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湖十局
圍棋是起源于我國古代的一種棋類智力游戲,據傳為堯所造。下圍棋要用到一張縱橫各十九路的棋盤和黑白二色的棋子,游戲規則雖然簡單,但卻變化莫測,復雜深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有清一代,圍棋發展空前繁榮,此時流派紛呈,名家輩出,涌現出一大批棋藝水平出眾的高手。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一代圍棋大師范西屏生于浙江海寧。翌年,另一位后來與之爭鋒的高手–施襄夏–也同樣在海寧降生,誰也沒有想到,這兩位同鄉在后來的清代棋壇縱橫馳騁40年,將清代棋藝推向了一個至高點,二人雙雙被尊為棋圣,是中國古代圍棋的兩座高峰。
當湖,又名拓湖,即浙江平湖的別稱。乾隆四年(1739),浙江平湖世家張永年聘請范西屏和施襄夏到家中教棋,應張家的請求,進行了十局對抗比賽,這就是圍棋史上著名的“當湖十局”。明、清之際的對局習慣,高手相約,一般以十局棋為一輪,凈勝局每領先四局者,交手棋份即提高一格。當年范西屏31歲,施襄夏30歲,兩人青春年華,棋風迥異,棋藝正處于巔峰之際,所以他們之間的角逐,嘔心瀝血,施展平生絕技,棋下得出神入化,可以說是他們一生中最精妙的杰作,也是我國古代對局中登峰造極之局。
來源:國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