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張伯苓

張伯苓

姓名:名壽春,字伯苓
生卒:1876年4月5日—1951年2月23日
年代:民國
籍貫:天津
簡評:中國著名教育家、中國奧運先驅


中國奧運第一人

  一百年前,有個人問:中國,什么時候能夠派一位運動員去參加奧運會?中國,什么時候能派一支隊去參加奧運會?我們的國家什么時候能夠舉辦奧運會?

  一百年后,三問皆有答案,奧運今朝夢圓。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感慨萬千:“這個首次在北京舉辦的盛會,將圓一個中國人———張伯苓先生一個世紀以前表達的夢想。”   

  張伯苓,最早將奧運概念帶入中國的先驅人物,力促劉長春首個參賽奧運的主導人物,也因此被譽“中國奧運第一人”。

  在眾多張伯苓研究者中,當以南開大學校史研究室主任梁吉生的歸納最為簡潔有力:“張伯苓與奧運的關系有七個‘最早’,即最早提出中國要加入國際奧林匹克大家庭,最早倡導組織遠東奧林匹克運動,最早創建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最早奉派出席奧委會的代表,最早將奧林匹克教育引入課堂,最早促成中國奧運健兒參賽,最早發起中國舉辦奧運會的倡議。”

  的確,從1907年開始,中國人就在交織著憧憬、淚水、夢想和激情的奧林匹克之路上砥礪前行,而張伯苓就是這一漫漫長途發軔時期的杰出代表:

  張伯苓是我國奧林匹克運動的最早倡導者和奧林匹克精神的最早傳播人,著名的奧林匹克教育家。1928年,張伯苓任名譽會長的“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派代表出席觀摩了第9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1945年抗戰勝利,他組織召開體育協進會會議,申辦第15屆奧運會,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申奧活動。當時張老曾預言:“奧運舉辦之日,就是我中華騰飛之時!”他對奧林匹克運動有六大貢獻,堪稱六個第一。   

  最早提出:中國要加入奧林匹克大家庭

  梁吉生談到,張伯苓先生最早提出了中國應當關注奧林匹克運動,加入國際奧林匹克大家庭。早在100年前,即1907年10月24日,他在天津第五屆學校運動會頒獎儀式上發表演說指出:“此次運動會的成功,使我對吾國選手在不久的將來參加奧林匹克運動充滿了希望。”“我國應立即成立一奧林匹克運動會代表隊”。1909年春天,赴歐考察歸來的張伯苓又用幻燈機給大學生放映了第4屆奧運會的照片。“奧林匹克”一詞開始在中國流傳。   

  最早參與:創建和組織“遠東奧林匹克運動”

  張伯苓先生最早參與了“遠東奧林匹克運動”(后改稱遠東運動會)的創建和組織工作。張伯苓是遠東體協成員之一,參加過第2、3、5、8、9屆遠東運動會,擔任過第2、3、9屆遠東運動會的中國領隊和第3、5屆遠東運動會的大會總裁判。遠東運動會于1920年被國際奧委會承認,是世界上第一個與國際奧委會發生聯系的區域性體育組織。

  最早提倡:奧林匹克教育入課本  

  張伯苓先生最早把奧林匹克教育列入學校課程,通過實施奧林匹克教育推動校園體育課程建設。他在創辦南開學校之初,就明確提出,教育一事,尤要在造成完全人格,德、智、體三育并進而不偏廢。這體現奧林匹克與素質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尤其應當注意的是,早在上世紀20年代,張伯苓就率先把奧林匹克教育列入了體育科學教學大綱中。1929年10月印行的《天津私立南開中學一覽》中“體育學科”教學大綱的“高級中學”部分就明確寫明要講授“西洋體育史綱要”和“世界,遠東,全國,華北運動會之歷史及組織法”。   

  最早創建: 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

  張伯苓先生最早發起創建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并長期擔任該會的領導。中華體育協進會努力推進與國際奧委會的聯系,積極參加國際體育組織,先后加入了國際足球協會、國際游泳協會、國際草地網球協會、國際技巧協會等,并選派觀察員出席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第九屆奧運會。1931年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被國際奧委會正式承認為團體會成員,這標志了中國從此成為國際奧委會大家庭的一員。   

  最早促成:中國奧運健兒參賽  

  張伯苓先生最早促成了中國運動員正式參與奧運會的項目比賽。1932年,張伯苓與張學良及體育協進會領導一起,積極主持短跑運動員劉長春赴洛杉磯參加第十屆奧運會,并親自為劉長春向國際奧委會報名,最終促成中國運動員劉長春和教練宋君復如愿與會,代表中國出征,參加短跑比賽。興奮之余,張伯苓懸腕提筆,激動寫下:“智力競新,強國之鑒”。劉長春參加奧運會百米比賽項目,從而開啟了中國運動員正式參加奧運會比賽的歷史。   

  最早發起:中國舉辦奧運會

  張伯苓最早參與發起了中國舉辦奧運會的活動。1945年9月7日,張伯苓主持抗戰勝利后第一次中華體育協進會常務理事會議,會議一致同意邀請1952年第15屆奧運會在中國舉行。張伯苓還負責“向政府商洽”此事。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陵水| 青岛市| 海晏县| 巴青县| 洛阳市| 同江市| 沂南县| 临安市| 桃园市| 德钦县| 威海市| 梁河县| 盱眙县| 西和县| 莆田市| 陵水| 林西县| 和平区| 英吉沙县| 高唐县| 拜泉县| 教育| 噶尔县| 东兰县| 工布江达县| 图木舒克市| 鲁山县| 隆化县| 思茅市| 武宁县| 舒兰市| 黎城县| 云南省| 连云港市| 罗城| 颍上县| 澄城县| 杭州市| 钦州市| 会宁县| 青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