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詩
…此。今綜而論之,狃于所習,蔽于所見,選擇去取之間,未為公明。如梁邱賀乃忌賢嫉能之小人,歐陽、大、小夏侯皆漢之俗儒,為鄭康成所賤。三家詩魯為近之,而齊、韓則疏甚矣,乃皆得立。至若《尚書》有孔氏古文,杜林、衛宏、賈逵所傳,乃孔壁真本,《詩》毛氏出于子夏,《春秋》左氏親受孔門,《…公、孔子之真本也,反不得立。祿利之路,每少真賞,在漢已然。惟《易》立孟、京為最善,下至宋、元,僅存京房《易傳》、伏生《尚書大傳》、王伯厚所輯三家詩及《韓詩外傳》而已,然皆非全本。然則雖謂十四家之學皆亡亦可也,亡之最可惜者,孟、京《易》也。
——摘自“國學寶典”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卷三十四·《後漢書》六/叢書集成本
三家詩:秦焚書后,漢興而有三家《詩》,齊人轅固傳《齊詩》,魯人申培公傳《魯詩》,燕人韓嬰傳《韓詩》。又毛亨、毛萇傳《毛詩》,是為四家《詩》之傳授者。漢時研究《詩經》的四家是齊派代表齊人轅固,魯派代表魯人申培,韓派代表燕人韓嬰,以及毛詩學派代表魯人毛亨和趙人毛萇。即齊、魯、韓、毛四家。齊、魯、韓三派,在西漢十分盛行,在朝里立有博士,成為官學,屬今文經學。這三家詩有共同性,又稱三家詩。三家詩都相當繁瑣,解經一字,洋洋千言,也都使用漢代通行的隸書寫成,所以這三家詩又稱為“今文學派”、“今文經學”。今文經學,是經學中研究今文經籍的一個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