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霸
字號:字次公,謚曰定侯
生卒:公元前130年~公元前51年
籍貫: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
簡評:漢宣帝時循吏代表
生平簡介
黃霸(公元前130年~公元前51年)西漢宣帝時大臣。字次公,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少學律令,醉心仕宦,武帝末補侍郎謁者,任河南太守丞(武帝在位時歷任此職)。宣帝時,任揚州刺史、穎川太守。后為御史大夫、丞相,封建成侯。
黃霸為人精明聰敏,熟悉文法,性溫良有智謀,善于領導,議處合法,受到吏民的尊敬。武帝末年地方官吏多以嚴酷為能,而黃霸獨以寬和知名。宣帝時任揚州刺史、穎川太守,在任期間,“使郵亭鄉宦皆畜雞豚,以贍鰥寡貧窮者。然后為條教,置父老師帥伍長,班行之於民間,勸以為善防奸之意,及務耕桑,節用殖財,種樹畜養,去食谷馬。米鹽靡密,初若煩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薄鞍砸酝鈱拑让鞯美裘裥?,戶口歲增,治為天下第一”(見《漢書?本傳》)。后為太子太傅,遷御史大夫。宣帝五鳳三年(前55)代丙吉為丞相,封建成侯。黃霸長於治民而不善為朝政,任丞相時多不稱意。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卒,謚曰定侯。
后世將他與龔遂作為“循吏”的代表,稱為“龔黃”?!把?,順也,上順公法,下順人情也?!彼^循吏,即指對上順從公正的法令,對下順應民意,秉公執法的官吏。而黃霸,就是西漢時期封建循吏的著名代表人物。
武帝后期,為加強中央集權而制定了極其嚴酷的法令,同時建立了察舉制度,并任酷吏,以嚴刑法。昭帝繼位后,朝中嚴格遵循武帝時期的法律制度,以嚴刑峻法來控制各級官員。于是一些世俗官吏為迎合皇上旨意,就以在執法上能盡量采用嚴刑酷法作為一種有才能的表現,以能吹毛求疵作為衡量能力的標準。
反觀黃霸斷案卻崇尚仁政,反對酷刑;對疑案堅持從輕處理;主張對犯罪實行外寬內明,教化為先,把重點放 在防患于未然上,所以,黃霸為官,百姓擁護,朝廷滿意,屬下 悅服。黃霸也因此從一年俸二百石的小史,一直升到了朝廷的丞相。
黃霸智斷爭兒案
前漢時期,穎川郡有一家富戶,兄弟倆在一起生活,他們的媳婦都懷孕了。兄長的媳婦生了個死胎,但是一直隱瞞著不告訴別人。弟弟的媳婦生了個男孩,兄長媳婦便生了惡念,將孩子強奪過來并聲稱是自己所生。雙方各執一詞,一直論爭了3年都未能斷決。
穎川太守黃霸聽聞此事后,派人把孩子抱到法庭中間,命令她們妯娌倆上去爭奪,表示誰能把孩子搶過去,便將孩子判給誰。兄長媳婦爭奪時用力很猛,一副不管不顧的樣子;反觀弟弟媳婦,既想把孩子爭回來,又恐怕會傷著孩子而不敢使勁兒用力,表情極為悲傷??吹竭@里,黃霸頓時明白了其中緣由,斥責兄長媳婦說:“你只想得到兒子,怎么會顧慮到用力爭奪會使孩子受到傷害呢?孩子是誰所生,這件事已經非常明白了。”隨即把孩子歸還給了弟弟媳婦,兄長媳婦只得認罪。
漢武帝廟樂案
漢宣帝是漢武帝的曾孫,曾經一度淪為平民,因為很偶然的機會才被霍光等人推上了皇帝的位子。他大概是為了表示自己的正統地位,就想褒揚曾祖父漢武帝的功德,下詔給丞相和御史大夫,讓大臣們商議漢武帝的“廟樂”。大臣們自然應該順水推舟,按皇帝的意思來辦。但是,在商議的過程中,偏偏有人站出來反對。此人是漢朝著名的儒生,今文《尚書》專家夏侯勝,當時任長信少府,也有資格參與商議。他客觀地指出了漢武帝時代的種種暴政過失,認為如此不合格的皇帝,根本不應該享受“廟樂”。而身為“丞相長史”的黃霸,也偏偏隨聲附和,支持夏侯勝的觀點。夏侯勝和黃霸,公開違背皇帝的旨意,當然是屬于大逆不道了,于是丞相和御史大夫上書彈劾。夏侯勝和黃霸都被逮捕,關在廷尉獄里,判了死刑。但漢宣帝好像舍不得殺這兩位賢臣,就把他們一直關著,不肯執行死刑。
黃霸和夏侯勝關在一間牢房里,等著挨刀。過了好久也不見動靜,黃霸就向夏侯勝說:“每天坐在牢里也太無聊,浪費大好光陰,不如我拜您為師,學習《尚書》經義吧?”
夏侯勝推辭說:“咱們都是要死的人,學這個還有什么用呢?”
黃霸說:“孔夫子曾經說過,朝聞道,夕死可矣!咱們就聽從夫子的教導吧!”
夏侯勝很感嘆,就收黃霸為弟子,每日在獄中講授《尚書》。一個講,一個學,就這樣度過了三年時光。后來,關東四十九郡同日發生大地震,還有幾個地方發生了山崩,全國壓死了六千多人。漢宣帝非??謶?,就下罪己詔,大赦天下,夏侯勝和黃霸都出獄了。
史料記載
1、《漢書?循吏傳第五十九》
黃霸字次公,淮陽陽夏人也,以豪桀役使徙云陵。霸少學律令,喜為吏,武帝末以待詔入錢賞官,補侍郎謁者,坐同產有罪劾免。后復入谷沈黎郡,補左馮翊二百石卒史。馮翊以霸入財為官,不署右職,使領郡錢谷計。簿書正,以廉稱,察補河東均輸長,復察廉為河南太守丞。霸為人明察內敏,又習文法,然溫良有讓,足知,善御眾。為丞,處議當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愛敬焉。
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將軍霍光秉政,大臣爭權,上官桀等與燕王謀作亂,光既誅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罰痛繩群下,繇是俗吏尚嚴酷以為能,而霸獨用寬和為名。
會宣帝即位,在民間時知百姓苦吏急也,聞霸持法平,召以為廷尉正,數決疑獄,庭中稱平。守丞相長史,坐公卿大議庭中知長信少府夏侯勝非議詔書大不敬,霸阿從不舉劾,皆下廷尉,系獄當死。霸因從勝受《尚書》獄中,再隃冬,積三歲乃出,語在《勝傳》。勝出,復為諫大夫,令左馮翊宋畸舉霸賢良。勝又口薦霸于上,上擢霸為揚州刺史。三歲,宣帝下詔曰“制詔御史:其以賢良高第揚州刺史霸為潁川太守,秩比二千石居,官賜車蓋,特高一丈,別駕主簿車,緹油屏泥于軾前,以章有德”。
時,上垂意于治,數下恩澤詔書,吏不奉宣。太守霸為選擇良吏,分部宣布詔令,令民咸知上意,使郵亭鄉官皆畜雞豚,以贍鰥寡貧窮者。然后為條教,置父老師帥伍長,班行之于民間,勸以為善防奸之意,及務耕桑,節用殖財,種樹畜養,去食谷馬。米鹽靡密,初若煩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吏民見者,語次尋繹,問它陰伏,以相參考。嘗欲有所司察,擇長年廉吏遣行,屬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郵亭,食于道旁,烏攫其肉。民有欲詣府口言事者適見之,霸與語,道此。后日吏還謁霸,霸見迎勞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為烏所盜肉”吏大驚,以霸具知其起居,所問豪釐不敢有所隱。鰥寡孤獨有死無以葬者,鄉部書言,霸具為區處,某所大木可以為棺,某亭豬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識事聰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稱神明。奸人去入它郡,盜賊日少。
霸力行教化而后誅罰,務在成就全安長吏。許丞老,病聾,督郵白欲逐之,霸曰“許丞廉吏,雖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頗重聽,何傷。且善助之,毋失賢者意”或問其故,霸曰“數易長吏,送故迎新之費及奸吏緣絕簿書盜財物,公私費耗甚多,皆當出于民,所易新吏又未必賢,或不如其故,徒相益為亂。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霸以外寬內明得吏民心,戶口歲增,治為天下第一。徵守京兆尹,秩二千石。坐發民治馳道不先以聞,又發騎士詣北軍馬不適士,劾乏軍興,連貶秩。有詔歸潁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治如其前。前后八年,郡中愈治。是時,鳳凰神爵數集郡國,潁川尤多。天子以霸治行終長者,下詔稱揚曰“潁川太守霸,宣布詔令,百姓鄉化,孝子弟弟貞婦順孫日以眾多,田者讓畔,道不拾遺,養視鰥寡,贍助貧窮,獄或八年亡重罪囚,吏民鄉于教化,興于行誼,可謂賢人君子矣。《書》不云乎。股肱良哉。其賜爵關內侯,黃金百斤,秩中二千石”而潁川孝弟有行義民、三老、力田,皆以差賜爵及帛。后數月,徵霸為太子太傅,遷御史大夫。
五鳳三年,代丙吉為丞相,封建成侯,食邑六百戶。霸材長于治民,及為丞相,總綱紀號令,風采不及丙、魏、于定國,功名損于治郡。時,京兆尹張敞舍鹖雀飛集丞相府,霸以為神雀,議欲以聞。敞奏霸曰“竊見丞相請與中二千石博士雜問郡國上計長吏、守丞為民興利除害、成大化,條其對,有耕者讓畔,男女異路,道不拾遺,及舉孝子弟弟貞婦者為一輩,先上殿,舉而不知其人數者次之,不為條教者在后叩頭謝。丞相雖口不言,而心欲其為之也。長吏、守丞對時,臣敞舍有鹖雀飛止丞相府屋上,丞相以下見者數百人。邊吏多知鹖雀者,問之,皆陽不知。丞相圖議上奏曰:臣聞上計長吏、守丞以興化條,皇天報下神雀。后知從臣敞舍來,乃止??舾`笑丞相仁厚有知略,微信奇怪也。昔汲黯為淮陽守,辭去之官,謂大行李息曰:御史大夫張湯懷詐阿意,以傾朝廷,公不早白,與俱受戮矣。息畏湯,終不敢言。后湯誅敗,上聞黯與息語,乃抵息罪而秩黯諸侯相,取其思竭忠也。臣敞非敢毀丞相也,誠恐群臣莫白,而長吏、守丞畏丞相指,歸舍法令,各為私教,務相增加,澆淳散樸,并行偽貌,有名亡實,傾搖解怠,甚者為妖。假令京師先行讓畔異路,道不拾遺,其實亡益廉貪貞淫之行,而以偽先天下,固未可也。即諸侯先行之,偽聲軼于京師,非細事也。漢家承敝通變,造起律令,即以勸善禁奸,條貫詳備,不可復加。宜令貴臣明飭長吏、守丞,歸告二千石、舉三老、孝弟、力田、孝廉、廉吏務得其人,郡事皆以義法令檢式,毋得擅為條教。敢挾詐偽以奸名譽者,必先受戮,以正明好惡”天子嘉納敞言,召上計吏,使侍中臨飭如敞指意。霸甚慚。
又樂陵侯史高以外屬舊恩侍中貴重,霸薦高可太尉。天子使尚書召問霸“太尉官罷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興文也。如國家不虞,邊境有事,左右之臣皆將帥也。夫宣明教化,通達幽隱,使獄亡冤刑,邑亡盜賊,君之職也。將相之官,朕之任焉。侍中樂陵侯高帷幄近臣,朕之所自親,君何越職而舉之”尚書令受丞相對,霸免冠謝罪,數日乃決。自是后不敢復有所請。然自漢興,言治民吏,以霸為首。
為丞相五歲,甘露三年薨,謚曰定侯。霸死后,樂陵侯高竟為大司馬。霸子思侯賞嗣,為關都尉。薨,子忠侯輔嗣,至衛尉九卿。薨,子忠嗣侯,訖王莽乃絕。子孫為吏二千石者五六人。
始,霸少為陽夏游徼,與善相人者共載出,見一婦人,相者言“此婦人當富貴,不然,相書不可用也”霸推問之,乃其鄉里巫家女也。霸即娶為妻,與之終身。為丞相后徙杜陵。
2、《大學衍義補?卷八十二》
黃霸為潁川太守,為條教置父老師帥、伍長,班行之于民間,勸以為善防奸之意。霸力行教化而后誅罰,務在成就全安長吏,凡治道去其泰甚者爾,以外寬內明得吏民心,治為天下第一。天子下詔稱揚曰“潁川太守霸,宣布詔令,百姓鄉化,孝子、弟弟、貞婦、順孫日以眾多,田者讓畔,道不拾遺,養視鰥寡,贍助貧窮,獄或八年亡重罪囚,吏民鄉于教化,興于行誼,可謂賢人君子矣?!稌凡辉坪豕呻帕荚铡F滟n爵關內侯、黃金百斤,秩中二千石”而潁川孝弟有行義、民三老力田皆以差賜爵及帛,后數月,征霸為太子太傅,遷御史大夫。
臣按:人君欲其政教之行于天下,非得循良之臣承流而宣化于下,其勢不能以遍及也。漢宣帝垂意于治,數下恩澤詔書,吏不奉宣,霸為選擇良吏分部宣布詔令,令民咸知上意,然后為條教班行民間,民知太守之條教皆承天子之意,故易于信從。及其教化既行,天子聞之又日詔以稱揚之,首曰“宣布詔令,百姓向化”而歷數其政績之美,且賜爵及金,并推及其郡民之賢者。嗚呼,漢去三代未遠,其君之求治臣之為治皆有古遺意,后世則惟以簿書、財賦為急,未聞有及教化者矣。雖有其言亦無其實,為吏者固不暇于教化,萬有一焉不罹于文法幸矣,況望增秩賜金、征入朝以為顯官哉。后世有志于教化之君其尚以宣帝為法,有志于教化之吏其尚以黃霸為法。
3、楊守敬、熊會貞《水經注疏?卷十》
衡漳又東逕建成縣故城南。(朱漳作津,全、趙、戴改。)按《地理志》,故屬渤??ぁ#ㄊ鼐窗矗汉鬂h縣廢,在今交河縣東北?!绸蚁壬唬簼h宣帝五鳳三年,封丞相黃霸為侯國也。(朱宣訛作昭,五訛作元,《箋》曰:孫云,按《史記?功臣年表》,宣帝五鳳三年,黃霸封建成侯。趙依改。戴沿朱之誤,孔刻戴本亦誤。然朱《箋》明引《史記?功臣表》以證其誤,何亦不為訂證。且《漢表》及《霸傳》并在宣帝五鳳三年。全云:本表在沛,而善長以為渤海。)
4、《齊民要術?序》
黃霸為潁川,使郵亭、鄉官,皆畜雞、豚,以贍鰥、寡、貧窮者。及務耕桑,節用,殖財,種樹。鰥、寡、孤、獨,有死無以葬者,鄉部書言,霸具為區處:某所大木,可以為棺。某亭豚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
5、《野客叢書?卷二》
《筆談》云:景祐中,審刑院斷獄,有使臣何次公具獄。主判官方進呈,上忽曰“此人名次公,何義”主判官不能對。是時,龐莊敏公為殿中丞、審刑院詳議官,從長官上殿,乃越次對曰“臣嘗讀《前漢書》,黃霸字次公,蓋以霸次王也。此人名,慕黃霸之為人”上頷之。仆謂龐證既迂,其說無義,不若曰“臣讀《漢書》,蓋寬饒字次公,魏丞相所謂次公醒而狂者是也。寬饒為人公廉鯁直,無所回避,此人必慕寬饒之為人”此說為得。且《前漢書》所載四次公,又有張次公、桓次公者,奚獨霸哉。莊敏想倉卒之間,偶記得黃霸字次公,故以為對耳。仆考漢人字次公之意,為其兄弟間居其次者,如云仲卿、次君耳。龐謂“霸次王”,鑿矣?!队駢厍逶挕份d此事,謂梁適。吳曾《漫錄》載此,不辨所以,但謂非適云云。
國學網老秦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