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上的“三曹”
三曹中,曹植詩文創作最豐富,藝術成就也最高,鐘嶸稱他“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是“建安之杰”。曹植少年時隨父出征,也曾有縱橫沙場的雄心壯志,《白馬篇》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一番報國激情和壯烈情懷溢于言表。但是曹植任才始氣,空有一腔抱負,卻無法施展,自武帝曹操死后,曹丕對其嚴加迫害,最終使他郁郁而終。所以從曹丕即位一分為二是曹植詩作的兩個階段,前一階段盡得建安風骨,后一階段因鴻志受挫,詩作中多有懷才不遇的苦悶和無辜蒙冤的悲憤,如《贈白馬王彪》,詩中描摹出一幅蕭瑟凄涼的圖畫。在《美女賦》中已經沒有了早期醇正宏大的氣勢,而是轉而注重文字上的雕琢,引導了漢魏質樸文風向南北朝華艷文風的過渡。
總之,“曹操古直悲涼,曹丕便娟婉約,曹植文采氣骨兼備。”三曹的詩歌給后世以很大的影響,他們在文學上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
?來源:國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