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水經注》是注釋《水經》并記述全國河道水系的歷史地理專著,四十卷,北魏酈道元注,成書年代尚無定論,當在延昌四年(515)至孝昌三年(527)之間。酈道元(?~527),字善長,范陽涿縣人,出身官宦世家,后入仕途。少年好學,博覽群書。晚年因遭讒言,為雍州刺史殺害。
《水經注》沿用《水經》因水證地之法,以河水(黃河)和江水(長江)為主線,依自然地理特點,由南向北分述南北朝時期遍布我國甚至域外的大小河流一千二百五十二條,囊括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和歷史資料三方面的內容,引用古文獻四百三十余種,采錄了許多今已失傳的金石碑刻、民間傳說、詩詞歌賦,注文比原書多出二十倍,自成一體,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據說酈道元做官期間,以執法嚴峻著稱,甚至曾經因“嚴酷”免職,以這樣的態度治學,其嚴謹可想而知,此書既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的學術巨著,也是一部別開生面的散文佳作,其文筆優美簡潔,清麗雋永,在實事求是地記述歷史地理之際,也穿插了多姿多彩的傳說故事和風土人情,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許多成為膾炙人口、傳誦一時的名篇。唐代李白、柳宗元以及宋代的蘇軾,都對其十分推崇。蘇軾曾說過,“嗟我樂何深,水經亦屢讀。”蘇子尚且如此喜愛,不妨親自驗證一番。
此書注本,明代以趙琦美本和朱謀瑋本為代表。清代全祖望的《七校水經注》指出原本注中有注,后人混寫不明;趙一清的《水經注釋》重加厘定,并考補了宋代所佚五卷中的二十一條水道;戴震借參加編修《四庫全書》之機,據《永樂大典》本作詳細??保a正了七千二百九十一字;王先謙又綜合全、趙、戴三家校本,匯編成《合校水經注》。近人楊守敬、熊會貞的《水經注疏》和《水經注圖》,以及王國維的《水經注?!芬嗍侵淖⒈?。
本書目錄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