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鞏本棟
生年:1955年
籍貫:江蘇豐縣人
職務: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專長:中國文學史、中國思想史、中國學術史、域外漢籍
鞏本棟,漢族,1955年生,江蘇豐縣人。1980年3月至1982年7月,在南京師范學院中文系學習;1984年9月入西南師范大學中文系學習,師從徐無聞、林昭德教授,1987年7月畢業(yè),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考入南京大學中文系,師從程千帆、周勛初教授,1990年7月畢業(yè),獲文學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
? 1990年7月迄2001年,歷任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講師、副研究員、研究員、中文系博士生導師。2001年迄今,任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韓國延世大學校中文系客座教授(2003-2004)、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問教授(2007)、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駐院學者(2006-2007),兼任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副主編、中國宋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詞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主要從事中國文學史、中國思想史、中國學術史和域外漢籍等方面的研究。代表作有《北宋黨爭與文學》(系列論文)、《唱和詩詞研究》(系列論文)、《辛棄疾研究》(論著)、《廣弘明集釋譯》(注釋)、《程千帆沈祖棻學記》(編著)、《宋代文學史料學》(系列論文)、《宋人撰述流傳麗、鮮兩朝考》(系列論文)等。
已經(jīng)完成或正在研究的科研課題主要有:北宋黨爭與文學研究(江蘇省九五人文社科研究規(guī)劃課題)、《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的撰寫與研究(教育部九五人文社會科研究規(guī)劃課題)、宋代士風與文學研究(南京大學2003年度人文社科研究特別課題)、唱和詩詞研究(2004年度國家人文社科基金課題)、宋代文學史料研究(中華書局特約書稿)。
現(xiàn)在所授課程有:中國文學史、辛棄疾研究、《水經(jīng)注》講疏(以上本科生)、中國文學史專題、中國古代文學史料學(以上碩士生)、中國文學史背景研究(以上博士生)。
代表作品
1、“北宋黨爭與文學研究”(系列論文)
這是《北宋黨爭與文學》專著中的部份內(nèi)容。已發(fā)論文首次對北宋黨爭與文學的關系,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如所論北宋黨爭與梅堯臣詩歌創(chuàng)作、與清真詞的關系,北宋黨爭與進士科舉制度改革、與士人心態(tài)、與文論三派的分化的關系等,多為前人所未及。
2、“唱和與唱和詩詞研究”(系列論文)
這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唱和詩詞研究》專著的部份成果。這些論文首次對中國文學史上的唱和與唱和詩詞現(xiàn)象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其中像唱和詩詞的淵源、發(fā)展和特點以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論《和清真詞》等。多發(fā)前人所未發(fā)。
3、《辛棄疾評傳》(專著)
這是《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中的一種。是書從辛棄疾的家世、生平、思想和心態(tài)入手,對辛氏詞學觀念、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及其特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論述。
4、《〈廣弘明集〉釋譯》(注釋)
《廣弘明集》是中國佛教史和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向來缺乏整理和研究。此書在前言中論述了其版本、源流、學術和宗教價值以及其在佛學史上的地位和現(xiàn)代意義等,并選注數(shù)十篇,為後人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
5、“中國學術史和思想史研究”(編著和論文)
所編《程千帆沈祖棻學記》、《中國現(xiàn)代學術演進》及所撰論述程先生古代文學研究方面的論文等,全面總結和研究了程先生的學術道路和思想方法與成就,并對程先生在現(xiàn)代學術史上的地位和影響,作了初步探索。其它如對陳寅恪、劉永濟先生學術思想的研究,也有獨到的認識和理解。
所編《中國學術與中國思想史》及所撰相關論文,對中國思想史上的若干問題、對匡亞明教授為主編的《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的撰寫思想和方法及貢獻等,進行了初步的研究。
6、宋代文學史料學研究(系列論文)
目前所出版的《宋集傳播考論》和發(fā)表的多篇論文,是教育部2006年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和承擔中華書局特約書稿《宋代文學史料學》的部份成果和內(nèi)容,對宋代文學史料中的有關問題作了全面的論述。
7、域外漢籍研究(系列論文)
目前所發(fā)表的論文是撰寫中的《宋人撰述流傳麗、鮮兩朝考》一書中的部份內(nèi)容,這些論文首次對宋人撰述流傳東國的情況作了探討。
研究成果
一、著述:
- 《程千帆沈祖棻學記》(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
- 《辛棄疾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 《廣弘明集釋譯》(臺灣佛光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1998年)
- 《儉腹抄》(編著,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
- 《杰出人物與中國思想史》(主編,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
- 《中國學術與中國思想史》(主編,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
- 《喜劇技巧》(譯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 《宋集傳播考論》(中華書局,2008年)
- 《中國現(xiàn)代學術演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二、論文:
- 《關於盛唐和晚唐文學思想的兩個問題》(載《南京大學學報》1989年第1期)
- 《北宋黨爭與文學》(載《文獻》1991年第4期)
- 《論唱和與唱和詩詞的淵源、發(fā)展與特點》(載《中國詩學》第1輯,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 《北宋黨爭與士人心態(tài)》(載《程千帆先生八十壽辰紀念文集》,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
- 《從〈離騷〉看屈原的心靈發(fā)展及其文化背景》(載《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
- 《填補中國思想史研究的力作:讀〈呂祖謙評傳〉》(載《復旦學報》,1992年第6期)
- 《“催酒”解》(載《文學研究》第2輯,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 《北宋進士科舉改革與文學》(載《南京大學學報》1993年第1期)
- 《吳敬梓研究的新開拓:讀〈吳敬梓評傳〉》(載《江海學刊》1993年3期)
- 《即屬派性,何妨愛國》(載《讀書》1993年第7期)
- 《關於學術研究的目的、方法及其它》(程千帆、鞏本棟,載《文藝理論研究》1995年3期)
- 《佛學與詩學研究的新收獲:評張伯偉〈禪與詩學〉》(載《文學遺產(chǎn)》1995年第4期)
- 《學術論文,貴在創(chuàng)新》(程千帆、鞏本棟,載《文藝理論研究》1996年第2期)
- 《辛棄疾南歸後心態(tài)平議》(載《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4輯,1997)
- 《也談〈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編纂和出版》(程千帆、鞏本棟,載《北京大學學報》1997年5期)
- 《北宋黨爭與文論三派的分化》(載《文學評論叢刊》,1998年第1期)
- 《〈文心雕龍?程器〉新探》(載《南京大學學報》1998年2期)
- 《論〈廣弘明集〉在中國佛學史上的價值、地位和影響》(載《中國典籍與文化》1998年第4期)
- 《“作詩猶愛邵堯夫”:論辛棄疾的詩歌創(chuàng)作》(載《南京大學學報》1999年1期)
- 《北宋黨爭的再評價及其思想史意義》(載《杰出人物與中國思想史》,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
- 《北宋黨爭與梅堯臣的詩歌創(chuàng)作》(載《首屆宋代文學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 《論辛棄疾的詞學觀念和審美情趣》(載臺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8輯,2001)
- 《文藝學與文獻學的完美結合:程千帆先生的古代文學研究》(載《文學遺產(chǎn)》2002年第2期)
- 《領域的拓展與方法的更新:論〈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的思想史意義》(載《南京大學學報》2002年第5期)
- 《劉永濟先生的詞學研究》(載《古典文獻研究》第5輯,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 《北宋黨爭的背景與原因》(載《中國學術與中國思想史》,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
- 《環(huán)繞蘇門起始興盛的諸問題》(載《第二屆宋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
- 《北宋黨爭與清真詞的創(chuàng)作》(載《古典文獻研究》第6輯,2003年)
- 《從〈河岳英靈集〉看盛唐詩歌的發(fā)展演變》(載韓國《中國語文學會第十五屆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04;又載《古典文獻研究》第7輯)
- 《論辛棄疾南歸前期的詞的創(chuàng)作》(載《文學遺產(chǎn)》2004年第5期,又轉(zhuǎn)載於2004年《中國古代文學年鑒》,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
- 《宋人撰述流傳麗、鮮兩朝考》(載《域外漢籍研究集刊》2005年第1輯)
- 《略論朝鮮時代的宋人詩文選本》(載《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23輯,2005年)
- 《論宋人別集的編纂、刊刻與流傳》(載《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鳳凰出版社,2006年)
- 《關於漢籍東傳的研究》(載《學習與探索》2006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6年第9期轉(zhuǎn)載)
- 《關於唱和詩詞研究的幾個問題》(載《江海學刊》2006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6年第12期轉(zhuǎn)載)
- 《陳寅恪先生政治史研究的特色》(載《古典文獻研究》第9輯,2006年)
- 《中國近世白話短篇小說敘事發(fā)展研究序》(載該書卷首,云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
- 《論域外所存的宋代文學史料》(載《清華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7年第9期轉(zhuǎn)載,又為《中國文學年鑒》(2007年)收錄,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
- 《環(huán)繞唐五代詩格中“勢”論的諸問題》(載《文史哲》2007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7年第6期轉(zhuǎn)載)
- 《詩窮而後工的歷史考察》(載《中山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8年第11期轉(zhuǎn)載)
- 《論明人整理宋集的成績》(載《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 《學術的統(tǒng)緒》(載《古典文獻研究》第10輯,2007年8月)
- 《〈文心雕龍〉“風骨論”辨證》(載《周勛初先生八十壽辰論文集》,中華書局,2008年)
- 《〈畫蘭萐歌贈梅郎琬華〉小箋》(載《古典文獻研究》第十一輯,2008年)
- 《徽宗朝詩歌研究序》(載是書卷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3月)
- 《論〈王荊文公詩〉李壁注》(載《文學遺產(chǎn)》2009年第1期)
- 《論韓孟聯(lián)句》(載《文學評論叢刊》第11卷第2期,2009年6月)
- 《論清人整理宋集的貢獻》(載《中華文史論叢》2009年第3期,200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