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戰而驅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武圣孫武
此語出自《孫子兵法》中“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驅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百戰百勝并不是最完善的用兵策略,不交戰而能使敵人降伏,才是最好的計謀。
不難看出孫子的意思,就是盡可能以最小的代價,去取得最大的成功。這個理論不僅適用于諸侯爭雄的春秋時期,也適用于當今社會與生活。可能您會問:“有這樣的事情嗎?”
回答是當然有。
韓信,足智多謀,與張良,蕭何合稱“漢三杰”。有一次韓信奉劉邦之命伐齊。齊求救于楚。楚派龍且率兵救齊。有人勸諫龍且,因漢軍遠道而來,補給困難,只要堅守待其糧盡,他久攻不下,必軍心渙散,不戰自潰。龍且不聽,自恃勇力過人,不把韓信放在眼里,因此就在濰水擺開陣勢,準備與韓信一決雌雄。韓信聞訊大喜。命令士兵準備一萬個沙袋,在夜里裝滿沙子,鋪在濰水上游,阻塞上游水流。一切部署停當,韓信就率兵渡河擊楚,佯裝打敗,濾河而走。龍且不知是計,于是率兵涉水渡河追擊。韓信令拆掉攔水沙袋,洶涌的河水頃刻間淹死了不計其數的楚軍。
文章分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