)
正月,己卯朔(1月27日)。
四月,蜀郡太守攻拔成都,斬秦益州刺史李丕,復取益州。
閏五月,丁未朔(6月24日)。
晉·太元十一年丙戌(386)
正月,癸卯朔(2月11日)。
晉·太元十二年丁亥(387)
正月,戊戌朔(2月5日)。
晉·太元十三年戊子(388)
正月,壬辰朔(1月25日)。
閏正月,壬戌朔(2月24日)。
晉·太元十四年己丑(389)
正月,丙辰朔(2月12日)。
晉·太元十五年庚寅(390)
正月,庚戌朔(2月1日)。
閏十月,丙午朔(11月24日)。
晉·太元十六年辛卯(391)
正月,甲戌朔(2月20日)。
晉·太元十七年壬辰(392)
正月,己巳朔(2月10日)。
五月,丁卯朔(6月7日),日食。
晉·太元十八年癸巳(393)
正月,癸亥朔(1月29日)。
閏七月,庚寅朔(8月24日)。
晉·太元十九年甲午(394)
正月,丁亥朔(2月17日)。
晉·太元二十年乙未(395)
正月,辛己朔(2月6日)。
三月,庚辰朔(4月6日),日食。
七月,有長星見須女,至于哭星。
晉·太元二十一年丙申(396)
正月,丙子朔(1月27日)。
閏三月,甲辰朔(4月24日)。
九月,孝武帝崩,安帝德宗即位。
孝武帝嗜酒。流連內殿,醒日既少,外人罕得進見。張貴人寵冠后宮,
后宮皆畏之。庚申(二十日,11月6日),帝與后宴,妓樂盡侍,時貴人
年近三十,帝戲之道:“汝以年亦當廢矣,吾意更屬少者!辟F人潛怒,向
夕,帝醉,寢于清暑殿,貴人飖引宦者酒,散遣之,使婢以被蒙帝面,弒
之,重賂左右,云:“因魘暴崩!睍r太子厓弱,會稽王道子昏荒,遂不復
推問。王國寶夜扣禁門,欲入為遺詔,侍中王爽拒之道:“大行晏駕,皇
太子未至,敢入者斬!眹鴮毮酥。辛酉(二十一日,11月7日),太子德
宗即皇帝位。
晉·隆安元年丁酉(397)
正月,己亥朔(2月13日),改元隆安。是月,禿發烏孤自稱大都督、
大將軍、大單于、西平王,大赦,改元太初。治兵廣武,攻涼金城,克之。
涼王光遣將軍竇茍伐之,戰于街亭,涼兵大敗。
晉·隆安二年戊戌(398)
正月,甲午朔(2月3日)。
閏十一月,己未朔(12月25日)。
晉·隆安三年己亥(399)
正月,戊午朔(2月22日)。
十二月,涼王纂以叔征東將軍呂方鎮廣武。
晉·隆安四年庚子(400)
正月,壬子朔(2月11日)。
六月,庚辰朔(7月8日),日食。
九月,涼呂方降于秦,其民無主,廣武民三千余戶奔武威王利鹿孤。
十二月,戊寅(初二,1月2日),有星孛于天津。天津在九星橫河中,
一曰天漢,一曰天江;主四瀆津梁。
晉·隆安五年辛丑(401)
正月,丙午朔(1月30日)。
閏八月,癸卯朔(9月24日)。
晉·元興元年壬寅(402)
正月,庚午朔(2月18日)。是月改元元興。
三月,壬申(初四,4月21日)復隆安年號,桓玄篡尋改元大亨。又
改元永始。(按《通鑒》例,不與桓玄篡,迄義熙初皆不改元。)
晉·元興二年癸卯(403)
正月,乙丑朔(2月8日)。
四月,癸己朔(5月7日),日食。
十二月,庚寅朔(12月30日),桓玄筑壇于九井山北,壬辰(初三,1
月1日),桓玄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永始。辛亥(廿一日,1月20日),
桓玄遷晉帝于尋陽。
晉·元興三年甲辰(404)
正月,己未朔(1月28日)。
五月,屯騎校尉毛修之,誘桓玄入蜀。寧州刺史毛璠卒于官,毛璩使
其兄孫祐之及參軍費恬率數百人送璠喪歸江陵。遇桓玄于枚回洲。祐之、
恬擊玄,矢下如雨,玄嬖人丁仙期、萬蓋等以身蔽玄,皆死。益州督護馮
遷抽刀,前欲擊玄,玄拔頭上玉導與之,道:“汝何人?敢殺天子!边w道:
“我殺天子之賊!彼鞌刂S謹鼗甘怠⒒笌f、庾抃之,執桓升送江陵,
斬于市。
閏五月,丁亥朔(6月24日)。
晉·義熙元年乙巳(405)
正月,癸未朔(2月15日)。戊戌(十六日,3月2日),大赦,改元義
熙,惟桓氏不赦。
二月,譙縱稱成都王,蜀中亂。
初,毛璩聞桓振陷江陵,帥眾三萬順流東下,將討之。使其弟西夷校
尉瑾、蜀郡太守瑗出外水,參軍譙縱(巴西人)、侯暉出涪水。蜀人不樂遠
征,暉至五城水口(今三臺潼川鎮)與陽昧(巴西人)謀作亂?v為人和謹,
蜀人愛之,暉與昧共逼縱為主?v以為不可,走投于水。引出,以兵逼縱
登輿?v又投地叩頭,固辭。暉縛縱于輿。還,襲毛瑾于涪城,殺之。推
縱為梁、秦二州刺史。璩至略城,聞變,奔還成都,遣參軍王瓊將兵討之。
為縱弟明子所敗,死者什八九。益州營戶李騰開城納縱兵,殺璩及其弟瑗,
滅其家?v稱成都王,以従弟洪為益州刺史,以明子為巴州刺史,屯白帝。
于是蜀大亂,漢中空虛,氐王楊盛遣其兄子平南將軍撫據之。
三月,甲午(十三日,4月27日),帝至建康,百官詣闕請罪,詔令
復職。以瑯邪王德文為大司馬,武陵王遵為太保,劉裕為侍中、車騎將軍、
都督中外諸軍事,徐、青二州刺史如故。
六月,秦隴西公碩德攻仇池,屢破楊盛兵;將軍斂俱攻漢中,拔成固,
徙流三千余家于關中。
七月,楊盛請降于秦。秦以盛為都督益、寧二州諸軍事、征南大將軍、
益州牧。
晉·義熙二年丙午(406)
正月,丁丑朔(2月4日)。
八月,劉裕遣龍驤將軍毛修之將兵與司馬榮期、文處茂、時延祖共討
之。修之至宕渠,榮期為其參軍楊承祖所殺,承祖自稱巴州刺史,修之退
還白帝。
十月,梁州刺史劉稚反,劉毅遣將討擒之。
晉·義熙三年丁未(407)(后秦·弘始九年)
正月,壬申朔(1月25日)。
閏二月,辛未朔(3月25日)。
七月,戊戌朔(8月19日),日食。
八月,劉裕表襄城太守劉教宣帥眾五千伐蜀。
九月,譙縱稱藩于秦。
晉·義熙四年戊申(408)(后秦·弘始十年)
正月,丙申朔(2月13日)。
晉·義熙五年己酉(409)(后秦·弘始十一年)
正月,庚寅朔(2月1日)。是月,秦王興遣使冊拜譙縱為大都督、相
國、蜀王,加九錫,承制封拜,悉如王者之儀。
閏十月,乙酉朔(11月23日)。
晉·義熙六年庚戌(410)(后秦·弘始十二年)
正月,甲寅朔(2月20日)。
晉·義熙七年辛亥(411)(后秦·弘始十三年)
正月,戊申朔(2月9日)。
晉·義熙八年壬子(412)(后秦·弘始十四年)
正月,癸卯朔(1月30日)。
閏六月,庚子朔(7月25日)。
十二月,太尉劉裕謀伐蜀,擇帥而難其人。以西陽太守朱齡石既有武
干,又練吏職,欲用。眾則以其資名尚輕,難當重任,裕不従。乃以齡石
為益州刺史,帥寧朔將軍臧熹、河間太守蒯恩、下邳太守劉鐘等伐蜀,分
大軍二萬人以配之。熹乃裕之妻弟,位在齡石之右,亦隸之。
裕與齡石密謀進取,道:“劉敬宣往年出黃虎,無功而退。賊謂我今
應従外水往,而料我當出其不意猶従內水來。如此,必以重兵守涪城在以
備內道。若向黃虎正墮其計。今以大眾自外水取成都,疑兵出內水,此制
敵之奇!倍鴳]此聲先馳,賊審虛實。另有函書封付齡石,署函邊曰:“至
白帝乃開。”諸軍雖進,未至處分所由。毛修之固請行,裕恐修之至蜀,
必多所誅殺,土人與毛氏有嫌,亦當以死自固,不許。
晉·義熙九年癸丑(413)(后秦·弘始十五年)
正月,丁卯朔(2月17日)。
三月,并省流寓郡縣。
太尉劉裕上表曰:“大司馬溫以‘民無定本,傷治為深’《庚戌》土斷
以一其業。于時財阜國豐,實由于此。自茲迄今,漸用頹弛,請申前制。”
于是依界土斷,并省流寓郡縣。
七月,朱齡石討平譙縱。
朱齡石等至白帝發函書,曰:“眾軍悉従外水取成都,臧熹従中水取
廣漢,老弱乘高艦十余,従內水向黃虎。”諸軍按書倍道兼行。譙縱果命
譙道福以重兵鎮涪城,以備內水。齡石至平模,去成都二百里,縱遣秦州
刺史侯暉、尚書仆射譙詵帥眾萬余人屯平模,夾岸筑城以拒。齡石謂劉鐘
道:“今天時盛熱,而賊嚴兵固險,攻之未必可拔,祗增疲困且養銳息兵
以伺其隙,何如?”鐘道:“不然,前揚聲言大眾向內水,譙道福不敢舍涪
城。今重軍猝至,出其不意,侯暉之徒已破膽,賊阻兵守險,是其懼不敢
戰。因其兇懼,盡銳攻之,其勢必克?似侥V,自可鼓行而進,成都
必不能守。若緩兵相守,彼將知人虛實。涪軍復來,并力拒我,人情既安,
良將又集,此求戰不獲,軍食無資,二萬余人盡為蜀子虜!饼g石従之。
諸將以水北城地險兵多,欲先攻其南城,齡石道:“今屠南城,不足以破
北,若盡銳以拔北城,則南城不麾自散!饼g石帥諸軍急攻北城,克之,
斬侯暉、譙詵,引兵回取南城,南城自潰。齡石舍船進。譙縱大將譙撫之
屯牛脾,譙小茍塞打鼻,臧熹擊斬撫之,小茍聞之潰,于是縱諸營屯,望
風相次奔潰。戊辰(初五,8月17日)譙縱棄成都遁,尚書令馬耽封府庫
以待晉師。壬申(初九,8月21日)齡石入成都,誅縱同祖之親,余皆按
堵,使其復業?v出成都,先辭墓,其女道:“走必不免,祗取辱。等死
于先人之墓可也。”縱不従,譙道福聞平模不守,自涪引兵入赴,縱往投
之。道福見縱,怒道:“大丈夫有如此功業而棄之,將安歸,人誰不死,
何卻之甚!币蛲犊v以劍,中其馬鞍?v乃自縊死,巴西人王志斬其首以
送齡石。道福謂其眾道:“蜀之存亡,實系于我,不在譙王,今我在,猶
足一戰!北娊栽S諾。道福盡散金帛,以賜眾,眾受之而走。道福遁于獠
中,巴民杜瑾執送之,斬于軍門。齡石徙馬耽于越矰,耽謂其徒道:“朱
侯不送我京師,欲滅口,吾必不免。”乃盥洗而臥,引繩而死。須臾,齡
石使至,戮其尸。詔以齡石進監梁、秦二州六郡諸軍事,賜爵豐城縣侯。
晉·義熙十年甲寅(414)
正月,辛酉朔(2月6日)。
九月,丁巳朔(9月30日),日食。
晉·義熙十一年乙卯(415)
正月,乙卯朔(1月26日)。
閏三月,甲申朔(4月25日)。
七月,辛亥晦(9月19日),日食。
晉·義熙十二年丙辰(416)
正月,己卯朔(2月14日)。
晉·義熙十三年丁巳(417)
正月,甲戌朔(2月13日),日食。
閏十二月,戊辰朔(1月23日)。
晉·義熙十四年戊午(418)
正月,丁酉朔(2月21日)。
十二月,彗星出天津,入太微,經北斗,絡紫微,八十余日乃滅。
宋公劉裕以《讖》云:“昌明之后尚有二帝”,乃使中書侍郎王韶之與
帝左右密謀鴆帝而立瑯邪王德文。德文常在帝左右,飲食寢處,未嘗暫離。
韶之伺之經時,不得間。會德文有疾,出居于外。戊寅(十七日,1月28
日),韶之以散衣縊帝于東堂(年37年)。宋公劉裕因稱遺詔,奉德文即皇
帝位。大赦。
晉·元熙元年己未(419)
正月,壬辰朔(2月11日),改元元熙。甲午(初三,2月13日),宋
公入朝,進爵為王,固辭。七月,始受進爵之命。
十一月,丁亥朔(12月3日),日食。
|
|
 |
拉
|
 |
|
|
版權所有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國學網站,版權專有;引用轉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