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學
…劉、石十六國并入北魏,與南朝對立,為南北朝分立時代;而其時說經者亦有“南學”“北學”之分。此經學之又一變也。《北史儒林傳》序曰:“江左,《周易》則王輔嗣,《尚書》則孔安國,《左傳》則…君注《左傳》未成,以與子慎,見于《世說新語》。是鄭、服之學本是一家;宗服即宗鄭,學出于一也。南學則尚王輔嗣之玄虛,孔安國之偽撰,杜元凱之臆解,此數家與鄭學枘鑿,亦與…魏,李業興對梁武帝云:“少為書生,止習五典,……素不玄學,何敢仰酬!”此北重經學不雜玄學之明證。南學之可稱者,惟晉、宋間諸儒善說禮服。宋初雷次宗最著,與鄭君齊名,有雷…
——摘自“國學寶典”清·皮錫瑞《經學歷史》-六、經學分立時代/清光緒三十三年湖南思賢書局本
1. 周代五學之一。周有東﹑南﹑西﹑北四學,并太學稱五學。
2. 南朝宋何尚之于南郭外立學聚生徒,稱為南學。
3. 南北朝時南朝的經學。南朝經師,發展魏晉學風,除《詩》﹑《三禮》采用鄭玄箋注外,《周易》用三國魏王弼注,《尚書》用偽孔安國傳,《左傳》用晉杜預注。講經兼采眾說,也取玄學,不拘家法,隨意發揮。又受佛教影響,所作義疏比經注更為詳盡。
4. 清初黃宗羲開塾講肄,時人稱為南學。
5. 清代雍正九年,將毗連國子監街南的官房作為學舍,令助教等官及肄業生居住,稱為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