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探索 1986年2月出版,大32開,194頁。
本書共分十六章,每章又分若干節。是一本有別于其它文學史的專著。一般文
學史,大都介紹作者生平與作品內容,或在闡釋作品帶有權威性,或在批評作品時
帶有判官面孔,更有偏執著某一種文學“史觀”及批評流派演化文學史,而本書作
者單純從作品本身出發,以創作心理,文學鑒賞、文學批評三者合一的角度,寫出
各時期代表作家是在什么樣的心理因素以及外在環境下,得到了什么樣的推動創作
的動力,將作品寫出來,并盡量縮短作品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有助于現在與未來的
寫作。全書始于中國文學的開端,結束于明清長篇章回小說。
目次
一、前言
二、中國文學的開端(詩經──其所代表的時代與編纂的時代,詩經的內涵,詩經的形式,詩經的寫實主義與人本主義,散文的開端──尚書)
三
、文學意境的開拓──從寫實主義到浪漫主義(屈原的生與死──文學家的人生追尋,楚辭是什么,離騷及其他,宋玉及其作品,浪漫主義)
四、百家爭鳴之際(
中國思想的大奔放時代,散文的成長,散文的發展,寓言的發生,神話領域的開拓,
于文學的影響)
五、千古絕唱的史記(司馬遷的文筆、思想、人物刻畫,布局,
司馬遷的藝術)
六、漢朝詩歌透視(樂府民歌──歌謠一大寶典,古詩成熟樣本,
漢朝詩歌的承先啟后)
七、泛論漢朝文學(漢朝的散文,時代走向的產物──漢
賦,辭賦大家,文學批評的初展,政論文字與政論家,唯美主義與浪漫主義)
八
、文學獨立運動成立(文學家的覺醒,魏晉詩人與老莊思想,竹林七賢與清談面貌,
世界性的文學家陶淵明,“文學”確立)
九、小說的登場(意識凝結的表現──
情緒,人間模式的鬼,南方產物,娛樂創作,中國小說史的開始展)
一○、本格
化批評之頁開啟(批評的巨掌──劉勰精神,開啟“詩”的欣賞心扉,西方“批評”
與中國傳統之間,不是判 決,非可霸式)
一一、南朝文學的光輝(純形式主義
的雕琢與造作,聲韻發現──唐詩的準備期,民歌、情愛、輕艷、宮體詩,同一時
期的北朝民歌,從文學的唯美到完善)
一二、唐詩的魅力(中國文學遺產的瑰寶,
三大巨臂──李白、杜甫、白居易,兩位奇才──李商隱,李賀,詞的發生,目迷
五色,空前絕后)
一三、民間文學起自唐朝(唐朝的社會,唐人傳奇的文學評價,唐朝變文,韓愈倡導的古文運動)
一四、宋詞價值的評估(詞的成熟走向,幾乎落入同一窠臼的所謂宋詞,可喜是宋詩)
一五、戲曲的盛景(戲曲演進的方向,
吳漢卿的藝術,王實甫的藝術,明清戲曲,元曲興盛的原因)
一六、中國長篇章
回小說的理念世界(章回小說的先聲,《三國演義》,《水滸傳》,《金瓶梅》,
《紅樓夢》,長篇小說的演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