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p_wuzhenyu

武振玉

生年:1963年1月
籍貫: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
職務: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專長:漢語史、古文字


學術成果

  重要專著

  《兩周金文虛詞研究》,線裝書局2010年12月
  《漢語史論》,現代出版社2014年7月
  《兩周金文動詞詞匯研究》(即出)

  獨著學術論文

  1、《<五燈會元>中的是非問句與選擇問句》,《陜西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1年1期
  2、《副詞“也”的產生與發展》,《吉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3期
  3、《副詞“都”的產生和發展》,《社會科學戰線》2001年5期
  4、《<太平廣記>中的范圍副詞“都、全、了”試探》,《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3期
  5、《“應該”類助動詞的發展》,《學術交流》2002年4期
  6、《魏晉六朝漢譯佛經中的同義連用總括范圍副詞初論》,《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4期
  7、《從程度副詞的來源看漢民族的文化心理》,韓國嶺南大學《中國與中國學》2003年2期
  8、《<兒女英雄傳>中的程度副詞述評》,《綏化師專學報》2003年4期
  9、《程度副詞“好”的產生與發展》,《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年2期
  10、《程度副詞“非常、異常”的產生與發展》,《古漢語研究》2004年2期
  11、《<朱子語類>中的“十分”》,《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4年2期
  12、《<紅樓夢>中“尤最”副詞探討》,《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2期
  13、《程度副詞“十分”的產生與發展》,《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6期
  14、《試論<三言二拍>中的雙音程度副詞》,《延邊大學學報》2005年2期
  15、《試論副詞“全”的產生與發展》,《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3期
  16、《古代漢語中雙音程度副詞的產生與發展》,《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3期
  17、《金文“以”字用法初探》,《北方論叢》2005年3期
  18、《金文“于”字用法初探》,《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3期
  19、《試論“既”字在金文中的用法》,《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4期
  20、《金文“于”并列連詞用法辨正》,《長春大學學報》2005年5期
  21、《金文中的連詞“而”》,《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年10期
  22、《試論副詞“總”的產生與發展》,《中國古典文獻學叢刊》(第四卷),香港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2005年6月
  23、《兩周金文中否定副詞“毋”的特殊用法》,《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1期
  24、《兩周金文中的無指代詞》,《長江學術》2006年3期
  25、《兩周金文“亡”字用法初論》,《古籍研究》2006·卷上
  26、《西周金文中“休”字的一種特殊用法》,《華夏文化論壇》(第一輯),吉林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
  27、《兩周金文指代詞“是”“茲”“之”用法之別》,《長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1期
  28、《兩周金文中連詞“則”的用法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7年2期
  29、《兩周金文“及”字用法試論》,《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3期
  30、《兩周金文中“乃”字的詞性和用法》,《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3期
  31、《金文“在”字詞性初探》,《社會科學輯刊》2007年6期
  32、《李白詩歌中“何”字的運用特點》,《華夏文化論壇》(第二輯),吉林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
  33、《殷周金文中“咸”的特殊用法》,《古漢語研究》2008年1期
  34、《兩周金文中的“偕同”義介詞》,《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08年2期
  35、《兩周金文中的祈求義動詞》,《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4期
  36、《兩周金文助動詞釋論》,《殷都學刊》2008年4期
  37、《兩周金文介詞“以”、“用”用法比較》,《綏化學院學報》2008年5期
  38、《杜詩中“一”字的運用特點》,《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6期
  39、《兩周金文賓語前置句簡論》,《華夏文化論壇》(第三輯),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
  40、《兩周金文“暨”字用法釋論》,《古文字研究》27輯,中華書局2008年9月
  41、《兩周金文中“雩”的詞性和用法》,《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9年1期
  42、《據金文補正《古代漢語》的若干注釋》,《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2期
  43、《先秦時期的“賞”、“賜”之別》(《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3期
  44、《兩周金文中的運動類動詞》,《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9年4期
  45、《殷周金文中的征戰類動詞》,《北方論叢》2009年4期
  46、《殷周金文中的特殊句型》,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編《燕趙學術》2009年春之卷,四川辭書出版社2009年4月
  47、《先秦漢語嘆詞試論》,《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09年5期
  48、《兩周金文語法札記(四則)》,《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9年6期
  49、《兩周金文嘆詞初論》(《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6期
  50、《兩周金文中“用”的詞性和用法》,《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6期
  51、《兩周金文中“休”的詞性和用法》,《長春大學學報》2009年7期
  52、《兩周金文心理動詞試論》,《華夏文化論壇》第四輯,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
  53、《兩周金文并列連詞初探》,《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10年1期
  54、《殷周金文范圍副詞釋論》,《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期
  55、《殷周金文詞匯研究綜述》,《西華大學學報》2010年2期
  56、《殷周金文中的賜予義動詞》,《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3期
  57、《兩周金文“承繼”類動詞試論》,《社會科學輯刊》2010年6期
  58、《殷周金文動詞類釋》,《古文字研究》第28輯,中華書局2010年10月
  59、《殷周金文虛詞研究述要》,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編《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七輯,商務印書館2010年12月
  60、《兩周金文第一人稱代詞述論》,《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1年1期
  61、《殷周金文語法研究綜述》,《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3期
  62、《兩周金文中的“奉事”類動詞》,《長安學術》第二輯,商務印書館2011年2月
  63、《殷周金文中同義詞運用及其修辭特色》,《華夏文化論壇》第六輯,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年8月
  64、《從相關語言現象看周金文所反映的為政觀》,《社會科學戰線》2014年2期
  65、《西周金文中的抽象名詞》,《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3期
  66、《兩周金文中的第二人稱代詞》,《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2年4期
  67、《兩周金文“享”字釋義》,《古漢語研究的新探索—第十一屆全國古代漢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語文出版社2014年4月
  68、《兩周金文“取予”類動詞研究》,《歷史語言學研究》第七輯,商務印書館2014年11月

  合著學術論文(第一作者)

  1、《論“尤最”副詞來源及其表現的漢民族文化心理》,《求索》2012年2期
  2、《近20年古漢語動詞研究綜述》,《社會科學輯刊》2012年4期
  3、《近10年唐代詞匯研究綜述》,《華夏文化論壇》第七輯,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年6月
  4、《兩周金文中“有”的句法特點》,《西華大學學報》2013年1期
  5、《殷周金文“獻納”義動詞釋論》《深圳大學學報》2013年1期
  6、《酉陽雜俎》詞語補釋與方校本補校(《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13年1期
  7、《殷周金文實詞虛化研究》,《求是學刊》2013年5期

  合著學術論文(第二作者)

  1、《東亞文化圈的形成、衰退與重建—以漢字的地位變遷為視角》,《東北亞論壇》2011年5期
  2、《論色彩詞“綠”在使用中的語義充實》,《學術交流》2014年7期

  

發表評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朝阳县| 曲靖市| 汤原县| 兴文县| 樟树市| 澳门| 星子县| 黄山市| 上栗县| 大英县| 梓潼县| 榆林市| 乌鲁木齐县| 安宁市| 阜宁县| 辽宁省| 岳普湖县| 蒙山县| 英山县| 平陆县| 衡阳县| 汕尾市| 顺平县| 四川省| 潼关县| 济南市| 甘孜| 卓资县| 梅河口市| 龙井市| 汕头市| 高雄县| 吕梁市| 安多县| 泸水县| 贡觉县| 徐汇区| 商南县| 沁阳市| 漾濞| 化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