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吉祥的圖騰與地獄的信使——談中國、希臘神話中蛇意象的不同

  

  【內容摘要】無論是恢弘壯麗的中國古典神話還是神秘浪漫的希臘神話,都有很多關于蛇的神話故事。而蛇意象在兩種不同特質的神話中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形象和意義。中國神話中的蛇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和圖騰崇拜,而希臘的蛇在《圣經》的文化底色中,依舊禁錮于耶和華對于它們原始的詛咒,永遠擺脫不了誘惑和邪惡的本性,是禍亂之始、災難之源。由此,中國、希臘神話的不同文化氣質可見一斑。

  【關鍵詞】中國古典神話;希臘神話;蛇的意象

  【作者簡介】李松洋,裴浩星(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1],在鴻蒙伊始,太初混沌的遠古蒙昧時期,斗轉星移,風云交替的大自然雖是原始初民生存的依賴,其威力也讓人敬畏不已。把這種對自然力量的崇拜做為精神內核,以諸多無法理解的自然現象作為磚瓦,再鍍之以想象的光輝,終砌成中國古典神話這一恢弘壯麗的文化長城,閃爍著華夏智慧的光芒和文明的芬芳。

  同時,作為古希臘文學和藝術源泉的希臘神話,以其完整的體系、濃郁的詩意和優美的形象,幾千年來不斷被歌詠、傳承和發揚,猶如一部古書,記載著神秘的傳說和文化的火種,又猶如一座燈塔,在西方文藝的發展史上不斷為偉大的作品提供素材和精神食糧。

  然而,無論是古色古香的中國神話,還是神秘浪漫的希臘神話,都有著諸多關于蛇這一意象的記載。東方的蛇,是神圣的圖騰,是神秘的靈獸;希臘的蛇卻是邪惡的魔鬼,是罪惡的根源。究竟中希神話中的蛇有著怎樣的不同?“人類文化在發展中具有普遍性或同質的一面,但由于發展背景的差異,不同群體擁有不同的文化準則,包括不同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以及與之相關的崇拜、信仰、性格與趣味等。”[2]現將中國古典神話和希臘神話中蛇的意象比較如下。

一、中國古典神話中蛇的意象

  (一)蛇是創世之神,功勛卓越

  伏羲、女媧二神在“古未有天地之時”(《淮南子?精神訓》),就經天營地,剛柔相成,化育了萬物,是中國古典神話中的創世元勛。

  “媧,古之圣女,化萬物者也。”[3]這位被后人敬仰的女神在創世之時“摶黃土做人”,后又在“四級廢,九州裂,火濫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淮南子?覽冥訓》)的上古浩劫中,煉五色石以補天,使得“蒼天補,四極正”,而后又成為了掌管婚姻的女神。這位孕育并保全了華夏文明的女神應該有著怎樣的魅力?《山海經?大荒西經》中提到:“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七十變。”這樣神圣的華夏之母在神話中竟以蛇的形象出現,可見,蛇已經早早地盤踞在中國神話的創世之初。漢中晚期,女媧像普遍出現于各地石墓畫像中,皆以人面蛇身的形象,或獨自而立,或與伏羲相對。“女媧有體,孰制匠之?”

  作為華夏太古三皇之首伏羲氏,與女媧同被尊為人類始祖。他“做網罟,畫八卦,造琴瑟,設官職”[4],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時代,開辟了華夏文明。具有如此豐功偉績的人物,其形象理應高大偉岸、英勇神武,然而自春秋戰國以來,關于伏羲的形象卻也是“人首蛇身”。阿斯塔娜古墓中出土的伏羲女媧像中,女媧右手執規,伏羲左手執矩,二人腰際相連,下尾盤曲交錯。其實自春秋之后,伏羲人首蛇身的形象已經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并廣為流傳。

  夏曾佑先生在《中國古代史》“中國自中論到:黃帝以上,伏羲、女媧、神農諸帝,其人之形貌、事業、年壽皆在半人半神之間,皆神話也。”[5]據考證,中華上古祖先,除伏羲女媧之外,還有黃帝、西王母等人都是以蛇的形象出現在人們的面前。據統計,《山海經》中所記載的四百多個人物中與蛇形有關的人物就達到一百三十多個。“上古二皇風流事,繪藏西域百姓冢”[6],繪有伏羲女媧蛇身的古墓壁畫體現了用蛇形來描述先祖是上古時期的一種比較常見的崇拜方式。大地之母就應該如蛇一般親近自然,匍匐于草間林里,與自然同尊同卑,同生同在。所以蛇身上維系著著華夏民族對于祖先的崇拜,是文化的圖騰,是民族的創世元勛。

  (二)蛇集天地靈氣,永生不滅

  在中國古典神話中,蛇總與天地靈氣、日月精華以及長生不老相聯系。

  首先,中國第一部集中記錄神話片段的《山海經》中就充滿了千奇百怪的蛇的形象。它們神秘莫測,或游走于草木之間,或盤踞于荒山野嶺。它們似乎已成為了神法力的象征、靈氣的寫照,是神身邊不可或缺的元素,為人所崇拜敬畏:

  • “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
  • “雨師妾在其北,其為人黑,兩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
  • “開明西有鳳皇、鸞鳥,皆戴蛇踐蛇,膺有赤蛇。”
  • “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強。”

  古代神話中,就有蛇修煉成仙的傳說,它們或是在紫竹林中韜光養晦,或是在石洞中磨礪千年,神秘高貴,遙不可及。人們自古就賦予蛇以某種神性并對其敬畏有加。

  其次,神話中的蛇是長生不老的。古往今來,人們最美好的愿望都是多福多壽,長生不老。而蛇身上所煥發出的頑強生命力,無疑讓人們崇拜不已。第一,主管婚育的大母之神女媧的蛇身,就象征著生殖繁衍,多子多孫。人們對于蛇的崇拜,帶有希望繁衍生息的意義。第二,蛇生命力頑強,無論多么艱苦的環境都能生存。《山海經》有云:“有蛇焉,名曰肥‘蟲遺’,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這樣干旱的環境中蛇依舊能夠生存,可見其生命之頑強。第三,從蛇的生活習性來看,蛇會伴隨著生長而蛻皮,在古人眼中,蛇的每一次蛻皮都是重獲一次新生;蛇在冬天的蟄伏,也是為了延續和積蓄生命的能量,到了春季便復蘇,行動敏捷,體力充沛,飛速游走于草間。所以,至今人們還保留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也指的是冬眠的蛇精神飽滿地重生。

  所以,在古代神話中,蛇往往居于奇山怪石之間千百年,成妖成仙,長生不死,寄托了人們對于貼服著大地生存的蛇這種頑強又常換常新的生命力的無限崇拜。

  (三)蛇有君子之德,富貴吉祥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蛇的寓意雖不能與象征權勢、高貴和吉祥的龍相比,但蛇總會與吉祥富貴、福祿功名有著緊密的聯系:

  在莊周的《外篇?達生》中載有齊桓公遇蛇的故事。齊桓公在藻澤地里打獵,突然看見了鬼影,而為其駕車的管仲卻沒有看到。如此齊桓公便嚇得失魂落魄而病倒。一位叫皇子告敖的讀書人便向齊桓公解釋說:

  “委蛇,其大如轂,其長如轅,紫衣而朱冠。其為物也,惡聞雷車之聲,則捧其首而立。見之者殆乎霸。”桓公囅然而笑曰:“此寡人之所見者也。”當聽說見到此蛇的人必要成就霸業,齊桓公的病隨即康復。

  在《搜神記》中有這樣一則故事:一個叫馮緄的人遇見兩條赤蛇,非常擔憂。但精通占卜的人說:“此吉祥也。君后三歲,當為邊將,東北四五里,官以東為名。”[7]后來的五年,他果然隨大將軍南征,官居尚書郎,后做了遼東太守,南征將軍。

  由此可見,蛇常常象征王權和富貴。所以,后世歷代帝王也無不以龍蛇的種屬自比,秦統治者被比作白帝子(白蛇),漢統治者被比作赤帝子(赤蛇),正所謂“高帝子孫盡隆準,龍種自與常人殊”。

  除皇權富貴之外,蛇也有著其他吉祥的寓意。在《山海經?海內南經》中,“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暫且不看古人“蛇吞象”的想象有多么夸張,只是服食蛇吐出的象骨都可以祛病消災,可見蛇被看做吉祥之物。《小雅?斯干》中提到“維虬維蛇,女子之祥”,又道出了蛇是女子的吉祥之兆。十二生肖中,象征著大霧散去、艷陽高照的巳時屬于蛇,而且自古以來人們都認為肖蛇之人“聰穎機敏,福祿厚重,為官能大權在握,學藝能天下聞名,是人間大富大貴之人”。

  當然,蛇意象在中華文化中也帶有相當多的負面寓意。無論是《封神榜》中蠆盆里的毒蛇、《搜神記》中外表美麗內心狠毒的美女蛇,還是農夫懷里忘恩負義的蛇,或是貪得無厭吞掉大象的蛇,都給了人們狠毒、陰險、狡猾和貪婪的印象。所以人們往往談蛇色變。尤其在當代社會,神話的世界在科技的號角聲中漸行漸遠,人們透過科技的窗口,拋開神話氛圍的烘托,僅從生物角度去對蛇這一種爬行綱的冷血動物進行重新審視,所以本身會對人類造成傷害的蛇并不被現代人所喜愛。尤其現在文化的發展與融合讓越來越多的人受到了西方文化,例如《圣經》的影響,而對蛇有了另外一種文化層面上的解讀。

二、希臘神話中蛇的意象

  愛與美的希臘神話,總是充滿了傳奇和浪漫。在茂密的森林里,在神秘的藻澤邊,同樣有蛇穿梭于各個角落,神秘莫測,光怪陸離。它們體態怪異,兇猛殘暴,阻擋著勇士前行的道路,殘害著一方百姓。此外,神秘陰險的蛇又與希臘神話中的女性形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她們的命運和遭遇寄托了希臘文化賦予蛇的象征寓意。

  《圣經》是西方文明的孕育之土,這種文化血緣使得希臘神話在對蛇這一意象的塑造和使用上,踏著《圣經》的車轍,走著仇恨和鄙視的主線。

  在《創世紀》中,我們找到了最古老的誘惑之蛇撒旦。耶和華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的一切活物更狡猾。“蛇對女人說:‘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8]當夏娃告之只有園子中間的那棵樹上的果子不能吃的時候,蛇便開始了這世上的第一次引誘:“你們不一定死,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于是,夏娃便吃了那“悅人眼目又可喜愛的果子”,犯下了創世之初第一樁原罪,使人類失去了伊甸園,落入塵世。自此男子飽經勞作之苦,女子飽受分娩之痛。人類的生命經歷生老病死之后終要歸于塵土。蛇,從那時起便被耶和華詛咒,“必用肚子行走,終身吃土”,并“和女人彼此為仇”。這樣的恩怨和詛咒貫穿《圣經》始終。

  《啟示錄》中,一條大紅龍要吃掉“身披日頭,腳踏月亮,頭戴十二星皇冠“的女人所生的兒子,它最終在同米迦勒的使者征戰的時候失敗,“被摔在地上,他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是迷惑天下的。”[9]在《馬太福音》中,“毒蛇的種類!你們既上帝指責那邪惡之人:是惡人,怎能說出好話來呢?“你們這些蛇類。毒蛇之種啊!怎能逃脫地獄的刑罰呢?”[10]所以《圣經》對于蛇的態度明確而堅決,認定蛇是罪惡的源泉,是欲望的始祖,是陰險毒辣邪惡的代名詞,以至后來“凡是具有這種品性的人,也被稱為‘蛇’”。這一點在希臘神話中也有著明顯的體現。

  (一)蛇涂炭生靈,兇狠殘暴

  東方的蛇,或報恩救人,或庇佑子民,往往被當做圖騰頂禮膜拜,而希臘神話中的蛇,卻面目可憎,殘暴兇狠,為禍一方。

  與中國神話中伏羲女媧兩位創世之神相對,希臘神話中也有一對古老的蛇,即堤豐和厄客德娜。堤豐是大地之母蓋婭之子,僅從他的外貌上,就可以解讀出希臘人對蛇的恐懼和厭惡之情:堤豐有百個龍頭,每張口中吞吐著暗色的蛇信,百余雙恐怖的眼睛里不時噴出烈焰。其吼聲變化多端,“有時作人言,有時如牛吼,如獅嘯,如犬吠,諸音雜作,聲若奔雷,響徹四極”。在與天神宙斯的戰斗中,堤豐能奪其武器,取其神力,使眾神倉皇逃往埃及。可見同為人首蛇身的創世之初的神,堤豐沒有像伏羲一樣,開創時代、造福后人,反而撐開蛇發,在天地之間沖突往來,遮天蔽日,所過之處天塌地陷,寸草不生。他與象征著權威和秩序的奧林匹斯諸神為敵,并揚言要使天地開辟、萬類清明的世界重歸混沌。

  堤豐的妻子厄客德娜也是擁有著兩條蛇尾的怪物。赫西俄德在《神譜》中有如此描述:“狂暴的女神厄客德娜,上半身是一位斜眼的、面頰潔白的寧芙,下半身是一條大蛇;巨大可畏,有著帶斑點的皮膚,吃生肉,居住在地底。”這位蛇媽媽子息眾多,以許德拉、客邁拉和斯芬克斯等為代表,皆為兇狠殘暴的怪物。她身上不但沒有半點母性的光輝,反而被塑造成災難之源,禍亂之始。

  除此之外,希臘神話中有蛇出現的場景必有暴力和殺戮。戰神阿瑞斯是赫拉吞下一條暴眼大蛇之后所生,成為了人類禍災的化身。他嗜殺、血腥,尚武好斗,戰鼓聲使他手舞足蹈,血腥氣讓他心醉神迷。在英雄柏勒洛豐的冒險旅程中,也遇到了同時擁有獅子頭、山羊頭和蛇頭的吐火怪物喀邁拉,殘害百姓,毀壞村莊。由此可見,希臘的蛇,不僅形象駭人,而且兇狠殘暴,為禍世間。當人們想要塑造一個兇殘邪惡的形象時,蛇已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二)蛇阻礙成功,割裂幸福

  縱觀希臘神話,蛇總盤踞在命運的玄關,它們或是在勇士探險之路的盡頭守護著夢寐以求的寶藏,或是成為英雄成長路上的一道關卡,又或是出現在平靜的生活當中,破壞人們的幸福。

  希臘神話中最偉大的半神英雄赫拉克勒斯的一生中,就多次與蛇遭遇。他是宙斯和阿爾克墨涅公主所生的大力之神,當他還在襁褓之中時,赫拉就因為嫉妒在他搖籃邊放置兩條巨蛇,欲將其殺害。雖然這兩條巨蛇最終反被小赫拉克勒斯殺死,但它們象征著仇恨和嫉妒,出現在一個英雄生命的開端,要摧毀一個孩子無辜的生命。世間飛禽走獸可取人性命者不勝枚舉,但人們偏要把蛇至于光明的英雄身邊,來凸顯它們的黑暗、陰險和狠毒。

  赫拉克勒斯的十二項英雄偉績讓他的一生充滿傳奇。他曾為了獲得自由奉命斬殺勒耳那泥潭中的水蛇許德拉。許德拉是一條生有九頭的大毒蛇,夜里浮出水面,專吃附近居民。它的頭可以再生,它的血含有劇毒。最后赫拉克勒斯在同伴的幫助下借助火炬砍下它永生不死的頭,埋在一塊巨石下。

  此外,赫拉克勒斯要尋找的黃金蘋果有大蛇看守,伊阿宋要尋找的金羊毛也有大蛇看守,傳達神諭的神殿也有“說謊話的君主”大蛇皮通作祟,真可謂漫漫希臘英雄路,不戰毒蛇非好漢。

  蛇不僅是英雄成長路上的絆腳石,同時也摧毀著人們的幸福。在浪漫溫馨的希臘神話中,俄耳甫斯和歐律狄刻的愛情故事,最甜蜜又最凄美。俄耳甫斯是太陽神阿波羅和音樂史詩女神卡利俄波之子。他把七弦琴演奏得驚風雨、泣鬼神,諸神因此送給他美麗的歐律狄刻做妻子。他們“伉儷恩愛,至誠至深,天上少有,地上稀罕”[11],如果故事就這樣圓滿下去,我們喜聞樂見,皆大歡喜。可是,此時偏偏出現一條毒蛇,將躲避阿里斯泰俄斯追趕的歐律狄刻送進了冥府。看來斷人姻緣的惡人,沒有比蛇再合適的了。

  對于希臘人來說,蛇似乎就是用來阻礙成功、割裂幸福的。蛇是一面墻,立在一切艱難險阻的最后,等待著勇士的挑戰;蛇是一把鎖,可以鎖住世間最珍貴的東西和英雄的夢想;蛇是一把刀,可以切斷世上所有美滿完整的東西。

  (三)蛇象征女人,陰險毒辣

  在《圣經》中,蛇被詛咒與女人世代為敵;在埃及,蛇形的裝飾代表權力的至高無上;在英國,蛇是維多利亞女王的護身符,象征智慧和光榮。蛇與女性總有著千絲萬縷的羈絆,蛇在女性生命中的出現,或象征高貴典雅,或代表陰險毒辣。在希臘神話中與蛇有關的女性,她們的命運又有著怎樣的共同點呢?

  除了厄客德娜,希臘神話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蛇怪形象要數美杜莎。美杜莎原本是美麗的少女,相傳是因為與海神波塞冬在雅典娜神殿私會,又或是因為她自恃美麗,不自量力地與雅典娜比美,最終雅典娜一怒之下將美杜莎的頭發變成毒蛇,把她變成面目丑陋的怪物,任何見到美杜莎面容的人都會變成石像。所以后來“美杜莎”這個詞就有“極度丑陋的女子”之含意。最后,這位被蛇纏繞著的傲慢女人被珀爾修斯砍下頭顱,鑲在雅典娜的盾牌之上。

  命運同樣悲慘的還有以獵殺小孩子聞名的蛇妖拉彌亞。她面容妖艷卻有一條蛇尾。拉彌亞本是波塞冬和拉比的女兒,其貌傾城,因此成為了宙斯的情婦。當她被天后赫拉發現,憤怒的赫拉把拉彌亞所生的孩子全都殺害,又施咒將傷心不已的拉彌亞變成半人半蛇的怪物。自此,拉彌亞只能在無盡的仇恨與哀痛之中掙扎,由妒生恨,不斷地殺害別人的孩子。也有人認為拉彌亞對血液的饑渴,象征著女人的不潔、貪吃和愚昧。

  從雌蛇厄客德娜、蛇女美杜莎和拉米亞的形象中我們不難看出,在希臘神話中,有蛇相伴的女人不會善良,即使她是一位母親;有蛇相伴的女人不會美麗,即使她曾傾國傾城;有蛇相伴的女人不會幸福,即使她曾擁有一切。在希臘神話中,人們把蛇和女性結合在一起,并又為她們設計了晦暗的生活軌跡,賦予她們殘暴的品性。女性生本多磨難,哪堪毒蛇助凄涼。此中的厭惡和痛恨,可見一斑。

  當然,希臘神話中蛇作為一個藝術原型,并非完全邪惡。的確是它引誘人類的始祖違背了上帝的禁令,讓世間從此有了罪惡,但同樣也是它,讓人們睜開了惺忪睡眼,所以蛇促進了人類的開化和文明的進步。而且希臘神話中的信使赫密斯手中的雙蛇纏繞的魔杖,如今也被作為醫學的標志,象征神奇的醫術和中立崇高的醫德。

  綜上所述,中希神話對于蛇的態度有共通性,都是辯證的,不能一概而論。在中國,蛇圖騰文化經歷了由繁盛走向衰敗的過程,頂禮膜拜是主線,但是也存在著負面的印象。在西方,蛇雖一直是被貶低的對象,但后來蛇又象征醫德,象征和平。

  但中國、希臘神話畢竟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各有特色。中國神話中的蛇背后牽出了一段深厚的文化淵源和圖騰崇拜,蛇雖生于世間,又不僅是凡間之物,其寓意和精神卻已超乎世外。而希臘的蛇在《圣經》的文化底色中,依舊禁錮于耶和華對于它們原始的詛咒,永遠擺脫不了誘惑和邪惡的本性,是禍亂之始,災難之源,可畏可憎。

  所以,從駕著祥云的吉祥圖騰到兇猛殘暴的地獄信使,我們領略了蛇在中希神話中的不同形象,以及意象背后兩種神話不同的魅力,以及不同文化語境在意象塑造和使用上產生的截然不同又各有特色的強大磁場。

【參考文獻】

[1]周汝昌:千古奇文千字文[M]. 天津大學出版社,2011.1。

[2]徐磊:歷史語境下東西“蛇”意象之文化解讀[J]. 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3):8。

[3]說文解字[M]. 中華書局,1963:160。

[4]張雷雷:《三圣》易經的新概念[EB/OL].[2012-5-31]

http://www2.jiangshi.org/lect/person/2035/detail/article_c8d4cab9-a2a9-4faa-9ed1-624b5905d853.html.

[5]夏曾佑:中國古代史[M]. 三聯書店,1955:11。

[6]中郵網www.e1988.com.中國審計報. 阿斯塔娜古墓里的伏羲女媧像[EB/OL]. 2005-7-26[2012-6-1].

http://www.e1988.com/news/arti-cle.asp?id=10233.

[7]干寶:搜神記[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8]中國基督教協會:圣經(英文新標準修訂版)[M]. 中國基督教協會,1989.創世紀4。

[9]中國基督教協會:圣經(英文新標準修訂版)[M]. 中國基督教協會,1989.啟示錄12。

[10]中國基督教協會:圣經(英文新標準修訂版)[M]. 中國基督教協會,1989.馬太福音12。

[11]古斯塔夫?施瓦布,曹乃云:希臘古典神話[M]. 譯林出版社,2011:67。

原載于《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3卷第9期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州市| 广灵县| 上高县| 临夏县| 邯郸县| 石景山区| 茂名市| 错那县| 沙湾县| 临汾市| 华坪县| 来宾市| 南丰县| 徐水县| 三穗县| 体育| 辰溪县| 庄浪县| 成武县| 弥勒县| 敦化市| 英德市| 聊城市| 商水县| 和平县| 沂源县| 郸城县| 包头市| 咸阳市| 宁乡县| 准格尔旗| 喜德县| 湄潭县| 浑源县| 永昌县| 无锡市| 泰顺县| 肥城市| 沁水县| 岱山县| 高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