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諸葛憶兵  著

 第四節 相權短暫的萎縮

    宋代相權確實曾經一度萎縮,但這是個別皇帝不遵循規章制度、過分攬權的短期行為,在宋代并不具典型意義。這種情況發生在宋太宗掌政的前期,是在特殊歷史背景下形成的特殊情形。

    1、太宗登基的特殊背景。

    太祖與太宗之間的權力交替,有許多不明不白的神秘之處,后人從中嗅到了宮廷政變的可疑氣味。這一次政權更替,破壞了已成習慣的“父終子代”的繼承法,而代之以“兄終弟代”的方式。這樣的皇位繼承方式,據說是太祖和太宗的母親杜太后臨終前的遺命。太后意識到趙宋代周的原因是“柴氏以幼兒主天下,群心不附”,所以告戒太祖說:“汝后當傳位汝弟”,且說:“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太祖當場聽從了母親的告戒(《長編》卷2)。且由趙普寫成誓書,藏之金匱。有關這段“金匱之盟”故事的真實性,歷代都沒有人懷疑,近代史學家張蔭麟則對此提出質疑,認為其中有五大破綻,斷其為偽造。

    宋太宗要用編造謊言的方式來證實自己入繼大統的合法性,已經可以隱約看出這一次皇位交替的不可告人之處。開寶九年(976)太祖去世時,太宗已經38歲,太祖次子德昭也已經25歲,第四子德芳已18歲,太祖就是傳位于子,也稱得上是“立長君”。據說,太祖臨終,“夜召晉王(太宗),屬以后事,左右皆不得聞。但遙見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若有所遜避之狀。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聲謂晉王曰:‘好為之。’”(《長編》卷17)《長編》中的這一段是根據文瑩的《湘山野錄》載入,當時的《實錄》與《正史》皆避而不談。后人則懷疑其中有政變的陰謀,以“燭影斧聲”指太宗殺兄奪位。況且,太祖皇后宋氏則曾試圖讓德芳承繼皇位,只是發現太宗已經搶先一步后,才特別凄慘地說:“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長編》卷17)太祖十月去世,太宗登基后,于當年十二月便改元為太平興國,《長編》卷17稱太宗“以親政逾月,特與天下更始,非故事也。”種種情形,使得太宗的皇位承繼籠上了一團濃濃的疑霧。

    2、太宗的疑忌心態。

    太宗以不明不白的手段奪得皇位后,疑忌之心特重,對他人時時戒備,不惜采取殘酷打擊的手段。太平興國四年(979)八月,逼死侄子德昭;太平興國七年(982)四月,以謀反罪一貶再貶皇弟廷美,并將其逼死在貶所;又因此逼瘋兒子元佐。這一系列慘不忍睹的骨肉相殘的情景,在皇位承繼相對平穩的宋代是十分罕見的。直到晚年,對自己親手確定的皇太子,依然猜疑重重,對寇準說:“四海心屬太子,欲置我何地?”(《長編》卷38)

    對自己的親生兒子都信不過,對待二府大臣更是如此。太宗其實沒有信任過一位二府大臣,認為他們無非都是依附皇權、貪慕榮華富貴的自私之徒。同知樞密院事劉昌言罷,太宗就認為他應該是為失去榮華富貴而“啼泣”不已;宰相呂蒙正罷,太宗又“想其目穿望復位矣”。錢若水曾當面駁斥太宗,認為當時“不求榮爵者甚多”,劉昌言、呂蒙正即使罷二府職,也不至于如此卑污可憐(詳見《長編》卷41)①。正是因為對大臣的品質有這種極其輕蔑的認識,太宗就不會放心地將權力交給臣下。所以,右補闕田錫批評太宗對待宰相是“置之為具臣,而疑之若眾人”(《長編》卷25)

    3、相權的萎縮。

    太宗在位期間,由于過分的猜忌心理作怪,對臣下一概不放心,大權獨攬,事無巨細,皆喜歡插手過問,其勤政發奮,在兩宋帝王中實屬罕見。太宗自稱“朕自君臨,未嘗一日不雞鳴而起,聽四方之政,至于百司庶務,雖細微者,朕亦常與詢訪,所以周知利害,深究安危之理”。又說:“有司常職,米鹽細事,朕亦不憚勞苦,并躬親裁斷。”(《長編》卷38)這一切并不是太宗的自我夸大之辭。在軍事方面,因為對將帥的猜疑,邊塞作戰時太宗喜歡親授前敵指揮員以陣圖。太宗年間,是宋朝對周邊民族之軍事勢力由優勢轉為劣勢的關鍵時期,王禹偁認為主要原因在于“所蓄之兵冗而不盡銳,所用之將眾而不自專故也”(《長編》卷42),即太宗對將帥的不信任是宋朝軍事勢力由盛轉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民政方面,或“上躬親聽斷,京城諸司獄有疑者,多臨決之”(《長編》卷22);國家財用也“孜孜庶務,或親為裁斷”(《長編》卷34)。行政方面,則“親選多士,殆忘饑渴,召見臨問,以觀其材,拔而用之”(《長編》卷24)。太平興國六年(981)九月,置差遣院以分中書用人權,“詔應京朝官除兩省、御史臺自少卿監以下奉使從政于外受代而歸者”,“考校勞績,品量材器,以中書所下闕員,類能擬定,引對而授之”,原來“除授皆出中書”,“至是,與朝官悉差遣院主之”。(均見《長編》卷22)淳化二年(991)八月,置審刑院以分中書司法權,“凡獄具上奏者,先由審刑院印訖,以付大理寺、刑部斷復以聞,乃下審刑院詳議,中復裁決訖,以付中書”(《長編》卷32)。

    太宗如此作為,部分相權或被收歸皇帝所有,或被新設的機構所分割,相權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損害。宰相呂蒙正對太宗說:“今陛下躬決萬幾,臣下止于奉行圣旨”(《長編》卷36),實際情況也大致如此。太宗喜歡用才能相對平庸、阿順聽話者為相,如宰相李昉,太宗評價說:“自知才微任重,無所彌綸,但憂愧而已”(《長編》卷39)。太宗自己也責怪二府大臣“競為循默,曾不為朕言事”(《長編》卷34),但太宗就沒有反思一下現狀如此的根本原因何在。太宗在位期間,是宋代相權最為萎縮的時期。

    宋代與此類似的還有神宗朝。神宗是一個極想有所作為的皇帝,個性鮮明,有相當的才能和開拓意識。神宗開始時完全信賴王安石,自王安石第二次罷相去職,神宗越來越難以相信臣下,逐漸獨攬朝綱。元豐改制,神宗規定三省輪班奏對,以便自己一手統領。《長編》卷288稱:“上臨御日久,群臣畏上威嚴,莫敢進規。”當時的宰輔們,也多阿順神宗旨意,王安禮說:“吾儕今日曰:‘誠如圣諭’,明日曰:‘圣學非臣所及’,安得不謂之小人。”(《長編》卷336)如此以來,朝廷越來越缺乏真正的人才,神宗也“有無人材之嘆”(《長編》卷338)。這是宋代相權的又一度萎縮,只是時間與太宗朝相比,更為短暫。

    宋代的這兩次相權萎縮,原因錯綜復雜,與皇帝的登基背景、個性、才能、志向等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后人討論的設置差遣機構以分宰相權力的作為,許多也發生在這些時期。這是值得注意的特殊現象,但也不能以偏概全,將短期行為擴張為普遍行為,以至對宋代宰相的職權產生不應有的誤解。太宗朝相權之萎縮大約持續二十余年,神宗朝則不到十年,二者相加,亦不過三十年左右。在認識到宋代曾經有過的相權之短期萎縮的現象之同時,也不應該以這短期現象去衡量其它的年月。

                    

 

     

                                                                                          

 

返回

版權所有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制作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恰县| 大竹县| 上思县| 辽源市| 定兴县| 华安县| 松溪县| 集安市| 江安县| 达州市| 昭觉县| 辽宁省| 咸阳市| 桐城市| 龙州县| 乳源| 济宁市| 县级市| 自治县| 达日县| 宜兴市| 陈巴尔虎旗| 龙井市| 昌吉市| 凤冈县| 建瓯市| 泉州市| 襄垣县| 威信县| 东兴市| 山西省| 吐鲁番市| 文化| 富阳市| 田阳县| 绵竹市| 三门峡市| 大丰市| 灵璧县| 南靖县| 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