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儀
官職:鄖公
朝代:春秋
尊稱:四德公
簡評:中國最早見于文史記載的職業(yè)琴人
晉侯觀于軍府,見鐘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笔苟愔?,召而吊之。再拜稽首。問其族,對曰:“泠人也?!惫唬骸澳軜泛??”對曰:“先父之職官也,敢有二事?”使與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對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惫虇栔瑢υ唬骸捌錇榇笞右?,師保奉之,以朝于嬰齊而夕于側(cè)也。不知其他。”公語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稱先職,不背本也。樂操土風,不忘舊也。稱大子,抑無私也。名其二卿,尊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舊,信也。無私,忠也。尊君。敏也。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雖大,必濟。君盍歸之,使合晉、楚之成。”公從之,重為之禮,使歸求成。
——摘自“國學寶典”《春秋左傳》-成公(元年~十八年)/阮元??瘫?/p>
鐘儀,春秋時楚人,是有史書記載的最早的古琴演奏家,世代都是宮廷琴師。鐘儀是中國最早見于文史記載的職業(yè)琴人。他演奏的曲調(diào),帶有明顯的地方特色。這說明當時的琴曲,已有地域特點之分別。
鐘儀為楚共王時期(公元前601年———公元前560年)楚國設在鄖邑的行政長官,稱作“鄖公”,鐘氏,名儀。楚共王七年(公元前584年),楚令尹子重率兵攻打鄭國,鐘儀隨軍出征,由于戰(zhàn)敗,鐘儀淪為戰(zhàn)俘,鄭國把他抓住后,又轉(zhuǎn)送晉國,成了“楚囚”。在被囚期間,鐘儀懷念故國,不忘家鄉(xiāng),他想到楚國的戰(zhàn)敗,不禁潸然淚下,愛國之情,溢于言表。
過了兩年的囚禁生活,到楚共王九年(公元前582年),晉景公見到“楚囚”鐘儀,他問別人道:“兵器庫里那個頭戴南方式帽子的人是誰?”隨從回答說:“那人是鄭國轉(zhuǎn)送來的楚囚”。景公對這個被關(guān)押了兩年,還仍然帶著自己國家帽子的人,十分感佩。他下令把鐘儀釋放出來,并立即召見,以示撫慰。期間,晉景公問起鐘儀的家世,鐘儀回答:“我的先世是職業(yè)樂師?!本肮敿匆鄻?,鐘儀拿起琴,演奏起楚國的樂曲。景公有些不高興地又問:“你知道楚共王這人怎樣?”鐘儀回答說:“這不是小人所能知道的?!本懿辉u論楚共王的為人和其他的事。晉國大夫知道這件事情后對景公說:“這個楚國俘虜真是了不起的君子呀。他不說自己的姓名而說他父親,這是不忘本;彈琴只彈楚國的音樂,這是不忘舊;問他君王的情況,他只說楚王小時候的事,這是無私;只說父親是楚臣,這是表示對楚王的尊重。不忘本是仁,不忘舊是信,無私是忠,尊君是敬。他有這四德,給他的大任務必定能辦得很好?!庇谑菚x景公以對外國使臣的禮待他,為了促進兩國和好,叫他回楚國談判和平。鐘儀便被稱為四德公,其后世以其為祭祀祖宗的堂號。鐘儀回到楚國后,如實向共王轉(zhuǎn)達了晉國愿意與楚國交好的意愿,并建議兩國罷戰(zhàn)休兵。共王采納了鐘儀的意見,與晉國重歸于好。
鐘儀愛國的故事,對后世影響是很大的。王粲在《登樓賦》中對鐘儀大加贊賞。初唐四杰之一的楊炯在《和劉長史答十九兄》詩中,還把“鐘儀琴”與漢代著名的愛國者蘇武的“蘇武節(jié)”相提并論:“鐘儀琴未奏,蘇武節(jié)猶新”,字里行間流露出對鐘儀那種大義凜然,不顧個人安危,深切懷念故國的愛國情操的深情贊頌。
此事《左傳?成公九年》有相關(guān)記載,可見,鐘儀當時彈奏的樂曲,已有鮮明的地方風格,說明在當時古琴就已出現(xiàn)風格與流派的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