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中文系1957級文學級學生集體編著,上海文藝出版社1960年5
月出版
大32開,545頁,351千字,定價(精裝本)2.40元,(平裝本)1.80元。北京圖
書館藏820.98/945-3。
本書分四編:第一編“五四”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文藝思想斗爭;第二
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文藝思想斗爭;第三編抗日戰(zhàn)爭前期的文藝思想斗爭
第四編抗戰(zhàn)后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文藝思想斗爭。每編之下還分有若干章節(jié)。
目次:
前言。導論。
第一編 “五四”、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文藝思想斗爭1917-1927
:
緒論,
一、馬克思主義推動了文學革命運動,
二、對封建復古主義的斗爭,
三、對胡適及其他反動文藝觀點的斗爭,
四、黨給新文學指出新的方向。
第二編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文藝思想斗爭1927-1937:
緒論,
一、 關于革命文學的論爭,
二、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
三、對“新月派”的斗爭,
四、對“民族主義文學”的斗爭,
五、對“自由人”“第三種人”的斗爭,
六、對“幫閑文學”及其他反動文藝的斗爭,
七、文藝大眾化運動和大眾語運動,
八、毛澤東同志指明了蘇區(qū)文藝運動的方向,
九、文藝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與國防文學運動。
第三編
抗日戰(zhàn)爭前期的文藝思想斗爭1937-1942:
緒論,
一、
大眾化與民族形式問題的論爭,
二、抗戰(zhàn)前期對反動文藝的斗爭,
三、對漢奸文藝的斗爭,小結。
第四編
抗戰(zhàn)后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文藝思想斗爭1942-1949:
緒論,
一、
馬克思列寧主義文藝理論的新發(fā)展──《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二、“延安文藝座談會”前后的文藝思想斗爭,
三、對胡風集團“主觀論”的斗爭,
四、對其他反動文藝思想的斗爭,
五、馮雪峰的反黨活動和修正主義文藝觀點,小結。
結束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