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崔鴻

字號:字彥鸞
生卒:公元478—525年
朝代:北魏
籍貫:清河(今山東臨清市東)人
簡評:北魏著名史學家


生平簡介

  崔鴻(公元478—525年),字彥鸞,清河縣人(今山東夏津縣和平原縣恩城一帶),北魏著名史學家。其先人仕南燕和劉宋,伯父崔光也是北魏著名史學家。父親崔敬友是崔光之弟,曾出任本州治中、梁郡太守。崔鴻一生,歷仕孝文、宣武、孝明三朝,仕途相對平坦,職事之余,被委以史任。

  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崔鴻被拜為彭城王國左常侍,開始了其政治生涯。宣武帝景明三年(502年),遷員外郎,兼尚書虞曹郎中,奉命撰寫起居注。又遷給事中兼祠部郎,轉尚書都兵郎中。永平初,徙三公郎中,加輕車將軍,又遷員外散騎常侍,領郎中。延昌四年(515年),遷中散大夫、高陽王友,又為司徒長史。正光初,加前將軍,參修高祖孝文帝、世宗宣武帝起居注。正光五年(524年),以本官修緝國史。孝昌初,拜黃門侍郎,尋加散騎常侍、齊州大中正。正光六年(525年),卒,贈鎮東將軍、度支尚書、青州刺史。崔鴻秉性耿介,遇事直陳,為同僚所欽服,主張為官求才,不拘一格,著有《十六國春秋》。

  西晉亡后,晉室南渡,中原地區遂有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先后建立割據政權,史稱五胡十六國。這些政權雖各有本國史書,但體例不同,詳略各異,不相統一。

  崔鴻聰明好學,少時就有著述。其先人仕南燕和劉宋,伯父崔光是著名史學家,仕北魏,官至太子少傅、司徒、侍中、國子祭酒鑲著作,曾參與撰修北魏國書。崔鴻“弱冠便有著述志”,他的志向就是要修撰一部全面的、系統的記述十六國歷史的著作。他認為自從西晉“八王之亂”以后,雖然“所在稱兵,競自尊樹”,但“能建邦命氏成為戰國者,十有六家”。他們雖然都是少數民族所建的政權,但他們是這一時代的政治代表和象征,是中國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總結這一時代歷史的經驗和教訓,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其“善惡興滅之形,用兵乘會之勢,亦足以垂之將來,昭明勸戒”。此外,雖然十六國各有國書,記載本國史事,但“諸史殘缺,體例不全,編錄紛謬,繁略失所”。亟需加以“審正不同,定為一書”,編撰出一部記錄這一時代的全史。

  從景明元年(500年)開始,崔鴻便開始搜集十六國的舊史及其他資料。由于當時北魏剛遷都洛陽不久,各種書籍“率多分散”,他不得不“求之公私,驅馳數歲”,做到詳細占有材料。為了抄錄、搜集史料,他幾乎竭盡了家產和俸祿,有時甚至沒有買紙的錢,可見他是在生活清苦的情況下從事著述的。

  到正始三年(506年),《十六國春秋》初稿已基本完成,但為了撰寫最后的5卷“蜀錄”,他四處訪購常璩所撰記載蜀國歷史的《蜀書》,但久求不得,為此他又一直耐心等待了近20年,直到得到此書,才補寫了最后5卷。由此也可見作者著述之嚴謹。這樣,直到正光三年(522年),《十六國春秋》才最后完成。

  崔鴻編纂的《十六國春秋》,體例比較完備,改各國書為錄,主為紀,臣為傳,又有序例1卷,年表1卷,合計102卷。因為這部史書的敘事以晉為正統,怕忤犯了北魏朝廷,所以當崔鴻在世時,它沒有公開傳布。崔鴻死后,其子子元才繕寫一部,于永安年間奏上朝廷。由于書中刊著了各國遺事,內容豐富,其中雖不免有疏略訛誤等缺點,但在當時它仍是一部有價值之作。唐代修《晉書》時,曾征引了本書許多資料,唐宋類書也收錄了不少。可惜這部書從北宋以后就亡佚了,現行的輯本有兩種;一為明代屠僑孫等輯綴的《十六國春秋補遺輯佚》;一為清代湯球的《十六國春秋輯補》。

  正光五年(524年),崔鴻伯父崔光病危。崔光掌修北魏國史多年,但他認為本朝歷史不是本朝人所能修成的,史官只需記錄時事,編著卷目,便算盡責了。所以直到他臨終前,魏史仍“闕略尤多”。崔光把修撰國史的希望寄托于崔鴻,對鴻表示“群才非君莫可”,并向孝明帝推薦了崔鴻。

  正光五年(524年),崔鴻受詔撰修國史,可惜他不幸染病,第二年便病逝了。死時崔鴻年僅48歲。

  崔鴻是第一個為少數民族政權寫史的人。他把十六國時期當作一個重要的歷史階段,把少數民族政權的歷史提高到正史地位,并為此傾注了畢生心血,他的《十六國春秋》,不僅有寶貴的史料價值,而且在史學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開日后北魏史、遼金史、元史、清史之先河,是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象征。

  北魏崔鴻所著的《十六國春秋》,是研究十六國史的重要文獻。目前所看到《十六國春秋》,是明萬歷年間出現的殘本。《十六國春秋》散佚的時間,清代學者多有猜測。王鳴盛認為,“蓋當五代及宋初而亡。”錢大昕認為,“宋人已無見此書者。”然王、錢二位均未做深入考證。其實,《十六國春秋》于宋時仍存。如北宋初編成的大型類書《太平御覽》,即是抄錄《十六國春秋》最多的一部類書。北宋中后期司馬光編就的史學名著《資治通鑒》,亦大量抄錄了《十六國春秋》的史料。在南宋還是可以找到《十六國春秋》存在的痕跡。如南宋初孔傳的《東家雜記》提到,他讀過《十六國春秋》。號稱宋代四部目錄書之一的《遂初堂書目》著錄有《十六國春秋》。甚至明中期學者楊升庵也看到過《十六國春秋》,這比此后萬歷年間出現的《十六國春秋》殘本要早。這說明到明中期,《十六國春秋》仍存在。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宁县| 利辛县| 金川县| 孝昌县| 揭东县| 河津市| 英德市| 嫩江县| 阿克陶县| 清河县| 富民县| 灵石县| 思茅市| 前郭尔| 万载县| 武隆县| 泰兴市| 沾化县| 图们市| 江华| 中卫市| 深水埗区| 泌阳县| 遂昌县| 育儿| 大悟县| 秦皇岛市| 尚志市| 灵丘县| 揭西县| 松阳县| 广昌县| 尼勒克县| 南丹县| 安宁市| 澄迈县| 天长市| 韶山市| 中阳县| 丰台区| 张家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