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易生,蔣凡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4月出版,大32開,655頁,425
千字,定價9.65元。北京大學圖書館藏I206.2/126。
本書是王運熙,顧易生教授主編的《中國文學批評通史》的第一分卷。全書共分二編,十二章,凡十九節。作者力圖從多角度、多層次的對先秦兩漢時期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進行研究,對這兩個時期習見的材料進一步重新認識,致力于探索未辟的蹊徑。在考察文論史料中,務求理解其基本涵義,試同其時代和論者的哲理等思潮作有機聯系,揭示它們的歷史地位和淵深流長,比較全面地描繪出先秦兩漢文學批評的特殊精神風貌。
目次:
第一編
先秦文學批評:一、緒論,二、《詩經》《尚書》《國語》《左傳》中所反映的文學觀念,三、儒家的文學思想(孔子(附《易傳》),孟子,荀子),四,道家的文學思想(老子,莊子),五、墨家的文學思想,六、法家的文學思想(商鞅,韓非),七、屈原(附宋玉)的文學思想,八、呂不韋《呂氏春秋》(附李斯、嬴政)的文學思想及其他。
第二編
兩漢文學批評、一、緒論,二、西漢中期以前的文論發展《禮記.
樂記》及其他,《毛詩序》及三家詩論,《淮南子》及劉安,董仲舒,司馬遷,三、兩漢之交的文論演變(劉向(附劉歆),揚雄,桓譚,王充,班固),四、兩漢文論的尾聲(王逸,鄭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