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1-3冊) 第一冊(先秦漢魏六朝時期)饒東原、曾熾海主編,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
87年8月出版,大32開,325頁,265千字。
參加本冊執筆的有曾熾海(鄭州大學)、趙從仁(同上)、佘斯大(華中師大)
、饒東原、葉幼原、李生龍(湖南師大)、萬光治(四川師大)同志。
第二冊(唐宋時期)彭丙成主編,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32開,361
頁。
參加本冊執筆的有彭丙成(湖南師大)、王文才、張昌余、鄧元煊(四川師大)
、貝遠辰(湖南師大)、李維新(鄭州大學)、朱宗堯、譚邦和(華中師大)同志
。
第三冊(元明清時期)黃鈞、黃清泉主編,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年5
月出版,大32開427頁,352.8千字,。
參加本冊執筆的有黃鈞(湖南師大)、蔣松源(華中師大)、徐安懷(四川師
大)、毛德富(鄭州大學),黃清泉(華中師大)同志。
這部史書為高等學校中文函授教材,由八校合編。共分三冊,第一冊分三編,
十七章,六十八節;第二冊分二編,二十章,八十五節;第三冊分四編,二十四章
,八十九節。全書構成從先秦到近代文學發展的完整體系。各冊的編、章安排基本
上以時代先后為序,除近代部分外,其余各編按封建王朝順序劃分。每編前有一“
概說”,簡要介紹該時期社會和文學概況。編下所分章節,除按時間先后外,也適
當考慮到文體的區別。對于文學發展中的重要思潮、流派和作家、作品都列為專章
或專節,以便集中闡明各類文學自身的特點及其承傳關系,進而探討本階段文學發
展的規律。作為高等學校中文專業函授教材,它的主要特點在于:一、突出師范性
特點,提供資料比其它文學史豐富,比較強調基礎知識,所聯系的篇目盡可能滿足
中學教師及師大學生的需要。二、強調函授特點,由于函授學生面授時間較少,故
以論述的問題都必須講透,力爭做到能夠無師自通。三、對作家作品的分析能注意
緊密結合其特點。如《水滸傳》思想內容突出“農民起義的悲劇”,《紅樓夢》的
藝術成就則突出此書“對傳統寫法的打破”等。并把這些列入節的標題。
目次:
第一編 先秦文學:概說,一、上古文學,二、《詩經》,三、歷史散文,四
、諸子散文,五、屈原與楚辭。
第二編 秦漢文學:概說,一、漢代賦體文學,二、《史記》、《漢書》,三
、漢代樂府民歌,四、漢代文人五言詩。
第三編 魏晉南北朝文學:概說,一、建安詩歌,二、正始、西晉文學,三、
陶淵明,四、南北朝詩歌,五、南北朝樂府民歌,六、駢文、散文和辭賦,七、小
說,八、文學批評。后記。
第四編 隋唐五代文學:概說,一、風氣漸變的隋及初唐詩壇,二、百花齊放
的盛唐詩壇,三、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四、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五、
不斷開拓的中唐詩壇,六、新樂府運動和白居易,七、秋菊晚香的晚唐詩壇,八、
古文運動和韓、柳等人的散文,九、唐代傳奇和敦煌變文,一○、唐五代詞。
第五編 宋代文學:概說,一、北宋的詩文革新運動,二、北宋中期的詞,三
、蘇軾,四、北宋后期的詩詞,五、南宋前期文學,六、愛國詩人陸游,七、愛國
詞人辛棄疾,八、南宋后期詩詞,九、話本,一○、金代文學。后記。
第六編 元代文學:概說,一、元雜劇的勃興,二、關漢卿,三、《西廂記》,
四、元雜劇其他作家與作品,五、南戲的興起及《琵琶記》,六、元代散曲,七、
元代詩文。
第七編 明代文學:概說,一、《三國演義》,二、《水滸傳》,三、明代戲
劇,四、湯顯祖與《牡丹亭》,五、《西游記》,六、《金瓶梅》和明代中后期的
小說,七、明代詩文和散曲。
第八編 清初至清中葉的文學:概說,一、清初至清中葉的戲劇,二、《長生
殿》,三、《桃花扇》,四、《聊齋志異》,五、《儒林外史》,六、《紅樓夢》,
七、清初至清中葉的詩文。
第九編 近代文學─晚清至“五四”時期的文學:概說,一、近代詩文,二、
近代小說,三、近代戲曲。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