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戲
華佗
五禽戲是一種中國傳統的健身方法,又稱“五禽操”、“五禽氣功”、“百步汗戲”等,據說是東漢名醫華佗精心研究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生活習性,經過象形取義、仿生超越的提煉,結合傳統中醫學的治病與養生原理編制而成。每戲分兩個動作,分別為:虎舉、虎撲;鹿抵、鹿奔;熊運、熊晃;猿提、猿摘;鳥伸、鳥飛。每種動作都是左右對稱地各做一次,配合氣息調理,剛柔相濟,形神合一,體現了中華哲學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記載 “五禽戲”名目的是南北朝陶弘景的《養性延命錄》。
華佗,東漢末醫學家,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人,他與董奉、張仲景被并稱為“建安三神醫”,《后漢書》和《三國志》均為他專門立傳。
五禽戲作為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也是流傳時間最長的健身方法之一,其健身效果被歷代養生家稱贊,據傳華佗的徒弟吳普因長年運用此法鍛煉而達到百歲高齡。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五禽戲不僅使人體的肌肉和關節得以舒展,而且有益于提高肺與心臟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肌排血能力,促進組織器官的正常發育,從而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同時,作為我國最早的具有完整功法的仿生醫療健身體操,五禽戲對后世的導引、八段錦,乃至氣功、武術有一定影響。
來源:國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