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炎武
字號:原名絳明亡,字忠清;后改名炎武,字寧人,亦自署蔣山傭
生卒:公元1613年~1682年
朝代:清初
籍貫:江蘇昆山
評價:清學“開山始祖”,清初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
顧炎武詩選
001. 海上(四首)
日入空山海氣侵,秋光千里自登臨。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蒼生吊哭深。
水涌神山來白鳥,云浮仙闕見黃金。此中何處無人世,只恐難酬烈士心。
滿地關河一望哀,徹天烽火照胥臺。名王白馬江東去,故國降幡海上來。
秦望云空陽鳥散,冶山天遠朔風回。樓船見說軍容盛,左次猶虛授鉞才。
南營乍浦北南沙,終古提封屬漢家。萬里風煙通日本,一軍旗鼓向天涯。
樓船已奉征蠻敕,博望空乘泛海槎。愁絕王師看不到,寒濤東起日西斜。
長看白日下蕪城,又見孤云海上生。感慨河山追失計,艱難戎馬發深情。
埋輪拗鏃周千畝,蔓草枯楊漢二京。今日大梁非舊國,夷門愁殺老侯贏。
002. 秋山(二首)
秋山復秋山,秋雨連山殷。昨日戰江口,今日戰山邊。
已聞右甄潰,復見左拒殘。旌旗埋地中,梯沖舞城端。
一朝長平敗,伏尸遍岡巒。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紅顏。
吳口擁橐駝,鳴笳入燕關。昔時鄢郢人,猶在城南間。
秋山復秋水,秋花紅未已。烈風吹山岡,磷火來城市。
天狗下巫門,白虹屬軍壘。可憐壯哉縣,一旦生荊杞。
歸元賢大夫,斷脰良家子。楚人固焚麇,庶幾歆舊祀。
勾踐棲山中,國人能致死。嘆息思古人,存亡自今始。
003. 精衛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
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嗚呼!君不見,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
004. 酬朱監紀四輔
十載江南事已非,與君辛苦各生歸。愁看京口三軍潰,痛說揚州十日圍。
碧血未消今戰壘,白頭相見舊征衣。東京朱祜年猶少,莫向尊前嘆式微。
005. 賦得秋柳
昔日金枝間白花,只今搖落向天涯。條空不系長征馬,葉少難藏覓宿鴉。
老去桓公重出塞,罷官陶令乍歸家。先皇玉座靈和殿,淚灑西風日又斜。
006. 五臺山
東臨真定北云中,盤薄幽并一氣通。欲得寶符山上是,不須參禮化人宮。
007. 路舍人客居太湖東山三十年,寄此代柬
翡翠年深伴侶稀,清霜憔悴減毛衣。自從一上南枝宿,更不回身向北飛!
008. 白下
白下西風落葉侵,重來此地一登臨。清笳皓月秋依壘,野燒寒星夜出林。
萬古河山應有主,頻年戈甲苦相尋。從教一掬新亭淚,江水平添十丈深。
009. 汾州祭吳炎潘檉章二節士
露下空林百草殘,臨風有慟奠椒蘭。韭溪血化幽泉碧,蒿里魂歸白日寒。
一代文章亡左馬,千秋仁義在吳潘。巫招虞殯俱零落,欲訪遺書遠道難。
010. 雨中至華下宿王山史家
重尋荒徑一沖泥,谷口墻東路不迷。萬里河山人落落,三秦兵甲雨凄凄。
松陰舊翠長浮院,菊芯初黃欲照畦。自笑漂萍垂老客,獨騎羸馬上關西。
011. 義士行
飲此一杯酒,浩然思古人。自來三晉多義士,程嬰公孫杵臼無其倫。下宮之難何倉卒,賓客衣冠非舊日。袴中孤兒未可知,十五年后當何時。有如不幸先朝露,此恨悠悠誰與訴。一心立趙事竟成,存亡死生非所顧。嗚呼!趙朔之客真奇特,人主之尊或不能得,獨有人兮長嘆空山側。
012. 懷人
秋風下南國,江上來飛鳶。
江頭估客幾千輩,其中別有東吳船。
吳兒解作吳中曲,扣舷一唱悲歌續。
乍回別鶴下重云,一叫哀猿墜深木。
曲中山水不分明,似是衡山與洞庭。
日出長風送舟去,祇留江樹青冥冥。
湘山削立天之角,五嶺盤紆同一握。
嵚崟七十有二峰,紫蓋獨不朝衡岳。
萬里江天木葉稀,行人相見客沾衣。
寄言此日南征雁,一到春來早北歸。
013. 金壇縣南五里顧龍山上有高皇帝御題詞一闋
突兀孤亭上碧空,高皇于此下江東。
即今御筆留題處,想見神州一望中。
黃屋非心天下計,青山如舊帝王宮。
丹陽父老多遺恨,尚與兒童誦大風。
014. 秀州
秀州城下水,日夜生春云。
云舍秀州塔,鳥下吳江濆。
我愿乘此鳥,一見滄海君。
異人不可遇,力士難再得。
海內不乏賢,何以酬六國。
將從馬伏波,田牧邊郡北。
復念少游言,憑高一凄惻。
015. 贈路舍人
自分寒灰即溺余,非君那得更吹噓。窮交義重千金許,疾吏情深一上書。
大麓陽飆回宿草,岷江春水下枯魚。丁寧未忍津頭別,此去防身計莫疏。
016. 桃葉歌
桃葉歌,歌宛轉。舊日秦淮水清淺,此曲之興自早晚。青溪橋邊日欲斜,白土岡下驅虞車。越州女子顏如花,中官采取來天家,可憐馬上彈琵琶。三月桃花四月葉,已報北兵屯六合。宮車塞上行,塞馬江東獵。桃葉復桃根,殘英委白門。相逢冶城下,猶有六朝魂。
017. 勞山歌
勞山拔地九千丈,崔嵬勢壓齊之東。下視大海出日月,上接元氣包鴻濛。幽巖秘洞難具狀,煙霧合沓來千峰。華樓獨收眾山景,一一環立生姿容。上有巨峰最崱力,數載榛莽無人蹤。重厓復嶺行未極,澗壑窈窕來相通。天高日入不聞語,悄然眾籟如秋冬。奇花名藥絕凡境,世人不識疑天工。云是老子曾過此,后有濟北黃石公。至今號作神人宅,憑高結構留仙宮。吾聞東岳泰山為最大,虞帝柴望秦皇封。其東直走千余里,山形不絕連虛空。自此一山奠海右,截然世界稱域中。以外島嶼不可計,紛紜出沒多魚龍。八神祠宇在其內,往往棋置生金銅。古言齊國之富臨淄次即墨,何以滿目皆蒿蓬。捕魚山之旁,伐木山之中。猶見山樵與村童,春日會鼓聲逢逢。此山之高過岱宗,或者其讓云雨功。宣氣生物理則同,旁薄萬古無終窮。何時結屋依長松,嘯歌山椒一老翁。
018. 劉諫議祠
皂囊有史漫傳名,白日黃泉氣未平。自古國亡緣宦者,可憐身沒尚書生。
荒阡草長妖狐出,舊驛風寒劣馬行。一自德陵升馭后,山河祠廟總淪傾。
019. 秋雨
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流轉三數年,不得歸園林。
蹠地每涂淖,闚天久曀陰。尚冀異州賢,山川恣搜尋。
秋雨合淮泗,一望無高深。眼中隔泰山,斧柯未能任。
車沒斷崖底,路轉崇岡岑。客子何所之,停驂且長吟。
夸父念西渴,精衛憐東沈。何以解吾懷,嗣宗有遺音。
020. 與江南諸子別
絕色飄零苦著書,朅來行李問何如。云生岱北天多雨,水決淮壖地上魚。
濁酒不忘千載上,荒雞猶唱二更余。諸公莫效王尼嘆,隨處容身足草廬。
021. 重謁孝陵
舊識中官及老僧,相看多怪往來曾。問君何事三千里,春謁長陵秋孝陵。
022. 贈林處士古度
老者人所敬,于今乃賤之。臨財但茍得,不復知廉維。
五官既不全,造請無虛時。趙孟語諄諄,煩亂不可治。
期頤悲褚淵,耄齒嗟蘇威。以此住人間,動輒為世嗤。
嶷嶷林先生,自小工文辭。彬彬萬歷中,名碩相因依。
高會白下亭,卜筑青溪湄。同心游岱宗,誼友從湘累。
江山忽改色,草木皆枯萎。受命松柏獨,不改青青姿。
今年八十一,小字書新詩。方正既無詘,聰明矧未衰。
吾聞王者興,巡狩名山來。百年且就見,況德為人師。
唯此耇成人,皇天所慭遺。以洗多壽辱,以作邦家基。
023. 禹陵
大禹巡南守,相傳此地崩。禮同虞帝陟,神契鼎湖升。
窆石形模古,墟宮世代仍。探奇疑是穴,考典或言陵。
玉帛千年會,山河一氣憑。御香來敕使,主守付髡僧。
樹暗巖云積,苔深壑雨蒸。鵂鹠呼冢柏,蝙蝠下祠鐙。
余烈猶于越,分封并杞鄫。國詒明德胙,人有霸圖稱。
往者三光墜,江干一障乘。投戈降北固,授孑守西興。
沖主常虛己,謀臣動自矜。普天皆爵祿,無地使賢能。
合戰山回霧,窮追海踐冰。蠡城迷白草,鏡沼爛紅蓤。
樵采岡林遍,弓刀塢壁增。遺文留仆碣,仄徑長荒藤。
望古頻搔首,嗟今更撫膺。會稽山色好,凄惻獨攀登。
024. 三月十九日有事于攢宮時聞緬國之報
此日空階薦一觴,軒臺云氣久芒芒。時來夏后還存祀,識定凡君自未亡。
宿鳥乍歸陵樹穩,春花初放果園香。年年霑灑頻寒食,咫尺龍髯近帝旁。
025. 五十初度時在昌平
居然濩落念無成,隙駟流萍度此生。遠路不須愁日暮,老年終自望河清。
常隨黃鵠翔山影,慣聽青驄別塞聲。舉目陵京猶舊國,可能鐘鼎一揚名。
026. 王官谷
士有負盛名,卒以虧大節。
咎在見事遲,不能自引決。
所以貴知幾,介石稱貞潔。
唐至昭宗時,干戈滿天闕。
賢人雖發憤,無計匡杌隉。
邈矣司空君,保身類明哲。
墜笏雒陽墀,歸來臥積雪。
視彼六臣流,恥與冠裳列。
遺像在山厓,清風動巖穴。
堂茅一畝深,壁樹千尋絕。
不復見斯人,有懷徒郁切。
027. 華山
四序乘金氣,三峰壓大河。巨靈雄赑屃,白帝儼巍峨。
地劣窺天井,云深拜斗阿。夕嵐開翠巘,初月上青柯。
欲摘星辰墮,還虞虎豹訶。正冠朝殿闔,持杖叱羲和。
勢扼雙崤壯,功從駟伐多。未歸桃塞馬,終負魯陽戈。
山鬼知秦帝,蠻王屬趙佗。出關收楚魏,浮水下江沱。
老尚思三輔,愁仍續九歌。唯應王景略,歲晚一來過。
028. 將去關中別中尉存杠于慈恩寺塔下
廓落悲王子,棲遲愛友朋。荒郊紆策馬,獵徑傍韝鷹。
土室人稀到,衡門客少應。傾壺頻進酒,散帙每挑燈。
嘆昔當憂患,先人獨戰兢。薄田遺豆面,童阜剩薪蒸。
疾病嗟年老,虔恭尚夙興。芋魁收蜀郡,瓜種送東陵。
世業為奴有,空名任盜憎。幸余忠厚福,猶見子孫承。
渭水徂年赤,岐山一夜崩。低頭從灶養,脫跡溷林僧。
毒計哀坑趙,淫刑虐用鄫。忠魂依井植,碧血到泉凝。
困鬛時防罟,驚禽早避矰。屢捫追駟舌,莫運擊蛇肱。
謬忝師資敬,多將氣誼憑。深情占復始,積德望高升。
子建工詩早,河間好學稱。堂垣逾舊大,國邑與前增。
九鼎知猶重,三光信有徵。沈埋隨劍璽,變化待鯤鵬。
樹落龍池雪,風懸雁塔冰。更期他日會,拄杖許同登。
029. 龍門
互地黃河出,開天此一門。千秋憑大禹,萬里下昆侖。
入廟焄蒿接,臨流想像存。無人書壁問,倚馬日將昏。
030. 贈孫徵君奇逢
海內人師少。中原世運屯。微言垂舊學,懿德本先民。
早歲多良友,同時盡諍臣。蒼黃悲詔獄,慷慨急交親。
黨錮時方解,儒林氣始申。明廷來尺一,空谷賁蒲輪。
未改幽棲志,聊存不辱身。名高懸白日,道大屈黃巾。
衛國容尼父,燕山住子春。門人持笈滿,郡守式廬頻。
竹柏心彌勁,陶镕化益醇。登年幾上壽,樂道即長貧。
尚有傳經日,非無拜老辰。伏生終入漢,綺里只辭秦。
自愧材能劣,深承意誼真。惟應從卜筑,長與講堂鄰。
031. 重過代州,贈李處士因篤,在陳君上年署中
雁門春草碧,且復過滹沱。
為念離群友,三年愁緒多。
魯酒千鐘意不快,龜山蔽目齊都隘。
卻來趙國訪廉頗,還到關中尋郭解。
陳君心事望諸儔,吾友高才冠雍州。
玉軸香浮鈴閣曉,彩毫光照射堂秋。
人來楚客三閭后,賦似梁園枚馬游。
句注山邊余舊壘,五原關下臨河水。
青冢哀笳出漢宮,白登奇計還天子。
窮愁那得一篇書,幸有心期讬后車。
又逐天風歸大海,好憑春水寄雙魚。
032. 子德李子聞余在難特走燕中告急諸友人復馳至濟南省視于其行也作詩贈之
急難良朋節,扶危烈士情。平居高獨行,此去為同盟。
撫劍來燕市,揚鞭走易京。黃埃隨馬漲,黑水系船橫。
救宋裳初裹,囚梁獄未成,盈庭多首鼠,中路復怔營。
已涉平原里,遄驅歷下城。云浮泉氣活,日麗岳林明。
夜樹蟬初引,晨巢鵲亟鳴。喜猶存卞璞,幸不蹈秦坑。
勞苦詞難畢,悲歡事忽并。橐饘勤問遺,寢息共論評。
發憤皆公正,姱修自幼清。君賢關羽弟,我愧季心兄。
將伯呼朝士,同人召友生。詩書仍燼溺,禹稷竟冠纓。
頗憶過從數,深嗟歲序更。川巖句注險,池館薊丘平。
每并登山屐,常隨泛月觥。詩從歌伎采,辯使坐賓驚。
祿位揚雄小,囊錢趙壹輕。與君俱好遯,于世本無爭。
史論悲鉤黨,儒流薄近名。材能尊選愞,仁義怵孤煢。
自得忘年老,聊存處困貞。不才偏累友,有膽尚談兵。
坎窞何當出,虞機詎可攖。殷勤申別款,落寞感精誠。
禽海填應滿,鰲山抃豈傾。相期非早暮,渭釣與莘耕。
033. 亡友潘節士之弟耒遠來受學兼有投詩答之
生平不擬讬諸侯,吾道仍須歷九州。落落關河蓬轉后,蕭蕭行李雁飛秋。
為秦百姓皆黔首,待漢儒林已白頭。何意故人來負笈,艱難千里愧從游。
十年離別未言還,楚水楓林極望間。野雀暮歸吳季廟,寒濤秋擁伍胥山。
人琴已逝增哀涕,笠屩相看失壯顏。獨有士龍年最少,一朝詞筆動江關。
034. 太原寄王高士錫闡
游子一去家,十年愁不見。
愁如汾水東,不到吳江岸。
異地各榮衰,何繇共言宴。
忽睹子綱書,欣然一稱善。
知交盡四海,豈必無英彥。
貴此金石情,出處同一貫。
太行冰雪積,沙塞飛蓬轉。
何能久不老,坐看人間換。
惟有方寸心,不與玄鬟變。
035. 路光祿書來敘江東同好諸友一時徂謝感嘆成篇
削跡行吟久不歸,修門舊館露先晞。中年早已傷哀樂,死日方能定是非。
彩筆夏枯湘水竹,清風春盡首山薇。斯文萬古將誰屬,共爾衰遲老布衣。
036. 刈禾長白山下
載耒來東國,年年一往還。禾垂墟照晚,果落野禽閑。
食力終全節,依人尚厚顏。黃巾城下路,獨有鄭公山。
037. 靈石縣東北三十五里神林晉介之推祠
古人有至心,不在狷與忍。國祿既弗加,吾身可以隱。
去矣適其時,耕此荒山畛。更與賢母偕,丘壑情同允。
卓哉鸞鳳姿,飄飄高自引。向使屬戎行,豈其遜枝軫。
出處何必齊,此心期各盡。末世多浮談,有類激小忿。
割股固荒唐,焚山事可哂。微哉仲子廉,立操同蚯蚓。
遺祠君故鄉,父老事惟謹。牡丹異凡花,春深洗鉛粉。
況此黃蘆林,晚送秋風緊。厲彼頑鈍徒,英名代無隕。
038. 關中雜詩
文史生涯拙,關河歲月勞。幽情便水竹,逸韻老蓬蒿。
獨雁飛常迅,寒雞宿愈高。一闚西華頂,天下小秋毫。
皇漢山樊久,興唐洞壑余。空嗟衣劍滅,但識水煙疏。
寥落三都賦,棲遲萬卷書。西京多健作,儻有似相如。
谷口耕畬少,金門待詔多。時情尊筆札,吾道失弦歌。
夜月辭雞樹,秋風下雀羅。尚留園綺跡,終古重山阿。
徂謝良朋盡,彫傷節士空。延陵虛寶劍,中散絕絲桐。
名譽蓀蘭并,文章日月同。今宵開敝篋,猶是舊華風。
緬憶梁鴻隱,孤高閱歲華。門西吳會郭,橋下伯通家。
異地情相似,前期道每賒。請從關尹住,不必向流沙。
039. 次耕書來言時貴有求觀余所著書者答示
年來行止類浮萍,雖有留書未殺青。世事粗諳身已老,古音方奏客誰聽。
兒從死父傳楹語,帝遺生徒受壁經。投筆聽然成一笑,春風綠草滿階庭。
040. 冬至寓汾州之陽城里中尉敏泘家祭畢而飲有作
歲時常祭祀,朝夕自饔飧。尚是先人祚,誰非故國恩。
枯畦殘宿雪,凍樹出初曒。奠醊求何所,鄰家借小園。
流離逾二紀,愴怳歷三都。墮甑煤還拾,承槽酒旋沽。
荒庭依老檜,空谷遺生芻。白發偕宗叟,相看道不孤。
王孫猶自給,一頃豆萁田。今日還相飯,千秋共爾憐。
青門余地窄,白社舊交偏。傳與兒曹記,無忘漢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