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壽
字號:承祚
朝代:三國蜀
生卒:公元233-297
籍貫: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
簡評:史學家
生平簡介
陳壽(公元233-297),字承祚,西晉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西晉史學家。陳壽少時勤學,曾拜譙周為師,研讀《尚書》、《春秋》、《漢書》、《史記》等史書。后來擔任蜀漢的觀閣令史,因不愿曲附權宦黃皓,所以屢遭譴黜。
公元263年蜀漢為曹魏所亡,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晉之司空張華十分賞識陳壽的才華,舉其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補陽平令。
在此期間,陳壽編撰了《蜀相諸葛亮集》上奏朝廷,因此功而除著作郎,領本郡中正。陳壽之后致力于編寫魏吳蜀的歷史,遂成《三國志》,共六十五篇,在當時即為人稱頌。
陳壽去世后,梁州大中正尚書郎范頵上書給皇帝,稱贊陳壽的《三國志》一書“辭多勸誡,明乎得失,有益風化”,而請求派人采錄,《三國志》因此得而流傳于世。
據《晉書》記載,陳壽《三國志》的成就在當時就已得到很高的評價,同時期夏侯湛也著有《魏書》,但看了陳壽的《三國志》后便自嘆不如,而銷毀自己的作品。陳壽的恩師張華更對其贊譽有加,說:“應該把本朝歷史的編纂大任也交給陳壽。”
南朝梁的劉勰在《文心雕龍·史傳》也認為:“唯陳壽三志,文質辨洽,荀、張比之于遷、固,非妄譽也。”
陳壽對于史料的取舍選擇比較審慎謹嚴,文字也以簡潔見長。陳壽在《三國志》中不僅記錄了三國時期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情況,以及對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作出貢獻的人,同時還記錄了當時國內少數民族和鄰國的歷史,例如《魏志·倭人傳》就是日本古代歷史的重要史料之一。
不過對于陳壽的史家中立性也有批評的聲音。據《晉書》記載,當時傳聞陳壽曾向丁儀、丁廙的兒子索取立傳費,說:“如果給我千斛米,我就為尊公寫佳傳。”結果被拒絕后,陳壽竟然就不為享有高名的丁氏二人立傳。據《三國志·魏書·任城陳蕭王傳》記載,陳壽出生前13年(220年)丁氏兄弟和全家男性就被曹丕殺,根本無后代。如采信此說法,則晉書的記載為謠言。但由于陳壽本人即《三國志》作者,所以此說法不能作為確切依據。
另外在諸葛亮的傳記上也招致非議,因為傳言陳壽的父親是陳式。陳式曾經因為連坐馬謖敗軍之罪而遭諸葛亮判處髡刑,后來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也與陳壽不善,所以有些人懷疑陳壽在《三國志》里評諸葛亮為“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有可能就是公報私仇,評價諸葛瞻“瞻惟工書,名過其實”也有這方面的意味,但沒有史料顯示陳式是陳壽的父親。
后世評價
時人:“善敘事,有良史之才。”
范頵:“故治書侍御史陳壽作《三國志》,辭多勸誡,明乎得失,有益風化,雖文艷不若相如,而質直過之,愿垂采錄。”
裴松之:“近世之嘉史。”
房玄齡:“古之王者咸建史臣,昭法立訓,莫近于此。若夫原始要終,紀情括性,其言微而顯,其義皎而明,然后可以茵藹緹油,作程遐世者也。丘明即沒,班馬迭興,奮鴻筆于西京,騁直詞于東觀。自斯已降,分明競爽,可以繼明先典者,陳壽得之乎!”
《晉書·陳壽傳》:“陳壽含章,巖巖孤峙。彪溥勵節,摛辭綜理。”
劉知幾《史通曲筆》:“此又記言之奸賊,載筆之兇人,雖肆諸市朝,投畀豺虎可也”。
文章分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