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話(上中下冊)
1978年2月上冊四版,中、下冊三版,32開
。 本書共分上中下三冊,上冊從遠古到南北朝,中冊從隋唐到兩宋,下冊從元明
清到近代;凡十六章,七十八節,每節又分若干目詳細地論述了本節的內容。
目次:(略去節以下細目近七千五百字)
一、周秦兩代的文學(原始世界的交響樂──古代文學的萌芽,孔子和他的奇
夢──詩經的誕生,中國第一才子──莊周及其文學業績,雄辯家孟軻──周秦時
代的散文,屈原的悲劇生涯──古代詩體的變革)
二、兩漢文壇風貌(賈長沙的
痛哭──漢賦的長成,司馬琴挑──漢賦的黃金時代,東方朔的奇才──文學風格
的新創建,太史公的悲憤──歷史與文學的結合,班氏父子的繁華夢──東漢文學
的新發展,蔡家父女的哀愁──古體詩的成型)
三、三國時代的文學(謎一樣的
曹植──詩壇上的新風格,“建安七子”的風華──新思潮的勝利,諸葛亮的文采
風流──古代散文的成熟,“竹林七賢”的狂笑──文壇上的低氣壓)
四、東西
兩晉的文風(文壇上的美男子──太康文學的特色,英雄與術士──文學上的兩大
傾向,王羲之的豪情──小品文的興起,陶淵明的幻想──中古詩壇的新變化)
五、南北朝的文學(中國兩大史詩──樂府詩的繁榮,謝靈運的膽色──詩壇的新
路,天文詩人與自然歌手──文學上的深入探索,“竟陵八友”的風云得志──文
學作風的大轉變,“沈郎消瘦”及其他──文藝批評的發達,昭明太子的成就──
古代文學的總結)
六、隋唐文學的演化(迷樓中的秘密──變化不定的隋代文風,王勃的鋒芒─
─“初唐四杰”及其成就,陳子昂的成名──復古思潮的抬頭,韓愈的傲骨──古
文運動的興起,柳宗元的長期苦悶──文學風格的形成)
七、唐詩的全盛期(李
白的狂才──抒情詩的新發展,憂國傷時的杜甫──社會詩的大豐收,王維筆下的
神韻──田園詩的新境界,王昌齡的慘死──邊塞詩人的崛起)
八、唐詩的多面
發展(白居易的銜冤──唐詩的通俗化與社會化,元稹的薄幸與多情──為人生而
藝術的高潮,賈島的生平奇遇──技巧上的新追求,李賀的鬼才──唐代詩風的奇
變,杜牧的放誕風流──晚唐詩壇的新面貌,撲朔迷離的李商隱──唐詩發展的總
結)
九、新形式的誕生(美人狂想曲──唐代傳奇小說的繁榮,“花間派”的才
子──五代詞的興起,李后主的私情──詞體的成熟)
一○、宋代文壇新貌(歐
陽修的二重風格──宋代的古文運動,王安石的嫁媳──時代與文學的交融,蘇氏
父子的天才──文學風格的多樣化,西昆派與江西派──宋詩的變化與發展)
一
一、宋詞的鼎盛(奉旨填詞的柳永──詞體的演變,周邦彥與李師師──文學與音
樂的結合,李清照的身世悲歡──轉形期的詞壇風格,辛棄疾的英雄氣質──南宋
詞風的變化,愛國詩人陸游──民族危機下的文學,姜白石的才華──南宋詞壇的
新面目)
一二、元明兩代的正統文學(“三日新婦”的糾紛──元代正統文學的消沉,
劉伯溫的離奇中毒──明代文學的新局面,轟動一時的七子內哄──復古思潮的泛
濫,歸有光的生平奮斗──反對復古的抗爭,袁家兄弟的貢獻──從公安派到竟陵
派)
一三、小說與戲劇的成長(“逼上梁山”與“桃園結義”──長篇小說的興
起,《三言》和《二拍》──短篇小說的發達,《西廂記》的誕生──元劇的抬頭,
新形式的新成就──元曲四大家,湯顯祖和他的《牡丹亭》──明代傳奇劇的改進)
一四、清代的小說與戲劇(《紅樓夢》的秘密──古典小說的新高峰,吳敬梓的
辛辣諷刺──清代小說的社會性,《鏡花緣》中的奇想──清代小說的新天地,談
狐說鬼的《聊齋志異》──小說與正統文學的結合,名震世界的《湖上笠翁》──
清代戲劇的繁榮,《長生殿》的風波──戲劇活動的擴大,驚心動魄的《桃花扇》
──清代戲劇的演變)
一五、清代的詩與散文(秦淮河上的風情──清初的散文,
吳季子的冤獄──清代的詞風,“神韻派”與“性靈派”──清代詩壇的變化,金
圣嘆的哭廟──文學批評的新發展,死里逃生的方苞──桐城文派的興衰)
一六
、清末與近代的文學(黃遵憲的新思想──清末的文壇形勢,三大奇人──晚清的
翻譯文學,梁啟超的鋒芒──新文體的誕生,荊生的荒唐夢──現代新文學的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