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幻化咫尺間 楚韻湘情歌扇里——湖南圖書館館藏開發史上的大手筆:《清風畫韻》出版
作者簡介:劉雪平,1981年生,女,漢族,湖南圖書館文獻研究所助理館員,從事古舊文獻工作。
繼2008年反映湖南圖書館基本館藏的目錄巨制——《湖南圖書館古籍線裝書目錄》出版之后,其館開發館藏的腳步沒有停歇,2009年又一部揭示湖南圖書館豐富館藏的古舊扇面書畫選輯佳作——《清風畫韻》也面諸于世了。
中國書畫同源,講究天人合一、應會感神、氣韻生動、天然偶成,以這種“秉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工”的追求自然、天趣的審美面貌而自成體系,迥異于西方其它藝術體系。而隨意點染、信手拈來的扇面藝術更是這種審美追求的極致,許多丹青妙手都喜用扇面書畫來抒發性靈,張揚自我,玩賞助興,將千種景、萬種情都融匯于咫尺方寸間。
扇子,在我國已有三四千年歷史,周朝就開始用于引風逐暑,或用做漳顯皇家威儀的儀仗,漢代已普遍為人使用,當時出現了由紈素制成的“團團似明月”的團扇,唐代的扇子也非常講究,有羽扇、素羅扇、團扇、紈扇、碧紗扇、蟬翼扇等多種形式。據傳北宋時有了從日本經朝鮮傳到中國來的折扇。因為其制作精細,攜帶方便,所以有“懷袖雅物”之美稱,到明代永樂年間民間已廣為流行。清代扇子更是繁多,不僅扇子品種多樣,制扇材料競相貴重,連制作手法都日益精巧起來。而在扇面上題詩作畫,更讓扇子身價倍漲,成為一種賞心悅目的精美工藝品。唐朝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三國的楊修與魏太祖畫扇,誤點成蠅”,王羲之在浙江紹興蕺山為老嫗題扇,都是較早的扇面書畫的記載。唐宋時許多著名的文人畫家,如李公麟、文同、趙千里等,都是畫扇的高手,尤其是宋徽宗趙佶,每畫一扇,六宮爭相臨仿。明清則是扇面書畫的發達時期,不僅是名人畫家有題扇的雅好,連普通人題扇、藏扇、用扇之風也大為盛行,留下的書香佳品數不勝數,這一繁榮景象還延續到近現代,張大千、湯定之、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徐悲鴻、郭劍狂、李苦禪等為代表的書畫大家也在這篇幅短小、形制特異的小小扇子上找到了無窮的旨趣。
扇面書畫題材廣泛,千里山河、花卉蟲魚、詩詞歌賦、神話故事、人物仕女、亭臺樓閣,無不是其表現內容,時而為靈動生趣的水墨,時而是細致的工筆,時而是色彩濃烈的錯金鏤彩,時而是疏簡繪神的寫意。扇面以其別具一格的形制、精湛的書畫技藝、高雅靜逸、雍容大度的情感承載,已經成為中國畫中一種不可或缺的書畫形式,成為人們心中不可替代的一種情感符號,并形成文化,取得了強大的生命力而延綿不絕。
湖南圖書館歷來重視各種文化載體的收藏,不僅書刊收藏宏富,字畫的收藏也達到了一定的規模,總數高達近萬余幅,其中扇面收藏就超過了1500余幅,這種收藏特色在圖書館界是不可多得的,“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這樣的收藏量是歷代湘圖人歷經磨難才累積起來的。為了讓這批扇面重現光芒,讓世人再一次正視它們應有的價值,也為了弘揚和彰顯傳統藝術的魅力,一部分古舊字畫研究頗有心得、非常關注和重視傳統文化的人走到了一起,集眾家之力,花費近兩年的時間,以“清風畫韻”為題,編輯了這一部反映湖南圖書館藏扇面選輯。它是湖南圖書館從館藏古舊扇面書畫中精選一部分字畫編纂而成的,全書收錄書畫作品516幅,涉及歷朝歷代作者573人,比較全方位地呈現我華夏歷史上各個時期,各種流派的書畫作品,像嶺南畫派、江西畫派、松江畫派、常州畫派等等,整部畫冊含蓋了上自從宋,下至民國的,近千年歷朝歷代之書畫名家,或名士顯臣,或逸隱僧道的書畫作品,其中進士就近百余人,且狀元、探花、榜眼充盈其間,而各個時期各種書畫流派的代表人物更是繁不勝舉,如蘇六朋、笪重光、康熙帝、永瑢、朱彝尊、羅牧、居廉、褚廷琯、李鴻章、翁同龢、李秉綬、李瑞清、楊守敬、沈尹默等等。
為宣傳湖湘文化,本選輯還首次大量的集中了湖南自清初以來,歷朝歷代湖湘名士的書畫扇面作品,甄選出了近二百余幅書畫皆絕的藝術品,從書畫藝術的角度展現了湖湘文化的燦爛。這些書畫作品的作者都是在湖南政治、經濟、軍事、教育、藝術等領域中有一定地位的人物,且書畫技藝純熟有相當藝術鑒賞價值。湖湘書畫歷史追溯甚遠,唐宋以來,名家倍出,而其繁榮發達則得源于湖湘文化的蓬勃興起,到明清湖湘文化異軍突起,而書畫藝術更是賢者云集,名家薈萃,還出現了許許多多專門從事書畫行業的風流名士,如髡殘、蕭俊賢、何紹基家族、曾熙、齊白石,也有像陶澍、賀熙齡、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郭嵩燾、郭崑燾、黃自元、王闿運等歷史政治名人和名儒耆卿,在這部選輯中我們將欣賞到他們瑰麗雄奇的山水作,妙趣橫生的花鳥蟲魚作,或風神瀟灑、或筆力剛勁的書法作,無不燦然悅目,蘸滿湖湘濃情。
這部選輯是中國扇面書畫作品的一次匯集,是湖南圖書館館藏的一次展示,更是湖湘書畫藝術的一次集中展現,也是第一次將湖湘扇面作品公開出版,面諸于世,其椎輪大輅之功不可泯也,對于促進湖南美術的發展也具有珍貴的借鑒史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